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的“尊孔”与“反孔”
毛泽东主席的“尊孔”与“反孔”
鹿 野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日前笔者在《应该把五四和早期新文化运动区分开来》一文已经谈了五四运动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潮流和早期的新文化运动不同,并非全盘否定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今天,笔者在此想再简单的谈一谈毛泽东主席对孔子的看法,仅供朋友们参考。
一
据统计,孔子是毛泽东主席一生谈论最多的一个人物,仅毛选四卷当中就有30多处提到孔子。其中绝大多数是以肯定为主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其不仅强调要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历史遗产,还特别强调应该继承《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可能比较关注国际热点的朋友们还记得,2013年时美国教育部下属机构的网站就是引用的毛泽东主席的这一段化用《论语》的名言,最后不得不删除并道歉。这给一些认为在美国具有言论自由的人好好上了一课。
当然,更能代表这一时期毛泽东主席对孔子态度的,恐怕是他给两个孩子用《论语》当中“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的名言分别起名叫“李敏”和“李讷”。至少在笔者的印象当中,这种做法是所有支持过新文化运动的名家,包括郭沫若这样长期比较尊重孔子的名家里面绝无仅有的。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主席对于孔子的评价进一步提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通过之后,其发表的讲话明确指出,自己赞成郭沫若《十批判书》等著作中的观点,认为孔子是一个革命家,决不能“简单的打倒孔家店”:
【我个人是比较相信郭沫若副总理的在春秋战国时代产生封建制的主张的。郭沫若曾经用很多材料证明,孔夫子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是革命党,到处参加造反。说孔夫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那是孟子讲的。其实当时孔夫子周游列国,就是哪里造反他就到哪里去,哪里想革命他就到哪里去。所以此人不可一笔抹煞,不能简单地就是“打倒孔家店”。】
但是到70年代,毛泽东主席对孔子评价有了很大的变化。其在会见埃及副总统时明确表示“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批发了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杨荣国的文章《孔子——顽固地维护奴隶制度的思想家》,并写了一首不赞成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高度评价孔子的诗歌: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版,第361页。)】
二
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变化呢?当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某些专家所赞成的,认为毛泽东主席前期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期则是犯了非历史主义的严重错误。另一种是部分民间人士所主张的,单纯拿出毛泽东主席晚年批判孔子的观点为依据全盘否定孔子,甚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肆意发挥,胡乱篡改史实,不承认毛泽东主席肯定过孔子。
笔者个人则认为,这两种带有普遍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缺失。
唯物史观的第一个基本原则是,要区分客观历史事实和个人的主观学术见解。客观历史事实是一元的,不可变化的,但是个人的主观学术见解是可以多样化的,也是可以变化的。这就是所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有那些大家都知道,根本不具备什么研究价值或者空间的定论才能算是客观历史事实,只要是具有模糊性存在的,就可以有不同的学术见解。
比如说,“新中国成立于公元1949年”就是一个客观的历史事实。因为很多人都亲身经历过,没有任何争议可言。这在史学研究领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但是如果一个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于1948年或者1950年就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这是犯了违背历史事实的低级错误。但是“夏朝成立于公元前2070年”就是一个主观的学术见解。因为并没有确凿无疑的证据可以断定夏朝成立的时间。这是今天的一些学者根据旁证推断出来的几种观点中赞成人数最多的一种。所以不管是赞成这种观点还是反对这种观点,我们都不能简单的说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低级错误,只能说各自都是一家之言。
至于孔子,其已经是2000多年前的人物,我们不可能有什么确凿无疑的证据断定其政治态度。因此,无论是郭沫若认为孔子是个革命家的观点,还是杨荣国认为孔子是个反动派的观点,都不过是基于一些旁证做出的猜测,只能算是一家之言,而不能算是确凿无疑的定论。不管是支持哪一方,都不能算是违背了历史事实。
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历史绝不是单纯的故纸堆,而是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任何一种学术观点都有其现实的作用。作为普通的个人或学者可以支持自己所欣赏的学术观点,但是作为政治人物或者国家机构在进行教育或者舆论引导的时候,必须从学术观点的现实作用出发。
就孔子的评价问题而言,不管是新中国成立以前,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最大敌人都是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文化界当中最大的问题都是胡适为代表的西化分子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认为中华民族是个劣等民族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观点泛滥。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自然要多讲一些孔子的好处,以反对文化界当中盛行的全盘否定传统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而到了70年代形势发生了变化,有人对孔子的等级思想也表示肯定。在这种情况之下,毛泽东主席通过支持杨荣国等人批判孔子的观点来进行舆论引导,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这主要是反对推崇旧社会等级制度的思想,而不是针对孔子个人。
因此,毛泽东主席从“尊孔”到“反孔”的变化,并不是什么前者错了或者后者错了的问题,而是恰恰反映了其真正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能够根据社会现实的变化支持不同的学术观点来进行舆论引导。
三
那么,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孔子呢?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学习毛泽东主席的态度。
第一是要有辩证分析。比如说,在毛泽东主席认为孔子是革命家的讲话中,也指出就算是革命家也不等于百分之百的正确,仍然要采取辩证的态度:
【对孔夫子,自董仲舒以来就说不得了,“非圣诬法,大乱之殃”。我们不能这样,我们要实事求是。我们对一切事情都要加以分析;好,就肯定;不好,就批评。】
第二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比如说,今天仍然有很多宣传民族虚无主义主张全盘西化的人士,也有一些鼓吹文化复古主义企图重建旧社会等级制度的人士。在针对前者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多讲一点孔子的好处,在针对后者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多讲一点孔子的缺点。
甚至看似与社会政治关系比较远的一些方面也应该采取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进行评价。就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例,其主张勤奋好学的思想显然是值得肯定的。正如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
【大家都要努力学习,不可落后,不可躲懒睡觉。从前孔子的学生宰予,他在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我们队伍中躲懒的人,也可以这样讲一讲。】
其主张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思想显然也是值得肯定的。正如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大口头政治报告上指出的:
【什么是不装?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夫子的学生子路,那个人很爽直,孔夫子曾对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得,懂得一寸就讲懂得一寸,不讲多了。”】
但是其不太喜欢生产劳动这一点就是应该批评的了。正如毛泽东主席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当中所指出的:
【孔子办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也不少,“贤人七十,弟子三千”,可谓盛矣。但是他的学生比起延安来就少得多,而且不喜欢什么生产运动。他的学生向他请教如何耕田,他就说:“不知道,我不如农民。”又问如何种菜,他又说:“不知道,我不如种菜的。”】
当前,我们在针对某些人中流行的学风浮躁,甚至不学无术、信口开河却还沾沾自喜的现象时,就应该多讲一点孔子的优点。相反,如果要是批评现实当中教育与实际生产相脱节的弊病时,也不妨提一提历史上儒家教育传统的不良影响。
最后,就用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作为结尾吧:
【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gsyz/lxff/2019-05-13/56551.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