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银健:毛泽东饮食二三事
新中国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带头与全国人民一起吃苦,他给自己定下“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由于长期缺乏营养,作为中国人民领袖的毛泽东和许多群众一样得了浮肿病。其实,关于毛泽东的“吃”,还有许多故事。
官兵一致——同喝野菜粥
在旧式军队和国民党军中,官兵向来是不同灶的。秋收起义部队转战井冈山之前,部队设有军官食堂。“军官每顿饭都是四菜一汤,与士兵的待遇悬殊很大。”三湾改编期间,毛泽东为扫除部队内部的旧习气和旧制度,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变革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下令取消军官小灶,规定官兵同灶吃饭。红军上至前委书记和师长,下至马夫勤务兵,均实行同吃一锅饭一盘菜,谁也不许搞特殊化。这一重大变革得到了士兵群众的热烈拥护。正如罗荣桓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变革,它更加密切了官兵关系,对干部的考验和改造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那时,因为国民党军的层层“围剿”,根据地不仅缺医少药,连粮食也不能得到保障。红军官兵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甚至一天只吃一顿的红米饭、南瓜汤也得不到保证,还要从山里挖野菜充饥。但红军官兵不仅没有任何怨言,还以乐观主义精神自发地编唱一首传颂至今的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为什么红军官兵没有任何怨言呢?因为,作为中央委员、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和官兵们吃的是一样的饭菜。有一段时间,红军官兵只能喝粥,即使喝粥,也要在粥里掺上许多野菜,毛泽东和官兵们一样喝野菜粥。炊事员看到毛泽东日夜操劳,实在不忍心,有一天专门为毛泽东做了一碗白米饭。吃饭的时候到了,毛泽东看到饭桌上的白米饭,他就端了起来走到伙房问道:“大家吃什么?”炊事员还没有来得及回答,毛泽东已经看到一大桶野菜粥,他什么也没有说,直接将白米饭倒到粥桶里,用饭勺搅了搅,然后盛起一碗,走到战士们中间,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
时刻警惕特殊化——不吃红辣椒
众所周知,作为湖南人的毛泽东特别喜欢吃辣椒,可谓嗜辣如命,曾经说过“不吃辣椒不革命”这样的话,足以看出他对辣椒的偏爱。1930年5月,毛泽东到江西寻乌开展调查研究,由于当地条件所限,每顿都是清水煮青菜,且几乎没有油盐。警卫员吴吉清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听说毛泽东喜欢吃辣椒,为了给毛泽东换换口味,于是挨家挨户到老乡家寻找,终于找到一串红辣椒,晚上炒好送到毛泽东房间。正在聚精会神写调研报告的毛泽东,看到一盘红辣椒,就问:“辣椒从哪儿弄来的?”吴吉清得意地回答:“向老表要的。”毛泽东站起来走了几步,对吴吉清说:“你们连长有没有给你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吴说:“没有!”毛泽东和颜悦色地说:“吴吉清同志,这件事不能怪你,主要是我们对新战士党的政策宣传不够,教育没有及时跟上。一会儿你告诉你们连长,让司务长从我伙食费里把辣椒钱给老乡送去,还要给人家道歉。”长征途中,毛泽东带领红军过草地,辣椒更是宝。在给中央领导人分配食物时,警卫员给酷爱吃辣椒的毛泽东多领了20个红辣椒,毛泽东知道后严令如数退回,他严肃地说:“我们是红军,领导人怎么能搞特殊化?”
“不要买贵重的东西给我吃”——伙食费超支公家不能补贴
毛泽东作为农民的儿子,深知劳动人民的疾苦。他平时穿戴朴素,衣服补了又补。他在“吃”上同样十分节俭。新中国成立初期,卫士武象廷改任毛泽东生活管理员没几天,一次毛泽东来到厨房,看到他正在忙碌,就问他:“武象廷,你在做什么?”武象廷说:“我刚买菜回来。”毛泽东说:“你改行了。好啊,我告诉你,只要你们饭菜做得干净卫生就可以了,不要买贵重的东西给我吃。比方说,现在是冬天,你就别买那些西红柿、黄瓜之类的新鲜蔬菜。现在买一根黄瓜的钱,到了夏天就能买一筐黄瓜,冬天买一根黄瓜只能吃一顿,夏天买一筐黄瓜能吃几十顿。”毛泽东每个月都要检查家庭的收支账。到外地视察,毛泽东虽然日理万机也不忘自己伙食费开支。一次到庐山开会,毛泽东找来秘书高智,对高智交代道:“高智,你与李师傅核算一下,看看我伙食费超了没有,超了不能补贴。”李师傅认认真真算了一遍,汇报道:“没有超过。”毛泽东又问道:“煤钱算进去没有?”答:“算进去了。”毛泽东又叮咛道:“超过了不能叫当地补贴。”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每年都要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少礼品,人参、鹿茸、熊掌、灵芝这些罕见的高级补品可谓无所不包,他对这些补品的处理办法,总是登记造册,全部交公。1964年,印尼华侨代表曾给毛泽东一次送来了31.5公斤高级燕窝,与以往一样,毛泽东交代工作人员将这些燕窝送到了人民大会堂去招待外宾。毛泽东生活管理员吴连登说:“一双毛竹筷,一张被双脚踩得砰砰响的简陋餐桌,几盘辣椒霉豆腐,主席一生似乎都借此维持着自己独特的‘营养平衡’。他显然不具备当美食家的潜质,也没有成为美食家的打算。”毛泽东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吃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人,人跟其他动物就有这个区别。”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gsyz/lxff/2019-12-06/6013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