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毛泽东式的休息”
学学“毛泽东式的休息”
“毛泽东式的休息”这句话不是笔者臆造的,而是来自于毛泽东同志的秘书林克。林克曾是毛泽东的国际问题秘书,又是他英语学习的辅导“老师”。林克在回忆文章中说:毛泽东有时“看文件看累了,会议开累了,接见外宾累了,就让我和他读英文。一读英文,脑子就钻到单词、句子里去了,其他的不想了,也就得到了休息……这是一种特殊的休息,也可以说是毛泽东式的休息”。
毛泽东喜爱读书学习可谓世人皆知。他曾说自己“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但作为一党一国领导人,日理万机,席不暇暖,不可能每天拿出大块时间读书学习。据他身边工作人员回忆,他读书的时间几乎都在工余,如吃饭前、入睡前、如厕间,在火车上、飞机上、轮船上,还有会议间隙、批阅文件间隙、思考问题间隙、会见外宾等待时等。有人不免要问,离开了工作就是读书学习,难道就不需要一点休息吗?其实,毛泽东已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休息。在他看来,所谓休息,就是换一种活动内容。一次,他在接见巴西来宾时说:“学外文好,可当作一种消遣,换换脑筋。”
毛泽东的这种休息观念很值得我们学习。这既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也是一种大可获益的休息。但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很难理解接受这样的观念,一提休息,觉得就是游玩,就是打牌,就是逛街、玩手机、打游戏,甚至等同睡觉,逮住周末,一睡就是一上午。不可否认,这也是一种休息,特别是经历一阵艰辛的工作之后,放松一下自己,是必要的。但是,这和我们把休息时间利用起来读书学习,或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休息方式并不矛盾。我们干工作,很多时候付出的是身体中某一方面的能量,该能量虽被消耗,但不等于所有能量都被消耗,比如进行了长时间的军事训练,坐下来看看书、或围坐一起讨论问题,就是一种休息。活动的方式有千百种,休息的方式也有千百种。
对于休息,心理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还做过一个实验,为了消解一只手的疲劳,他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让两只手都休息,一是让疲劳的手休息,另一只手做运动。结果是,两只手同时休息反而不比另一只手运动使疲劳消解得更快。这个实验可以说与毛泽东的休息观不谋而合——所谓的休息,并不是将一切都停止下来,有时候只要换一种活动内容就能达到需要的效果。
启蒙思想家卢梭一生著作等身,他曾写下这样的人生体会:“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因为我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我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卢梭的切身体会,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休息同样有意义。
现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也是一个理论创新发展十分迅速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要干好本职就需要学习,要有效履行使命任务就需要学习,要过好自己的生活也需要学习。然而繁忙的工作在身,大块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应学学“毛泽东式的休息”,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休息,把休息看作是读书学习的最好时机。只要我们树立这样的观念,始终坚持做下去,相信我们的知识就会与时代发展同步,甚至在某个领域成为有建树的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gsyz/lxff/2018-12-10/5395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