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毛泽东在中印边境作战中的战略决心,超越了战场胜负
毛泽东在中印边境作战中的战略决心,超越了战场胜负
金一南
作为从宏观总体和长远建设上来认识和把握全局的思想方法,战略思维的前瞻性,是战略指导能动性的源泉。战略思维的一切成果,无不体现着预见和预置。缺乏前瞻性,思维对实践的指导价值必然大打折扣。
抗战后期曾驻延安任美军观察团负责人的谢伟思(上图),对毛泽东为什么在共产党人中具有那么高的威望不得其解。他后来回忆说:“我曾问过很多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们,毛主席为什么能战胜他的许多敌人,成为众所公认的领袖,他们的答案都是一致的,归根到底,他高瞻远瞩。”
所谓高瞻远瞩,就是预见。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说过一句话:“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毛泽东还说:“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叫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我们今天谈“领导就是服务”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领导的服务就是搞好生活保障、弄好福利待遇,就是排列好职务晋升次序、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千万不要忘记,前瞻与预见,是领导者提供的最大服务。
这种前瞻与预见从来不全神贯注于前方的庆功、颁奖、表彰、剪彩,而是全神贯注于前方可能出现的风暴、冰山、悬崖、沟坎,以及风暴与冰山、悬崖与沟坎之后还有的绚丽与灿烂。唯此,领导者才能在心理准备、组织准备和力量准备之上,产生大眼光,生成大境界。
宋代名家苏洵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糜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即身为将帅,首先应当修治思想心志。哪怕泰山在面前崩塌,脸色也不会改变;哪怕糜鹿在身边奔跑,眼睛也不会眨一下。不是不知道“泰山崩于前”,不是不知道“糜鹿兴于左”,而是能够以大眼光和大境界超越眼前的纷繁万象,通过更大的气象和更大的格局,最终实现更大的利益追求。
以抗美援朝和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为例,两次作战都在相当困难的情况下进行,做出用兵决定,十分艰难。朝鲜战争发生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军队长期作战急需休整,整编复员、边疆剿匪等任务也相当繁重。
面对美韩联军向鸭绿江挺进,出兵即出境,即要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战争机器迎头相撞,我军武器装备落后、缺乏海空力量的弱点将暴露得十分明显。如此困难情况下决定用兵,毛泽东提出:出去了,即使被打回来,也说明我们是局内人;不出去,连入局的可能性都没有。这一思维表现出的眼光和胆略令人印象极其深刻。
在毛泽东的战略视野里,战场胜败不是出兵或不出兵的标准,“入局”或“不入局”才是出兵与否的标准。这就将“跨过鸭绿江”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战略境界。这位伟大战略家的视线穿越硝烟弥漫的朝鲜半岛,看到了比战场得失更加重要的东西。
所以哪怕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哪怕美国海空军攻击中国沿海地带、轰炸中国城市和工业基地,哪怕新中国刚刚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被破坏、民族资产阶级及部分群众对其产生不满,都阻挡不了毛泽东为了新中国更加长久的安全,一定要“入局”的坚定决心。
这就是“跨过鸭绿江”这一新中国战略决心的根本来源。
无独有偶,1962年中印自卫还击作战前,再次出现类似处境。当时中国刚刚经历三年经济困难,国力虚弱。军事斗争主要方向又在东南沿海,重点防范蒋军窜犯大陆。与苏联老大哥刚刚吵翻,对方撤专家、停援助,“中苏同盟”已成废纸。得到西方支持的印度则气焰嚣张,一进再进。
不得不做出自卫还击的决定做出后,因我军从未与印军作战,并不摸底。毛泽东与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上图)之间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毛泽东问:“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张国华肯定地回答:“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毛泽东说:“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有办法,打不赢,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中印边境自卫还击中毛泽东的战略决心,同样超越了战场胜负。
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成为新中国历次军事斗争中赢得最为漂亮的胜仗。这些经典事实说明,要想准确或大致准确完成战略前瞻与预见,思维主体必须以全部智慧和魄力完成对种种决定性因素的切实把握。
在这其中立足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还不够,还要能够用更加长远利益的追求超越眼前困境,最终为价值久远的战略决策开辟通路。
不被“泰山崩于前”慑神障目,不被“糜鹿兴于左”乱意分心,领导者才能获得一种持久定力,以更高更远的战略眼光,作为关键时刻进行战略决策的心理底数。
只有这样的心理底数,才能由大眼光生大境界,由大境界生大决心。
大眼光、大境界、大决心之综合,便是大格局。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gsyz/lxff/2017-07-09/4506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