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文艺评论

打印

乘风:越剧《我的大观园》是对《红楼梦》的糟改

越剧《我的大观园》的演出,是最近值得注意的现象。其中既涉及古典名著改编的基本原则,也涉及对中华美学的理解,更关乎如何面对文艺界的“饭圈”现象和流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我的大观园》自称是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改编,却远离《红楼梦》的思想高度与精神取向。对于这部堪称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深刻而伟大的小说,作者似乎只关注大观园的男女情爱,全然舍弃了它通过社会与时代体现的壮阔与深邃,这正好印证了鲁迅“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的经典话语。这是对《红楼梦》最糟糕的剪裁。

编剧既缺乏起码的古典文学知识,也不肯认真读一读原著,因而闹出了不少常识性的笑话。如宝钗和黛玉见元春时居然自称“奴家”,宝玉居然称元春为“姐娘”,在大观园栊翠庵修行的妙玉居然和众姐妹一样,以家人身份见元春,等等,真是匪夷所思。《红楼梦》是全国中学生的必读书,不排除学生家长会安排孩子通过看戏来强化有关《红楼梦》的知识。对该书如此轻薄的改编,要把观众特别是孩子们引向何处?

这部戏完全没有戏剧结构,支离破碎。全剧六回,除三、四两回略有关联,其余各回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更谈不上起承转合,明显背离了戏曲最基本的叙事原理。中华戏曲向以含蓄为美学追求,这一特色在《我的大观园》里荡然无存。该剧舍弃原著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描写,贵妃娘娘居然当宝玉和钗黛的面讨论他们的婚嫁;众姐妹则轻薄地打情骂俏、相互调侃,有如风尘女子;林黛玉用大段唱腔质问宝玉如果宝姐姐对他“好”他怎么办,还有妙玉和李纨妖娆的舞蹈等等,尤其是最后与剧情无关的冗长而俚俗无趣的“情”字歌,所有这些,都是令人无法容忍的败笔。

当然,创作总有成败。如果说《我的大观园》只是一部戏的得失,那么真正值得认真对待的,则是浙江小百花及陈丽君因《新龙门客栈》成功而出现的“饭圈”现象。就像奥运期间国家女乒粉丝群一样,《新龙门客栈》两位主演陈丽君和李云霄的粉丝之间相互攻击,已经发生多次冲突,极易引发群体事件;并且毫无节制地攻击所有对她们提出善意批评的学者和艺术家,越来越趋于负面。而这些青年演员却缺乏规避“饭圈”现象弊端的自觉意识和冷静心态,似乎乐于享受流量带来的声誉。对此,地方的有关部门不仅不作为,还有意无意地放任某些人通过《我的大观园》这样存在严重瑕疵的低劣作品收割流量。如此一来,很容易让明星变成流星,越剧小百花多年累积的良好声誉也会因此受损。

近年来,戏曲发展有不少可喜的新收获,但也有隐忧。对越剧《我的大观园》这样的作品,应当严肃对待,不能等闲视之。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djhk/wypl/2025-02-04/9236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5-02-05 关键字:文艺评论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