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作者:红色文化网 来源:红色文化网 日期:2013-11-25 点击: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坐落在江苏省 句容城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茅山镇。茅山是江苏省省级风景名胜区。现在的新馆,占地面积为一万六千多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三千五百多平方米,展馆分五个部分。展出各种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二千多件,用声、光、电、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再现了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和光辉形象,再现了当年新四军与苏南人民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
历史沿革
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经省委批准,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建成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一九九八年又在原馆址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翻建。 新馆占地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三千七百多平方米,基本陈列是《新四军苏南抗日战争历史陈列》。展馆造型别致,雄伟壮观,既表现了茅山三座山峰的雄姿,又展现了革命前辈业绩光照千秋的气势。陈列内容分为“苏南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茅山新四军东进北上”、“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坚持”、“苏南人民夺取抗日斗争的胜利”五大部分。展出各种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3000余件。
传统教育
整个陈列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实地反映了以茅山为中心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生动地再现了新四军和苏南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风貌。开馆十多年来,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平均20万人次左右,已成为南京、常州、镇江等一些大专院校、部队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德育教育基地。92年以来先后被省、市有关方面列为“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等。96年以来被评为镇江市“文明单位”。2001年4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物馆”,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2月被批准为“省级文明单位”。
馆舍荣誉
馆内还先后接待了中央以及省、市、部队等高级领导干部,新四军老干部,老战士达一万人次;根据有关部门的安排,原新四军领导吴仲超、王必成、段焕竞、江渭清的骨灰均安葬在纪念馆院内。近年来被省、市有关方面列为"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德育基地"、"中小学生德育基地"等。从1985年开馆以来,每年平均接待20万人次左右的国内外观众,许多大中小学、部队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与纪念馆结成德育基地共建单位。纪念馆先后获得“镇江市文明单位”“江苏省优秀学校德育基地”“江苏省优秀博物馆”“江苏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等多种荣誉称号。
馆舍重建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开馆以来,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新四军老战士,原中顾委委员会江渭清同志于1998年坐着轮椅仔细地看完了全馆的陈列内容后,感慨地说道:"这个陈列馆已达到了新四军纪念馆中的一流水平,可以说是华东第一家。"
主要展馆
步入新四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别致,气势雄伟的主体展馆,馆外占地达数百亩的广场,雪松环绕,绿茵似毯,平整的草坛之上分别陈列着当年新四军在茅山抗战期间使用和缴获的各类飞机,大炮等大型武器。馆内展厅建筑立面以茅山三山为造型,整座建筑庄重大方,展厅共有两层,楼下门厅中屹立着陈毅同志身着戎装,手持望远镜的古铜色全身塑像,在他身后的展厅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苏南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主要介绍芦沟桥事变,国共全作,淞沪抗战,日军在苏南的暴行,以及苏南人民的讥日救亡活动和抗日自卫武装揭竿而起等史实,让我们对新四军挺进茅山以前的历史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部分是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挺进茅山后,靠胜利的战斗,模范的群众纪律和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各阶层群众,广泛抗日游击战争,组建地方党和各种抗日团体,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投入抗日斗争洪流,在茅山取得立足点,开辟茅山根据地的史实。
第三部分是茅山新四军东进北上,主要介绍1939年至1940年10月期间,新四军苏南部队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指示精神,广泛发动攻势作战,不断扩大抗日阵地,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和中共苏皖区党委,统一了苏南党政军的领导,基本建成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同时以茅山地区为出发点,东进北上,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史实。
第四部分是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坚持,主要介绍1940年11月至1943年10月期间,党领导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敌,伪,顽长期反复夹击的严重形势下,以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投入到尖锐残酷而艰巨复杂的斗争中,取得反扫荡,反摩擦,反清乡,反清剿的胜利,牢牢地坚守了苏南抗战阵地,并获得新的发展的史实。
第五部分是苏南人民夺取抗日斗争的胜利,主要介绍1943年11月到1945年10月期间,新四军第16旅先后发动溧高,长兴,周城等战役和战斗,解放了宣长公路以北广大新沦陷区,并与南下的新四军第一师合编,成立苏浙军区,胜利进行天目山三反战役,收复大片失地,迎来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史实。
苏南基地
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白山、五台山、太行山、泰山、燕山、茅山等地山区抗日根据地“将是抗日游击战争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 。5月4日,毛泽东在《发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的电文中指出:“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该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度江进入江北地区”。根据党中央、毛泽东指示精神,1938年夏,粟裕、陈毅、张鼎丞等先后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第二支队到达茅山地区,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并以茅山为基地东进、北上,开辟苏南东路和苏北扬泰地区。从此,茅山抗日根据地成为新四军东进、北上、南下的前进基地和战略通道。皖南事变后,抗日斗争形势严峻,茅山抗日根据地历经艰苦坚持、巩固建设和数度向外扩展阶段直至抗战胜利。
相关故事
199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经省市批准,在距纪念馆东300余米的望母山顶建成一座高36米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1997年冬,发现“纪念碑前放鞭炮,纪念碑下听军号”的奇观,参观瞻仰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根据这个物理现象,当地的人们编造了一个关于一名新四军小号手的故事,认为这是新四军小号手显灵,看见革命胜利了,吹起军号欢庆胜利;为了纪念这位小号手,后来又建了一座小号手的雕像。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gmdb/2013-11-25/2385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