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领袖风范

打印

彭光谦:毛主席的大恩与大功

毛主席的大恩与大功

彭光谦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隆冬腊月,室外寒风阵阵,金色大厅内却春意盎然。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5周年。

毛泽东主席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但时间越是久远,人民群众对他的思念愈是浓烈。

今天,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纪念毛泽东主席的活动如春雷涌动,人们对毛泽东主席的爱戴,完全是自发的、发自内心的。世界上很少有政治家能享此殊荣。

为什么人民群众对毛泽东主席如此情有独钟?

这是因为,毛泽东主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领袖。他真正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心心相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真正披肝沥胆,献身人民的解放事业事业,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心里只有人民,因此,人民心里也永远装着自己的领袖。

毛泽东主席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远见卓识,领导艺术,人格魅力、丰功伟绩,盖世无双。

毛泽东主席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杰出的历史伟人和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不朽图腾。

毛泽东主席在帝国主义列强大举入侵,中华民族兴灭继绝的危急关头,唤起民众,组织民众,奋起抵抗,挽狂澜于既倒,使中华民族浴火重生,避免亡国灭种的历史厄运;

毛泽东主席缔造了中国共产党,缔造了人民军队,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是真正的中国革命事业的奠基人,是中国革命之父;

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国军民把一切欺压中国人民的腐朽势力扫出中国国土,恢复了民族尊严与自信,让中国人民真正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毛泽东主席集军事统帅与军事理论家于一身,在长达22年的武装斗争中和建国后27年保卫祖国的战斗中,指挥大小战役战斗无数,几乎与世界所有强敌交过手。毛泽东主席打遍天下无敌手,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

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后,领导中国共产党人推翻了几千年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开天辟地的伟业,是前无古人的深刻变革;

毛泽东主席审时度势,用小球带动大球,果断实现跨太平洋的握手,打破西方封锁的坚冰,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毛泽东主席功昭日月,气贯长虹。

毛泽东主席的远见卓识和超凡的领导艺术连他的敌人都心悦诚服。朝鲜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仰天长叹说,“在这个世界上,没人是毛泽东的对手”。“毛泽东打仗是艺术!各方面的领导都是艺术,是高超的艺术!”

美国前总统福特说“毛主席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对历史的影响将远远超出中国的国界。”

巴基斯坦前总统本·布托说:“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巨人。毛泽东是革命的儿子,是革命的精髓,是革命的旋律和传奇,是震动世界的出色的新秩序的最高缔造者。”

毛泽东主席的历史功绩比天高,比海深,数不胜数。这里有两点是需要特别强调的:

一是毛泽东主席有大恩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与复兴。

二是毛泽东主席有大功于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

首先,没有毛泽东主席,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解放,更谈不上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没有毛泽东主席,我们早已被帝国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撕咬得尸骨无存。如果没有毛泽东主席,我们充其量还在暗无天日的旧世界痛苦呻吟。

其次,以往革命者、造反者、起义者,往往都把取得政权本身当作革命的目的。政权到手了,革命似乎就到头了,就坐享天下了。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如何利用手中的政权,在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的同时,进一步把无产阶级事业推向新阶段,推进无产阶级的自我革命,即革无产者自己身上传统观念的命,确保无产者永葆革命本色和初心?这个问题马克思、列宁没有来得及回答。是毛泽东主席对此做出了明确回答。早在1945年在与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话中,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关于共产党人如何跳出兴亡周期律的问题。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严肃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告诫全党戒骄戒躁,并做出了取得政权“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的英明论断。他振聋发聩地提出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新使命。这在无产阶级革命史上还是第一人。在这个问题上,他超越了在他前面的所有人。这是对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创造性贡献,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作者:彭光谦,战略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著名军事评论家,少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gsyz/lxff/2019-01-02/5435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1-03 关键字:领袖风范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