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故事(四)
别致的茶缸盖
在西柏坡周副主席办公室东墙挂着一幅照片,周副主席正手握毛笔批阅文件,面前放着一个盖着小碟子的茶缸。为什么周副主席要把碟子当盖儿用呢?
那是1948年冬的一天,卫士长成元功发现周副主席外出回来后,茶缸盖黑一块白一块,坑坑洼洼,怎么也盖不严了,原来是茶缸盖从汽车上掉下来,被轧成这样。
小成想:得换个新茶缸。这件事情想着容易,真要办成就难了。因为周副主席一向俭朴,他的日用品,能将就用的,从来不轻易换新的。工作人员几次要把这个茶缸换新的,他都不允许。这次小成想先换后说,所以,趁周副主席聚精会神看文件时,他悄悄把茶缸拿了出来,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供给处找科长老陈去了。
老陈明白了怎么回事,把橱门一开:“你看!”一个白净净、光亮亮的新茶缸早准备好了,小成心里一阵惊喜,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赶紧说:“快给我吧!”老陈说:“等一等!”
只见老陈又把橱门关上,对小成说:“刚才刘参谋来,说周副主席的茶缸盖轧坏了,趁机给他换个新缸子.我想,就这样去换,周副主席准不答应。我计划今天吃饭时,用新茶缸盛着汤端去,顺便把旧茶缸拿出来,这样……”
小成忙说:“沾!”
开饭时,小成照计划用新茶缸给周副主席端了汤来,饭后又用新茶缸倒上茶水.他轻轻地走出屋来,想不声不响地溜走,哪知周副主席伸手一端茶缸,发现换了新的,就喊:“小成!”
小成在屋外迟疑了一下,只好回答:“有!”进了屋,故意问:“干什么?”
周副主席微笑地看着他,待了足有十来秒钟,才说:“你又跟我耍什么花招?旧茶缸呢?”
小成恳求说:“送到供给处去了,我看实在不能用了。”
周副主席说:“旧点怕什么,只要不漏水就没关系。”
小成说;“盖也坏了,您还要经常热饭……”
周副主席说:“盖儿,我早准备好了。”说着,从书架上拿出一个粗瓷小碟子。他把小碟子盖上,说:“这不正合适嘛!”
还有什么说的,小成只得拿回旧茶缸来。
两用书架
1948年4月,周恩来随中央机关部分人员来到西柏坡,许多书籍也随中央转移了过来。据周恩来的卫士长成元功回忆:1948年党中央搬来河北省平山县(当时为建屏县)西柏坡后,周恩来、邓颖超的书籍逐渐多了起来。开始放在警卫员住的房子里,既不方便工作,又不利于保存。于是,成元功精心设计制作了一套木箱式书架。这四个书架很特别,打开摆在那里是一组书架,而折叠起来便成了箱子,便于搬运和携带。
周恩来对成元功这个独具匠心的杰作非常满意和喜欢。1948年10月,傅作义密谋偷袭石家庄时,他把许多重要文件、书籍装在里面,随时准备转移。1949年3月23日,周恩来又带着这套书架,随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进京后在中南海还用了相当一段时间。至今在书架的格档上还保留着当时使用的字条:“新政治协商会议及政协全委会第二次第三次会议材料”、“1951年华北县长会议和国庆节材料”、“中央人民政府政协全委会材料”、“人民日报”、“天津日报”、“新华电讯”、“工人日报”、“进步日报”等。
1977年4月7日,邓颖超委托成元功同志将其中的三个书架赠给了西柏坡纪念馆。1977年4月26日,书架运回西柏坡后陈列在周恩来的寝室里。
六尺白布
1948年,任弼时同志的小儿子任远远才六七岁,从延安到西柏坡时,带来一辆小自行车,虽已很旧,但孩子却十分爱惜,每次骑后都擦一擦。
一天,远远要他的姐姐远志领着他到院外的打谷场练习骑车子。天真活泼的远远骑上自行车绕场转圈,一阵紧,一阵慢,骑得十分开心。两人玩了一会儿回家后,远远让姐姐帮他擦自行车上的尘土。边擦边说:“看,漆都掉了。好姐姐,给小车做件车衣吧!”远志看着弟弟乞求的目光,只好答应了下来。
那时候实行的是供给制,远志开了个领六尺白布的条子,找到行政科批了个字,然后,把批条交给了警卫员邵长和。后勤处住在东柏坡,距离西柏坡只有一里多路,小邵拿上批条,不到半个小时就把布领回来了。
这件事很快被任弼时知道了,让小邵把俩孩子叫来,问:“你们要做车衣吗?”远志回答:“是的,爸爸。”“有必要吗?”任弼时同志严肃地说:“全国虽然快要解放了,可是我们的国家还很穷,前线更需要物资支援,建设新中国需要大量的资金。毛主席还穿着补丁衣服,你们为什么要做车衣呀?”远远虽小却十分懂事,听了爸爸的话后说:“姐姐,咱们不做车衣了,把布退回去吧。”任弼时站起身来摸着远远的头说:“远远懂事,是个好孩子。今后要注意勤俭节约,再领什么东西要让我知道,不然不要领。”远志点头答应。随后他们回到宿舍,远志把布让小邵交还给了后勤处的仓库保管员。
小小体温计
在西柏坡纪念馆,珍藏着一个任弼时使用过的体温计。玻璃质地,形状扁长,中间水银柱完好,体现的数字清晰。体温计的外面有一个竹筒做的外壳,虽然紫色的漆皮大部分已经剥落,但对体温计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任弼时曾三次被捕入狱,受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在西柏坡,任弼时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秘书长等职务,是中央五位书记中最年轻的。在这个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时期,任弼时的工作十分繁忙,但是他的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却始终抱病坚持工作。尽管医生一再告诉他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但实际上他每天的工作时间要比这多出四五倍以上。淮海战役期间,因商议战事过度疲劳,没能得到及时休息,他的血压上升到了200多毫米汞柱,脉搏每分钟跳动100多次。朱德经常关心地对他说:“你虽年轻,但有病在身,得注意。”任弼时却说:“我年轻些,应该更多地做事,不舒服时,靠一会儿就行了。”这个体温计就是这时为任弼时配备使用的。
1949年3月23日,任弼时随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京。进京后,任弼时将这个体温计送给任远远的保姆魏兰春同志家使用。1950年10月27日,任弼时同志因病逝世,年仅46岁。1977年1月12日,西柏坡纪念馆原馆长白占基向魏兰春同志征集到此物,从此珍藏在西柏坡纪念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gmdb/2014-07-02/2656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