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
基本信息
导演:武兆堤、马尔路、姜树森
制作:《沙家浜》剧组集体创作
出品时间:1971年
摄制:长春电影制片厂
演员表
郭建光——谭元寿
阿庆嫂——洪雪飞
沙奶奶——万一英
程谦明——贺永英
沙四龙——张敦义
刁德一——马长礼
胡传魁——周和桐
内容简介
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胡传魁、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敌顽武装,解放了江南大好河山。
《沙家浜》是八大样板戏之一。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讲的是1939年秋,在江阴县顾山镇对“忠义救国军”的战斗中,时任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刘飞,在战斗关键时刻,亲自率领警卫班向敌人发起冲锋,打退敌人进攻,但自己也身受重伤。战斗结束后,面对日伪顽匪相互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带领数十名伤员,不畏艰险,重建武装、坚持抗日的斗争事迹。沪剧《芦荡火种》上演后,在戏剧界和观众中引起了广泛兴趣和强烈反响,仅上海一地,就有不同剧种的9个剧团对《芦荡火种》进行移植,而在全国演出《芦荡火种》剧的竟有31个剧团之多。
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改编后的《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后经国家领导人审看,批准对外公演。剧名最后由毛泽东主席一锤定音,他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戏是好的,剧名可叫《沙家浜》,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于是剧名定为《沙家浜》。
电影画面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hsyx/2014-03-05/2512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