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欣:与毛岸英一起牺牲的河北英雄
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司令部遭到美军用凝固汽油弹袭击,翻译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壮烈牺牲,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史上最为令人悲伤的一幕。
毛岸英、高瑞欣烈士的英名深深地铭刻在了中国人民的记忆之中,受到人们的缅怀和敬仰。毛岸英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儿子,他的革命经历人们耳熟能详。高瑞欣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当年得知高瑞欣牺牲的消息,周恩来曾说“高瑞欣是一个很好的机要参谋”。彭德怀的评价是“高瑞欣同志在解放西北的战争中是有贡献的”。高瑞欣受到周恩来、彭德怀的好评,这在我军的参谋人员中是不多见的。但高瑞欣这样一位著名烈士,他的家到底是哪里?这个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一部电影的缘故出现了不同的说法。经过多年追寻,记者终于在2010年清明节找到了高瑞欣烈士的家乡和后人,联系上了电影制片厂的创作人员,并了解到了其生前身后的沧桑故事,谨以此文告慰英烈,并飨读者。
一位革命烈士 两县青史留名
“认识一下,我叫高瑞欣,入朝才几天,你来多久了?
“来了十几天。”
“我是河北饶阳人,农民出身。你是哪里人?”
“我是湖南人!”
《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电影海报。
这是潇湘电影制片厂1991年拍摄的影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中毛岸英和高瑞欣初次见面的一段对白。这部影片是献给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的纪实性影片,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当银幕上的高瑞欣用标准的饶阳发音说出 “我是河北饶阳人”时,银幕下饶阳的许多观众震惊了!饶阳?他们的心灵在颤抖,热血在沸腾,他们为饶阳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于是动员方方面面的关系,开始了艰难的寻找,调查饶阳的老干部,有高姓人家的村庄,在外地工作的饶阳人,全县197个村庄所有的社会关系,民政局、党史办、县志办等等部门查资料、发调函,历尽艰辛,仍然无果。尽管如此,曾经是革命老区的饶阳人民仍然把高瑞欣当成是饶阳人。1998年出版的《饶阳县志》这样介绍:高瑞欣(?—1950)饶阳县人,(只是在一些著作和影视中得知是饶阳县人,但经多方查找,至今未找到烈士的出生村庄)抗日战争后期入伍,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彭德怀身边,跟随彭总南征北战。抗美援朝中,由彭总调他入朝,他告别了新婚不久的妻子来到朝鲜,不久即同毛岸英一起牺牲在大榆洞。下面的介绍和其它资料的情况一致。在全县“尚待考证出生村庄的烈士44人中”,高瑞欣的英名列入其中。2008年出版的李光辉著《饶阳古今名人录》中,也收录了高瑞欣的条目。
高瑞欣
在离饶阳不足百里之遥的安国,高瑞欣的英名早就列入了民政部门的烈士名录,烈士陵园里刻着他的名字。2002年6月7日《安国市报》第四版整版刊发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与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同时牺牲的还有安国人民的优秀儿子高瑞欣》,详细介绍了高瑞欣的生平事迹。
在安国市石佛镇高街村,当时年过花甲的老党员高子刚更是因为《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这部电影而情绪激动,彻夜难眠,他说:“高瑞欣是我的亲哥哥,他怎么成了饶阳人?”高瑞欣烈士的女儿也曾提出过这样的疑问。高子刚还曾经为此进京“上访”,要找电影编剧为哥哥的祖籍“正名”,从影视作品中的饶阳“搬回”安国。
一位英烈,两县(市)有家,这样的结论显然不能令人接受。到底孰是孰非?英烈之家何在?应该有个正确的答案。
沧桑巨变高街村 烈士遗迹今犹在
革命烈士受人敬仰,家乡有过著名英烈,人们会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尤其是在饶阳、安国这些当年的冀中革命老区更是如此。但高瑞欣烈士的出生地是哪里?这个问题读者关注,其后人关心,首先说明的是,这不是一场纠纷,更不是像眼下许多地方出于商业目的,针锋相对地争夺历史名人那样。实际上,饶阳、安国关心高瑞欣烈士出生地的人们都是出于对历史负责、对烈士崇敬的强烈的责任心,澄清这个事实,涉及不到谁是谁非,谁输谁赢,只是还原了历史真相而已。
正是带着这种还原历史真相的责任心,2010年4月3日上午,记者和安国市委宣传部焦建民、王秋耕、崔玉兰以及石佛镇党委宣传委员霍亚丰等四位同志一起,来到安国市石佛镇高街村采访。村支书高谦和83岁的老党员高子刚早早就在等待着我们了。刚刚坐定,精神矍铄、头脑清醒的高子刚就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和毛岸英一起牺牲的烈士高瑞欣是我亲哥哥,他长我一岁,属兔,小名庚子,我属大龙,小名甲子,他活着今年84了。哥哥比我个头矮,但比我英俊。”
高子刚也是解放前入党的老党员,他曾任过小学教师、小学校长、高街村村支书等。他边展示资料、照片,边向我们滔滔不绝地讲起来高瑞欣烈士的少年时光。
高瑞欣,1927年生于河北省安国县王玉巷村,1962年该村一分为三,分别称高街村、李街村、王街村,王玉巷村名不复存在,他家所属的村现在叫高街村。这与高瑞欣烈士证上的村名不同,但历史沿革脉络清楚,没有任何的异议。
高瑞欣的父亲是农民兼石匠,能写、会画、会刻,属于当地农村中的文化人。在高子刚家如今居住的房子后面,有一片去年种过棉花的春白地,高子刚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当年哥哥和我出生的地方。我们兄妹四人,还有两个妹妹。”当年,高瑞欣、高子刚兄弟一起上了小学。“哥哥的记性比谁都好,父亲让我们背《百家姓》《三字经》等都是他第一个背会。每次考试他都得第一。”
这里的东边是一片长满树木的大坑。“当年这壕坑里都是水,夏天我们在水里戏耍,冬天在冰上游玩,我家的西南边是一个大佛寺,学校就设在寺里面,我们就在那里上学。后来,日本鬼子把大佛寺拆掉去石佛村村南修了炮楼,我们没地方上学,就全部失学了。大概在1941年的麦收期间,14岁哥哥就参加了抗日工作。”高子刚介绍说。
岁月悠悠,沧桑巨变。当年的土坯房如今已经荡然无存,村里到处是漂亮气派的砖瓦房。透过历史的时空,记者仿佛看到一对天真的少年兄弟在读书、嬉戏。斗转星移,一个甲子过去,当年的少年哥哥已经长眠在异国他乡,弟弟也已经80多岁,步入了人生的晚年。
高子刚在高街村的烈士碑亭上找到哥哥高瑞欣的名字。
在村支书高谦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村西北角的烈士纪念亭,在上世纪60年代树立的纪念碑上,镌刻着全村烈士的英名,其中正反两面都刻着高瑞欣的名字。高谦说:“我们村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还有高三元、高老帅、李东原、胡原、高小水等,汽车兵高小水现在安国市敬老院,过着幸福的晚年,纪念碑上的高小贵、高文安是高子刚的两个堂兄。”这个村当年许多人参加了革命队伍,有的后来成为团、师级的干部。“如果高瑞欣在世,至少也是个师级的干部。”人们这样议论。
烈士祖籍未经核实 电影台词出现瑕疵
高瑞欣烈士的祖籍是安国,这不但记者现场调查得到了认证,而且从近年来报刊上等发表的一些回忆文章也能得到确认。记者从网上百度有关高瑞欣烈士的文章,提到其出生地也都是安国。例如,曾经和高瑞欣抗大六年同学、在彭德怀身边共事一年的原彭德怀办公室秘书王亚志在《高瑞欣:与毛岸英合葬的志愿军烈士》中写道:“高瑞欣,汉族,1927年生于河北省安国县王玉巷村,父亲是农民兼石匠。”其女儿高彦坤在《军事历史》1998年第四期发表的《与毛岸英同时牺牲的高瑞欣》中说:“高瑞欣,1927年生于河北省安国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那么,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是如何张冠李戴,把高瑞欣烈士祖籍说成了饶阳呢?为了采访这个问题,记者着实费劲了周折。2010年4月26日,记者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联系上了潇湘电影制片厂党办室的孙女士,她介绍说:“这部片子我十分熟悉,在全国也很有影响,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近20年,当时的创作人员变动很大。第一编剧方涛初在电影播出之后不久去世,第二编剧骆炬已经调离了潇湘电影制片厂,先是到了珠海,再后来就失去了联系。”
孙女士听说记者是为抗美援朝牺牲的高瑞欣烈士找家,十分热情地向记者提供了潇湘电影制片厂老干部处周处长的电话,周处长非常热心地向记者提供了导演张金标家的电话。年已古稀的张金标已经退休,但仍然整天奔波在外,拍摄电影。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在4月27日上午电话采访了《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导演张金标。张导祖籍是河北冀州市,对河北的情况比较了解,他说:“安国和饶阳离的不远,当时编剧是根据一份回忆资料把高瑞欣烈士写成了饶阳人,没有经过进一步的核实,没有与其它资料对照,看来是不准确。如果不是你告诉我,我还以为他就是饶阳人呢。谢谢你办了件好事,你可以很好地把这件事写篇文章。”
随后,记者电话沟通饶阳县志主编胡桌川。听完记者的简单介绍后,他说:“这太好了!当时把高瑞欣烈士列入县志,我们就是根据《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的电影资料。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为找不到烈士的家而焦急、愧疚,最近还有人给我们提供线索,说某某村的高某某是高瑞欣烈士。这下好了,我们终于放心了。”
饶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肖福正告诉记者:“尽管我们从感情上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但是高瑞欣烈士终于找到了家,这对于饶阳、安国,对于烈士和烈士的后人,都是一件大好事。虽然事实证明高瑞欣烈士不是饶阳人,但他仍然值得饶阳人民尊重和敬仰,永远活在饶阳人民心中。”
至此,高瑞欣烈士的祖籍问题可以说是水落石出,尘埃落定。
聪明好学才干高 为国捐躯获殊荣
“能得到中央高层领导的高度评价,我们为哥哥感到骄傲和自豪,当时他入朝参战家里根本就不知道,他牺牲的消息对我们的父母和家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悲痛欲绝,我们曾经向东北方向烧纸祭奠。如果哥哥能知道中央领导对他有这样高的评价,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高子刚这样说。
据资料介绍:1941年6月,高瑞欣考入冀中军区抗属中学。1943年2月到延安转入抗大。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2月,奉调延安军委机关一局。1947年3月20日西北野战军司令部组建时,高瑞欣调到司令部作战科任参谋,开始在彭德怀司令员的身边工作。高瑞欣因主管文电送阅,同彭德怀接触日益频繁。他虽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对文字用功钻研,再加上细心负责,有时便会发现文稿上的错字、漏字,并及时提出。对于部队的人数、武器数量等情况,高瑞欣始终了如指掌,深受彭德怀的器重。
1948年,高瑞欣参加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期间拍照。
1949年2月17日,彭德怀赴河北平山西柏坡出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高瑞欣随行。到石家庄后,彭德怀给高瑞欣7天假令其回乡探望父母。参军8年来与家人音信断绝的高瑞欣回家探望父母期间,通过高老行介绍与本村的李翠英订了婚,随后,返回彭德怀身边。
1949年3月,彭德怀带高瑞欣到太原前线,协助徐向前攻克太原。彭德怀于1950年1月从兰州抵西安主持西北军政委员会,高瑞欣留在兰州西北军区司令部。1950年3月,高瑞欣回乡与李翠英结婚。
“哥哥婚礼很热闹,我和我老伴都参加了哥哥的婚礼。我比哥哥结婚早一年。”高子刚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
高瑞欣同新婚妻子返回兰州途中,在西安受到彭德怀和夫人浦安修的热情接待。
1950年11月上旬,高瑞欣接到彭德怀命其入朝的电令后,即告别怀孕的妻子,从兰州出发途经西安、北京等,于11月18日到达朝鲜志愿军司令部驻地向彭德怀报到。高瑞欣初到,正赶上第二次战役的紧张准备和部署,他立即投入熟悉和掌握敌我情况的工作中。11月25日,高瑞欣入朝刚刚8天,正在司令部整理资料的他因敌机投掷汽油弹袭击,与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一同壮烈牺牲。
20世纪60年代的李翠英和女儿合影。
高瑞欣比毛岸英小5岁,牺牲时年仅23岁。留下了新婚刚半年多的妻子李翠英和遗腹女高彦坤。对于毛岸英和高瑞欣的牺牲,彭德怀悲痛万分,他致电西北军区,希望军区向其亲属予以慰问。西北军区首长鉴于高的妻子李翠英已临近产期,决定暂时保密,待适当时机再告知她。高瑞欣罹难17天后,他的女儿高彦坤出生。又过了几个月,李翠英得悉丈夫牺牲的噩耗,当即晕倒在地。
彭德怀和浦安修对李翠英母女十分牵挂,每逢兰州有人来北京,均要询问她们的情况。先知李翠英已入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后又得悉与军区司令部干部杨守信重组了家庭,彭德怀感到宽慰,说:“应该如此!这样就好了,我们也放心了。”
在高瑞欣牺牲两周年之际,1952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与政治部联署给高子刚发出了001号“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当时是李翠英的弟弟李瑞祥领到后交给高子刚的。1997年4月,高子刚把证明书转给了高瑞欣的女儿高彦坤保存。
后人幸福家乡富 烈士有知笑九泉
如今,高瑞欣烈士的家乡高街村是安国市的生态文明村和药材种植加工专业村,村支书高谦介绍:“现在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还是全镇21个村中两个小额信贷信誉村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村里有30多人考入了大学、中专,有的还考上了研究生、留学生。”
高瑞欣烈士的弟弟高子刚和老伴共有5个儿女,都生活得很好。李翠英和杨守信在甘肃省军区干休所安度晚年。高瑞欣烈士的女儿高彦坤上世纪60年代到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工作后,与公司办公室干部王文江结婚,现已退休。他们的儿子王磊(高瑞欣的外孙)南开大学毕业,现在天津金石华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2010年4月26日,记者电话联系上了王磊,王磊接受采访时说:“作为高瑞欣烈士的后人,我感到很光荣。缅怀牺牲的先烈,我们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更加努力工作,更好地生活。”高瑞欣在天之灵亦可安慰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gsyz/ylfc/2024-04-26/8769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