不要把赈灾现场搞成企业和明星“秀场”
不要把赈灾现场搞成企业和明星“秀场”
子 午
河南北部的洪涝灾害如火如荼,当地人民群众和人民子弟兵正在忙于救灾,某明星“支援郑州在行动”的话题却在微博上刷屏了。
看着一大堆人保护、簇拥着某明星,占用通道、救灾资源,一路走一路摆拍,笔者不禁疑问:你这究竟是来救灾的,还是来添乱的?!
当地网友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在微博吐槽:
面对网友的批评,有人出来洗地了:
难道某明星是因为不放心,担心善款和救灾物资到不了灾民手中,才要到现场亲力亲为?
这里存在两个疑问:
1、3000万的善款和救灾物资,仅凭某明星的基金会团队,能够发给几个灾民?
2、3000万的善款和救灾物资看似很多,放到整个救灾现场,那就是九牛一毛,你又凭什么占用这么多的救灾资源和舆论报道资源?这不是明星“秀场”,又是什么?
当然,把赈灾现场搞成“秀场”的,不仅仅是这些娱乐明星;这两天某某企业捐了多少钱的新闻在网络上竞相刷屏,同时被聚焦的还有某某基金会、某某救援队。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河南赈灾捐款、亲身参与救灾,这种行为是值得点赞的,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的,但也不要过分夸大企业、明星捐款,夸大公益基金会、公益救援队的作用。
河南省民政厅在第二场“河南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截至23日,各渠道共接收社会捐赠30.35亿元,这其中还包括89家中央企业十几亿的捐款。然而,截至23日中午,仅郑州一地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655亿元。损失的主要部分最后仍将由政府和当地人民群众来承担,而灾后重建所需要的大笔资金也是由政府的公共财政来承担的。此外,焦作、鹤壁、新乡等地目前仍处于洪涝灾害的高危时期,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某些资本巨头真要有“善心”、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为什么在20日前一天晚上和当日清晨连发暴雨红色警报的情况下,仍然要求自己的雇工上班,进而导致郑州地铁5号线下班乘客被洪水围困且造成人员伤亡?
当然,笔者并不是要贬低一切企业和公众捐款的意义、贬低公益组织;笔者只是想说明一个事实:无论是地震还是洪涝灾害等等一切大面积灾害,救灾的主力只能是也应该是政府、人民子弟兵和当地组织起来的群众,公益组织承担的只是辅助作用;事实上,以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资源,也只能是充当辅助作用。
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沦落到需要慈善捐款和公益组织才能完成救灾,那就危险了!
然而,主流舆论宣传却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假象,让企业、明星、公益组织占据了名不副实的地位。
笔者前两年去雅安芦山地震灾区走访,在龙门镇的几个山村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灾后重建的主要工作其实是政府完成的,当然里面有很多细节的确应该被批评;某基金会在这里还有未完成的一些项目,不过这些项目相比灾后重建的重头,顶多算是锦上添花的事。然而,当地村民津津乐道的却是这些“锦上添花的事”,真正的灾后重建反而因为基层组织的涣散,以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的存在,而饱受村民诟病。这种的现象是值得深思的。
既然政府才是救灾的主力,我们就要警惕两种倾向:
一是某些人借着公权力做的不好的某些问题,夸大企业(实际就是资本势力)和所谓的公益组织的作用,为学习美日欧的制度、彻底的“改旗易帜”大造舆论;
二是某些人一味地反对和掩盖批评的声音,阻碍公权力把救灾工作做得更好。
举个例子,22日郑州高铁站附近的希岸酒店涨价到2888元引发了关注,有关部门迅速出手整治。然而,据笔者在郑州的朋友反映,他家附近的宾馆平时不到两百的房价也涨到了七百多。借机哄抬物价、大发国难财的商家恐怕不在少数,绝不仅仅是一个希岸酒店,这是市场经济的顽疾。作为普通民众,现在能做的事情之一,难道不应该是举报不法商家,并敦促当地部门更有效严格控制物价,充分保证灾区群众生活物资供应?
又如,卫河决堤,无数人家园被淹,昨天本号的文章已经关注到此前排涝水利设施荒废的问题。事实上,当地的防汛责任部门早已发现了问题:
这些问题虽然也一直在被提出,在被改进。然而,在政绩和GDP的驱使下,地方决策者是缺乏远见的,对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显然没有那么高,导致整治的力度和进度都受到了很大制约;而作为抗旱防汛的责权部门,他们往往又没有执法权;市场经济下的个体早已被原子化,人民群众中的集体主义精神不复存在,侵占泄洪通道的现象频频发生。毛泽东时代那样的从上至下高度重视并大兴水利的风气也就不再了;以机会主义的心态应对“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焉能不出现问题?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aq/2021-07-26/7041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