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老乡看知青
老乡看知青
延安的北京知青,是四十年前一群血气方刚的初高中学生,在一声召唤之下,背井离乡,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了贫穷落后的农村。他们同延安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挥洒热血,奉献青春,失去的是青春年花,获得的是友情和精神。他们是共和国的雄鹰,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那时侯的延安,虽然解放二十年了,但文化落后,土地脊薄,说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却生活在半饥半饱之中,特别是一些非常艰苦的地方,吃糠咽菜是家长便饭,终年吃不上长叶和茎的菜,萝卜,洋芋当饭吃。正是在这个时候,北京知青到了这里,他们只有十多岁,远离父母和亲人,投身到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不但要料理家务,而且还吃不饱,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苦不是甜,是悲不是喜。他们忍受着身体的苦痛,承受着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落后的延安农村,而形成的天地之差的生存条件的心理压力,而坚强地走过来了。有人说:他们是为了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上山下乡的;有人说:他们是为了缓解北京市劳动就业压力而上山下乡的;也有人说:``````;不管怎么说,他们是为共和国而上山下乡的,他们是共和国的精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经过四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们大部分回到了北京,实现了‘叶落归根’,但他们却承受了很多很多,有人经过挣扎奋斗,展转反复几十年才回到了故土;有人回来后经历了上岗下岗,为了生计而忙忙碌碌;许多人承受了物价上涨(特别是房价)而负债生存;还有人经历了感情的伤痛,总之,自从他们有了知青的名子,他们的人生就不再平凡。他们承受了苦难,却获得了坚强的人格,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所幸的是他们的晚年是欢乐的。近时看到,他们以北京知青网为载体,织成了一张又宽又大的网。你看那黄花城头的欢乐,你看那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游园,你看那沿河湾家的看望和聚会,你看那静春,回顾往事看望留延知青的脚步。他们中许多人虽是初次相识,但知青情结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就象交往了一生的朋友,情深似海,哥们如铁。
这两天,我在静下来想,大部分人是到了六十岁退休下来,朋友越来越少了,人生越来越孤独了,特别是儿女工作忙,他们大部分生活凄残。而北京知青却是这边刚退,那边就上,北京知青网上聊一聊,天天约会,天天跑,忙的有趣,活的有味,这样的交往既锻炼了身体,又淘冶了情操,更加深了友谊。这就应验了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们今天的欢乐是你们用四十年的苦换来的,人生最难得的是老年乐,你们得到了,你们是共和国最幸福的人,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gmdb/2014-07-02/2661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