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英烈谱之崔洛唐
崔洛唐(1906~1968)易县墨斗店村人。由于交不起地主的租子,逃荒到杏树台村大深山沟里落户。
1938年,易县、良岗、杏树台一带成为晋察冀一分区的抗日根据地,崔洛唐和边区农民一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到前线抬担架救护伤病员。
1943年春,日军残酷“扫荡”抗日根据地,部队将伤病员分散在各家各户养护,崔洛唐接来了一名伤势最重名叫张同的伤病员。当时张同身体很虚弱,又患有严重的肠胃病。洛唐夫妇让张同睡在热炕头上,全家人吃粗粮野菜,给张同熬小米粥,做面汤,熬鸡汤补养身子。
1943年11月,日军在杏树台周围设立了临时据点,天天搜山抓捕伤病员。为了躲避日军的“扫荡”,崔洛唐背着张同,领着妻儿老小翻山越岭到40里外的涞源曹庄子投亲。路上,让张同脱下军衣,换上自己的棉衣,背着张同翻过五回岭,越过红牛石山,来到拆庄子河。此时,背后响起了枪声。洛唐不顾一切挽起裤腿背着张同跳进结了薄冰的河里,洛唐的脚被冰茬刺得鲜血直流,他全然不顾,一直背着张同来到曹庄子表舅家。洛唐背着伤病员离开杏树台的第二天发生了寨头惨案,杏树台村35名抗日群众和6名伤病员被残杀后埋在寨头村杀人坑里。崔洛唐闻讯后回村探望消息,他妻子和儿子串村乞讨养活伤员和一家老小,洛唐回村后,村里已被烧成一片焦土,他又从部队上领回一位名叫张风的伤员,洛唐把张风背到一个名叫玉皇坨的崖洞里,每天冒着危险进村,到被烧的房子里去扒没烧焦的粮食和红薯。
1944年1月,反“扫荡”结束,在洛唐家养伤的张同和张风已恢复成健壮的小伙子,他送两个战士回了前线。同年5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在良岗召开军民庆功大会,崔洛唐被誉为“北岳拥军模范——子弟兵老大哥”称号,边区领导带锦旗和衣物来看望洛唐一家,在庆功会上,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亲自为崔洛唐披红戴花,并奖给大骡子一匹,洛唐还出席了边区群英会,一分区战线剧社编演了歌剧《洛唐哥》,先在一分区演出,又在阜平柏崖村举行的晋察冀军区文艺汇演上演出,崔洛唐拥军事迹传遍边区各地。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gsyz/ylfc/2014-07-03/2663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