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不如成己——王宏甲《让自己诞生》新版发行
成才不如成己
——王宏甲《让自己诞生》新版发行
王宏甲按
近日从网上读到这篇评介,我想借此写个较长的按语。盼友人不必点赞,请转发。
这篇网评见于河北新闻网,文后有“责任编辑:王嵩”,但不见作者姓名。这是一个精读了《让自己诞生》的读者写出的文章,文章很好却不露姓名。这让我再次感到,当今天下,虽追名逐利者趋之若鹜,淡漠名利者也实在不是少数。
此文标题《成才不如成己》,题中“成己”是成人的意思。我在书中讲过“成人比成才重要”,他换了一种说法。
《让自己诞生》现在由红旗出版社出的是第三版。“红旗”,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总让我感觉能分享到一种光荣。
在这本书的前面写着“此书送给冠音、坤音和海音”。有人问我,为什么写上送给孙女?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情。
我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少年时曾听前辈说“别生在福中不知福”。那时并没有多深的体会。才读完初一,我就去插队,名为“知青”其实没多少知识。那时感觉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艰辛。烈日下,脚踩在水稻田里“抢收抢种”,真的很辛苦。
我曾经写下:“我们中的很多人会在某个夕阳淡淡地照耀的时刻,坐在某个村寨的小河边,检查自己的伤口,知道我们这一代曾经的创伤,也许是比我们更成熟和更年幼的几代人永远不会理解的。”
但是,又过了几十年,我才知道,我生在新中国,那是:“一生下来,生命中就遇见一缕格外明媚的阳光。童年唱过的歌,也那么晴朗,没有一丝皱纹。”不是吗?你听听《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听新中国初期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不仅仅是我,我们这一代许许多多人,越来越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接见中国留学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那时,毛主席对我们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那时,我们渴望“明天会更好”!如今,当我已是黄昏的太阳,我清晰地明白了:美好也是会沦丧的!
当美好沦丧的时候,后人可能认为那美好根本就不存在。
比如新中国火热的年代,在祖国人民需要粮食的岁月,十多万从战场上刚刚下来的军人,脱下军装就去开发北大荒;一批科学家从海外归来,很多大学毕业生、科技工作者,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为了国防的需要,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切都是真的,那种积极性叫“社会主义积极性”!
听到了吗?那是“社会主义积极性”!
那不是为个人发财致富的积极性!
人生并不是发财、赚钱,成大富豪就有意义。
没有哪一种积极性能比为国家做贡献更让人胸怀坦荡,更让许许多多普通的生命获得开阔的人生意义!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毛主席对中国农民的讴歌。那的确是毛泽东时代红旗招展的故事,几亿农民治河、引水修渠,改造了几千年来各自耕种没有统一的灌溉系统的土地。那是真正的改天换地。有了统一的水利灌溉设施,很多地区才让“十年九旱”这个历史书上常见的词汇消失了。
兴修水利
修水利、修电站、修公路、挑灯夜战,数不清的火把照亮万水千山!这不是写小说虚构,这是我本人在农村和农村男女老少一同干过的事。所有这些,我去跟谁说?
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曾说“为青年写作”,我感觉他是对中年以上的人就失望了。我还想起叶圣陶先生去编小学课本,还把自己的名字由原名“绍钧”改为“圣陶”,意为“神圣的陶冶”,那是对培养少年而言的。难道叶圣陶先生对青年以上的人就失望了?君不见很多年轻人油腔滑调,玩世不恭吗?那就莫如专心致意去培养少年。
我把《让自己诞生》送给尚年幼的孙女,是什么意思?我不能说是对幼年以上的人就失望了。相反,我们这个时代是如此不同,如今恰恰是年过半百以上,甚至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思想更青春,更有新中国给予他们的热情,因而更孜孜不倦地要把新中国诞生后那个伟大的火红的年代告诉自己的后人。
我的孙女还小,但我现在就需要用我们伟大祖国的光明、人类真正的光明,去照耀她们成长。
我的好友师学军为这本书写了一篇新版序言,他写道:“《让自己诞生》写到了古今中外很多的人和事,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代。真正读懂那些人和事,读懂那些时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他认为阅读它是一种挑战,也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一次检阅。
我写此按语再说一遍,期望我的朋友们不必点赞,请转发到你们的亲友圈,让更多人有机会判断:是否值得为自己的孩子、孙子买一本看看。人生走到今天,我日益明白,我的写作是为什么而写;也更加明白:只有传播,才有真正的意义。
下面是我不知其名的读者写的一篇网文。
成才不如成己
——王宏甲《让自己诞生》新版发行
“人生该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父母把我们生出来,第二次就要靠自己把自己生出来。”这是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王宏甲在其《让自己诞生》中的一句话,也是这部作品所要表达和阐述的主旨。
2019年7月,新版《让自己诞生》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发行。王宏甲的作品总能“让故事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温度”,此说在这部书里体现得尤为充分。作品力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之于人生成长不可或缺的意义,强调要以自主的姿态开拓心灵容纳世界的能力和境界,讲述不为邪恶利诱所迁的独立人格是“成己”的标志。
这是一部聚焦精神成长,足以照亮人生,提升生命品格的哲思散文。
与王宏甲以往作品不同,这部作品聚精会神地把思考从外部世界聚焦到人本身,聚焦到人心,更加关注个体的人的成长。所谓成长不是吃饭长个子,思维、情感、意志、尊严、精神的成长,才叫人生成长。
在王宏甲看来,与成才比起来,成人,或者说“成己”——成为你自己,更加重要。“认识你自己!”古希腊戴尔斐神庙里的这句箴言,影响了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影响了西方几千年。但作者以为,认识自己很重要,成为自己更重要。前者为知,后者为行。
王宏甲PPT课件
王宏甲在《让自己诞生》中指明,孔子有“为己”“成己”之说,讲的就是修养自己达至“成人”,即成为一个不为邪恶利诱驱使的有独立人格的人。如果把“成己”用现代语表述,按照作者的观点,就是“让自己诞生”。后世流行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变作自私有理了。这与古典原意相去太远。那原意是:人不修养自己,天地不容啊!作品让我们看到,一百多年来最受误解的,莫过于中华文明,不仅很多西方人误解,不少中国人也误解。这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思索和情感去认识。
再者,这部作品兼具优秀抒情散文的质地。
作者在作品中凝眸回望自己的生命历程,抒发了对于诸多人、事、物的感怀,笔触细腻、温婉、深情,令人动容。作者回忆了母亲、父亲和老师,回忆了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以及他们对他的影响,也提到了从前的内心孤寂的日子。孤寂的日子里,“为自己画一个姑娘”:在她遥望远方的目光中,有他不肯舍弃的追求和期盼;在他心空黯然的日夜,她就是他那没有窗户的小屋里的太阳;他曾经每天都望着她,深刻地爱着她。
至于八年的插队生活,使王宏甲今生无论去到哪儿的乡村,都有如归之感。“作为土地,是谁把我耕种?作为庄稼,我情愿被谁收割!”在那生活的底层,农民们一直对他这个外来的读书人很关照,从来没有轻视他。那就是帮助他在泥泞中重估自己的价值、重建信心的一大群体。他的心渐渐落满阳光,积蓄起许多温度。那样的乡村岁月统治了他的一生。
正是过往所遇见的一切,才让你孕育出现在的自己。每一种情感,每一段时光,每一次体验,都在丰富我们的感受和认知,塑造我们的心灵和品格。作品指出,无论东方与西方,古代与当代,都有无限旖旎可丰富我们生命的时空,所以一个人应该善于向历史、向现实、向书本学习,才能让新的、更好的自己诞生,这是比遇见更好的世界还要重要的事。
这也是一部质朴厚重的文化散文,洋溢着浓郁而澄澈的民族文化精神。
作者以一种历史的眼光和胸怀,富有教益地描述了他眼中的各地域文明,每读之总令人感到一种实实在在的获得与拥有。作者游历尼罗河目睹到阿拉伯人的歌舞,注意到他们使用的小提琴和电子琴等乐器都是西洋乐器,但音乐一响,每一寸空气都充满了阿拉伯。那么典型的阿拉伯音乐,那么浓郁的阿拉伯风情!就在他们热烈奔放的音乐中、歌舞中,就有他们色彩斑斓郁郁葱葱的家乡。这里飞扬的文化就是他们的民族、他们的文明。
《让自己诞生》书中插图:尼罗河上的婚礼
作者忽然理解了,西化和现代化是两个东西。他们可以接受西洋乐器,也可以接受西方科技,但不会因此而西化。他们的音乐、舞蹈、服装和配饰,他们眼神中笑容中流淌出来的欢乐和情感,都告诉他,他们是那么热爱自己的文化。那是他们生命的根,他们的激情,他们的家园。
对于中华文明,王宏甲更是进行了温情而又充满敬意的描述。他在作品中感叹,中国殷商时代结束的时候,古希腊还没有文字。王宏甲在这本书里描述的殷商文明是伟大的文明。一个伟大的朝代倒塌时,它的尘埃飘了三千年尚未落定,以至今天要看清它的废墟仍有困难。古代中国有多少宝藏值得我们去开掘、去珍惜。这就是我们的祖国!
王宏甲认同高尚的人生应担负起一种使命,即用生命的良知良能去为社会做贡献,如此就能感觉到自己参与着人间的伟大活动,渺小的个人也因与众人与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同频共振而体会到崇高,为之感动以至泪花荡漾,进而便可抵达人生的圆满状态。
古人讲开卷有益。开卷有益的书是有的,但不是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王宏甲的这部《让自己诞生》却是一部超然于叙述对象,超越时间与种族界限,具有隽永阅读价值的作品,能让人的心灵沐浴在阳光中,能抚慰、净化和振奋所有在世俗生活里疲惫挣扎的灵魂。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djhk/wypl/2019-08-12/5810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