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高瞻远瞩

打印

毛主席和“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1.jpg 

 这是毛泽东主席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致开幕词。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2.jpg 

1964年12月21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上,周恩来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建设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作为自己革命的目标,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工业、农业的现代化而奋斗。

民主革命时期提出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化近代化而斗争

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战略家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这篇大会政治报告中提出:“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他还指出:“在新民主主义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巩固的经济做它的基础,如无进步的比较现时发达得多的农业,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做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在这里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化近代化而斗争。”(《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80—1081页。)在这篇报告的最后部分,毛泽东深刻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8页。)当时,虽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但是毛泽东已经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新中国成立后,要实现两个现代化,即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这可以说是对实现现代化的最初设想。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在革命胜利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在社会急剧变动的时刻,毛泽东为建设一个怎样的新中国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再次提出“建立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号召。在提出建立现代化工业和近代农业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的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但是毛泽东仍然对建立新中国的目标进行了思考,并在中共七大提出的建设一个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的富强的新中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建立强大国防的内容。这使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又进一步。

1953年,毛泽东和党中央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和审定的《关于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比较深入地分析了中国的现状,指出:“我国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上还是落后的,贫穷的农业国,还是不能自己制造汽车、拖拉机、飞机,不能自己制造重型的和精密的机器,没有现代国防工业的国家。”因此提出:“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改变国家的这种经济状况,在经济上由落后的贫穷的农业国家,变为富强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国家。这就需要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使我国有强大的重工业可以自己制造各种必要的工业装备,使现代化化工业成为我国唯一的工业。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可以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就可以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在这个提纲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已经提出了要建立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国防和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等目标。

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并且巩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以上说明,第一,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已经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基本任务。第二,实现工业现代化是其他现代化的基础。第三,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的是在保证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第四,这时的四个现代化的提法与后来的提法有区别。

从“三个现代化”到“四个现代化”

1956年,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救济制度,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条件。在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从提出实现“三个现代化”到提出“四个现代化”。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讲话,这篇讲话就是著名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后来经修改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60页。)这是较早地把“现代科学文化”列入现代化的目标之中。在随后不久,毛泽东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毛泽东正式提出了实现“三个现代化”的目标。

1958年,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为了纠正这些错误,毛泽东号召全党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他自己身体力行,在1959年底至1960年春,他带领部分理论家和工作人员到杭州,集体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工作人员整理的《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的论点汇编》的第七部分中,毛泽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完整地表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

周恩来非常重视毛泽东等人集体读书的情况。他曾指示参加过毛泽东主持的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理论家,到国务院传达毛泽东关于学习的谈话和批注。1963年1月,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建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周恩来选集》(下册),第412页。)这里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表述得更加明确和完整。

在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第三届全国人大于1964年12月召开,周恩来代表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来说,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他接着又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两步设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974年,毛泽东注意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问题,提出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在筹备四届人大的过程中,毛泽东委托邓小平负责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个5000字的报告中,周恩来代表国务院再次向世界宣布:“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曾经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当周恩来以顽强的毅力再次把这一宏伟目标向全体参加四届人大的代表宣布的时候,绝大多数代表含着热泪,报以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随后不到一年,周恩来去世,不久毛泽东也离开了人世,“实现四个现代化”也就成了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遗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gsyz/gzyz/2019-12-20/6035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黄明娥 更新时间:2019-12-21 关键字:高瞻远瞩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