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毛主席哺育革命文艺战士的绝招是什么?
毛主席哺育革命文艺战士的绝招是什么?
李克勤
李克勤(jixuie)题记:1970年代初,有一部过节游园纪录片,其中有马季和唐杰忠说的相声《友谊颂》,曾经家喻户晓,那第一句恐怕不少人如今依然记得——“作为一个革命的文艺战士,应该经常深入到工农兵群众当中去”。革命的文艺战士,简称文艺战士,成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通用名称。这是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毛泽东文化的应有之意。毛主席为什么能哺育出那么多的革命文艺战士?这是研究毛主席道器变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文艺,直观看指的是文学与艺术。其中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在旧社会的地位是很低的,通常被称作“戏子”,如果出名了,就叫明星、大碗。然而,名气再大,在达官贵人那里,也只是被玩弄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解放区,在我党领导的文艺团体里,就开始从文化上改造“戏子文化”。部队文工团,彻底消除了腐朽旧文化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戏子文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深刻的改造,进入到1960年代以后,连明星都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化出去了。
向雷锋同志学习。
向解放军学习。
学英雄,见行动。
蔚然成风。
在普及样板戏之后,一批革命的文艺战士,占领了舞台主阵地。不过,他们中间,不管是谁,都不会有任何明星味道,更不可能耍什么大碗。
站在前面为普通群众演唱的人,叫浩亮,他是京剧样板戏《红灯记》李玉和的扮演者。如果要按照明星大碗标准,那在当时可谓首屈一指,然而他就是这么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文艺战士,来到工人工作的车间,为大家演出。
站在浩亮左手边的那位叫杨春霞,是样板戏《杜鹃山》的女主角,她也是一名家喻户晓的文艺战士。
参阅:日寇鸠山想不通:共产党人为什么比钢铁还要硬?
为什么毛主席的这条语录在美国如此有名?
这是样板戏《白毛女》剧组的同志,来到一家人民公社为贫下中农演出的场景,山坡上观众达5万人之多。
这就是革命的文艺战士独有的举动。
参阅:5万贫下中农看芭蕾:毛泽东文化奇观【视频与图】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面,讲了一段他自己思想转变过程:
这是经典的道器变通之变。接着主席语重心长地说:
这就是毛主席的言传身教。
这就是毛主席作为教员的绝招。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这句话还是说得通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记得小时候,解放军有总政歌舞团,还有空政歌舞团(闫肃在其中)、海政歌舞团(吕文科在其中),八大军区都有专业文艺团体,各部队的文工团自不必说。
各行各业也都有文艺团体,例如瞿弦和、邓玉华所在的 煤矿文工团,侯耀文、石富宽所在的铁路文工团。
各省市自治区,一直到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甚至小队,都有文艺团体。
中小学文艺宣传队,也是普及性的。
在上小学(爱武小学,后叫江汉北路小学)时,还跟一位教音乐的谢老师学过一段时间乐器。
武汉市江岸区红领巾小学的宣传队在全国都有一定名气,我高中的一位同学就是其中的成员,他们参加过许多外事活动,我看过几次他们的演出,至今记忆犹新。
文艺可以活跃我们的生活,陶冶我们的情操。
然后,现在我们也不能不说,文艺是有分类的。
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如果仅仅是为了钱,为了个人名利,那就很容易被掌握金钱的势力俘虏,成为资本奴役的对象,甚至为了赚更多的钱而去奴役别人。
至于卖国求荣的人,也不是没有的。
毛主席哺育一代又一代革命的文艺战士,彻底否定了戏子文化,彻底超越了那种为金钱服务的套路。
重温毛主席的这段教导,十分必要:
革命的文艺战士,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战士,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事业的神圣使命。
这样的战士,不仅需要,而且各条战线都不可少。
意识形态斗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炮火连天的战场。
说到这里,我们对毛主席当年的道器变通,会有更深刻的领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gsyz/lxff/2021-09-01/7106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