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简介
瑞金市情简介
(2012年11月)
一、历史沿革
1、监和县的由来:西汉初首置于都县后,瑞金长期为其所辖,地名象湖镇。唐天佑元年(904),以象湖镇为中心的淘金场置瑞金监,因“掘地得金、金为瑞”故名瑞金。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监为县,并辟象湖镇为县治,至民国初建置未变。
2、解放时间:1949年8月23日,瑞金解放,隶赣西南行政区宁都分区。1952年8月29日,转隶赣州专区、赣州地区。
3、撤县设市情况:1994年5月18日,瑞金撤县设市,仍隶属于原赣州地区(赣州于1998年12月撤地设市)。1999年2月1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瑞金市为省辖市,由赣州市代管。
二、基本市情
1、基本数据:瑞金现辖17个乡镇、223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全市国土面积24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4万亩、山地面积279.8万亩、林地面积282.4万亩。总人口67.46万,其中农业人口52.24万人。
2、地理、地形和地貌。瑞金位于江西省东南部,武夷山脉西麓,东界福建省长汀县,西连于都,南邻会昌,北接宁都,东北毗石城。市境东西宽约65千米、南北长约90千米。瑞金地势以盆地为主,属江西四大盆地之一。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和宜人、雨水充沛,年均气温19.2℃,年均降雨量1626.8毫米;最高峰位于东北边陲的三县岽,海拔1232.9米,最低点位于南西边缘绵江出境口石角,海拔162米;境内主要河流绵江河长119千米,九堡河长52.2千米,梅江河长29.2千米。
三、主要特点
红色圣地。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是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苏维埃中央政府诞生地。从1929年2月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到1934年10月红军离开瑞金长征,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一共存续了五年零八个月(其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从1931年11月7日至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存续了三年整时间)。曾有专家以“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国,改天换地”,精辟概括了瑞金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的重要地位。新中国第一、第二代领导人的大多数在瑞金得到了历练,1955年授勋的十大开国元帅中除徐向前之外的九位,十大开国大将中除王树声、徐海东之外的八位,以及1966年以前授衔的2665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中的35位上将、114位中将和440位少将(其中瑞金籍将军13名)共606位将帅,当年都曾在瑞金战斗、工作和生活过。邓小平在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前后,担任瑞金第三任县委书记。瑞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当年24万人口的瑞金,一共有11.3万人支前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17166名。为支持苏区建设和红军北上抗日战略转移,1932年至1934年间,瑞金人民一共认购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78万元,支援粮食25万担,捐献银器22万两,连同存在苏维埃国家银行瑞金支行的2600万银元,全部无私奉献给了中国革命。按当时可比价计算,瑞金人民当年捐资捐物、购买公债总额折合现在人民币约78亿元。
交通要地。瑞金地扼赣闽咽喉,素为赣闽粤三省通衢,是中西部省市沟通东南沿海的中转要地,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第一腹地。从瑞金市区出发,1.5小时车程内有赣州新黄金机场、福建连城机场,3小时车程可到厦门、南昌等地,5小时车程可达广州、深圳等城市。瑞金交通发达。323、206、319三条国道交汇瑞金市区;赣龙铁路(赣州-龙岩、瑞金境内32公里)横贯瑞金东西并在实施扩能改造,纵贯瑞金南北的鹰瑞梅铁路(鹰潭-瑞金-梅州、瑞金境内65公里)将于2013年开工建设;厦蓉高速公路横贯瑞金东西(瑞金境内35公里,济广高速公路纵贯瑞金南北(瑞金境内62公里),瑞金即将形成双“十”字枢纽型的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
资源富地。瑞金境内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白云岩保有储量4.5亿吨,居全国第一;石灰石储量5亿吨,萤石储量200万吨。生态资源优势凸显,是千里赣江之源、“中国绿色名县”,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64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4.5%;水域面积14.3万亩,水产品年产量1.9万吨。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脐橙、烟叶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万亩、2.8万亩,是中国优质脐橙生产基地、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和赣州市烟叶生产重点县市。
旅游胜地。瑞金境内有革命旧址18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叶坪革命旧址群、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已有52个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来瑞金“寻根问祖”、重续“红色家谱”、建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瑞金成为全国最大、影响最广的革命传统教育名城。此外,丹霞地貌罗汉岩是江西省风景名胜区,宋朝古村密溪村是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还有“四塔一桥”(龙珠塔、龙峰塔、鹏图塔、凤鸣塔和双清桥)等文物古迹。瑞金是“江西旅游强县”,荣膺“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和“新赣鄱十景”之一。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gmdb/2014-07-04/2667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