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
习近平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
周逢梅 邵小文
维护国家安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4年4月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愈加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安全工作,围绕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勾画了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工作的总体蓝图,为推进国家文化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紧迫性及其战略地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对十八大以来的思想文化建设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指出这五年来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新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依然任重道远,丝毫不能松懈。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表现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导致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相互激荡,这一过程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
总体来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着两个大的挑战:一是如何在对外开放的多样化社会里,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统领意识形态;二是如何消除负面文化或者说劣质文化的影响。这两方面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严重危及国家文化安全。
在国家安全总体布局中,文化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当今世界各国的激烈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而且文化还广泛渗透于上述各种力量之中,成为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我国的渗透和颠覆,因此,正确处理文化的国际化与民族化、对外来文化借鉴与批判的关系,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安全和发展提供强大保障。
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无疑是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向大家严肃地提出一个问题: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
他认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为此,他提出一个重要论断: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思想引领层面而言,只有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才能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由于文化可以发挥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先进文化一旦与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相结合,就会极大地激发生产力的增长,而先进的政治制度和体制也都需要靠先进的思想文化来推进和支撑。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因此,要始终坚持用先进文化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统领意识形态领域,坚决抵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和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渗透,确保文化安全。
其次,从群众基础层面而言,只有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才能夯实国家政权在精神上的群众基础。一个政权要获得群众的拥护,不仅要满足群众的物质利益需要,也要获得群众精神上的认同。“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
最后,从文化底蕴层面而言,只有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才能厚植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文化底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其各项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说到底,国家文化安全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大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
二、国家文化安全工作的战略布局和关键领域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指导思想、核心价值观、新闻舆论、历史文化、学校教育等多个方面。针对这些不同领域,习近平都作出了重要论述。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对于当代中国而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首要任务,就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的自觉选择。
在志士仁人尝试种种救国方案依然无望迷茫之际,是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此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进入新时代,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习近平高度重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将其作为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他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
【“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 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进一步指出: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在2018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他再次强调,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习近平看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文化事业的整体安危。如果我们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个根本问题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二)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起中轴作用”,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所有的价值观念中起支配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观。中国古人对核心价值观的地位有着深刻认识,他们把礼义廉耻看作“国之四维”,即维系国家安全的四种至关重要的力量。
习近平高度重视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通过一系列比喻来说明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地位。例如,从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民族的关系而言,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从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的关系而言,它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起中轴作用”,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从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它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在文化发展和文化生活领域也出现了核心价值观缺失的严峻问题。一些人没有善恶观念,没有国家和集体观念,甚至不知美丑、不辨是非,突破做人做事的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
在习近平看来,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与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有着密切关联,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为此,就要“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大力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舆论的形势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然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一些西方国家持续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
习近平认为,在这种形势下,必须把新闻舆论工作放到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看待,“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
巩固新闻舆论阵地,首先必须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习近平引用“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的古训阐释说,“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来说,这个‘大’,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正确理解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在本质上的统一,也才能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
其次,要重点做好网络舆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是引导人的工作,人在哪里,工作重点就应该在哪里。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突破8亿,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大部分信息都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上获取。而敌对势力也正在加紧利用这一形势,与中国共产党争夺舆论阵地和民心。他们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
习近平认为,在这一形势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为此,必须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中国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他曾在一次军队会议上强调,要始终把三件事放在心上:
【“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不要搞丢了,老前辈确立的正确政治制度不要搞坏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地盘不要搞小了”。】
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
在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习近平还高度重视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他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总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指出,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五)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人片面地理解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向,盲目“与国际接轨”,导致教育领域出现一种“以洋为尊”“唯洋是从”的错误倾向。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竟然在一些哲学社会科学中“失语”,在教材中“失踪”,在论坛上“失声”,这引起了习近平的担忧和高度重视。
他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明确指出,“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又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学校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因此,办好我国教育,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必须扎根中国大地,扎根中国文化,通过学校教育植入中华文化基因,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习近平从指导思想、核心价值观、新闻舆论、历史文化和学校教育等方面论述了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布局,并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中轴”地位,将其看作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领域。文化安全工作既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注重全局性的文化安全问题,又要抓住具体领域具有关键意义的文化安全问题。
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实践要求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呢?习近平重点强调了以下几点。
(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无论苏联解体,还是东欧剧变,都与执政党对思想文化领导权的放任和丧失有很大的关系。
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在新时代推进文化建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为此,他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宣传思想部门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在文化工作中,“只有坚持党性、站在党的立场上,才能更好、更全面反映人民愿望”。相反,如果在文化工作中放弃党的领导,就会引起思想混乱和社会混乱,最终使国家和人民遭殃。二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习近平指出,虽然目前的“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但这个格局不是不可改变、不可扭转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工作”。
支撑话语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要想在国际国内的舆论场中掌握话语权,就必须积极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阐释和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任务,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二)坚持正面引领与反面批驳相结合,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又有力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想文化领域的错误倾向。习近平指出,“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因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它来引领文化建设,就是应对文化安全领域各种挑战的关键之策。在他看来,思想文化领域按照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程度,大致可分为红色、灰色和黑色三个地带。
对这三个地带要采取不同策略:
【“对红色地带,要巩固和拓展,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对黑色地带,要勇于进入,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斗,逐步推动其改变颜色。对灰色地带,要大规模开展工作,加快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习近平认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重点把握三点:
一是要靠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作表率。
二是要从娃娃抓起。要把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材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2017年 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这对于通过规范教材编写更好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宣传教育方式要“润物细无声”。要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具体地展现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做好文化安全工作,既要坚持正面引领,又不能放松意识形态斗争。习近平指出:
【“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郑重提醒全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个原因。”】
这场斗争既包括硬实力的较量,也包括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斗争。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和涉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问题上,对错误观点和行为必须坚决回击,予以批驳和澄清,决不能当“开明绅士”“好好先生”。“别人乱说我们一通,如果我们不及时加以澄清和纠正,就会以讹传讹,反倒让世人觉得我们输了理似的”,“这与韬光养晦或不争论是两码事”。
例如,对于那些主张“新闻自由”、主张新闻游离于意识形态之外并构成“第四种权力”的观点,习近平认为,其“实质是要否定新闻的党性原则,否定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否定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必须严肃地予以驳斥。
对于那些歪曲党史、国史、军史,否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史的观点,习近平认为,其实质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负能量”,“增加正能量就要对着负能量去有的放矢,正面交锋”。至于严重触犯我国文化安全底线的行为,还应当依法予以惩处。针对互联网上的违法信息和错误言论,习近平指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对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等言论和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
(三)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具体到文化领域,文化发展与文化安全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为后者奠定基础,后者为前者提供保障。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问题,提出“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的文化发展理念。
例如,关于中国高校发展的最高目标定位,他强调“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他要求“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关于文学艺术的发展,他指出要“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总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发展理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文化的古今中外四个维度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通过中外融通、古今汇通实现文化的综合创新与发展。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凝聚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当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切实得到增强,才能真正筑牢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
(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全党动手”和“守土尽责”结合起来。全党动手抓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习近平十分重视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他说: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仅靠宣传思想部门是不够的,必须全党动手。”】
各级党委、各级干部和普通党员都应当增强文化安全意识,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与此同时,宣传思想部门要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使命意识,“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通过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到主管、主办的单位和个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堵住错误言论和不良文化的传播渠道。
宣传思想部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除了要增强政治定力和担当意识外,还应当努力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一是要加强思想理论修养。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走到哪里能很快同群众打成一片,讲的话群众喜欢听,写的文章群众喜欢看,这样才主动,才能得心应手”。二是要增强辨别力,“要高度重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打好主动仗,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地位、关键领域和实践要求等多个方面作了系统和深刻的思考和论述。这些思考和论述体现出如下一些鲜明特点: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将党对文化安全工作的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文化安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面向未来、着眼全局谋划国家文化安全工作的战略布局;三是坚持唯物辩证法来处理发展与安全、开放与安全的关系。总之,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地位,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的相关重要论述,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工作。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aq/2019-04-03/5588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