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文艺评论

打印

在平淡的生活中呼唤真善美——索味杨勤良先生小说集《木棉花开》

在平淡的生活中呼唤真善美

——索味杨勤良先生小说集《木棉花开》

李生平  周林刚

木棉花开-立封白底.jpg

捧在手里的这本短篇小说集《木棉花开》,还未及翻开书页,封面质朴素雅的装帧,已使笔者对本书的文风底蕴有所感知。在那些短小精悍的篇章里,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着他眼中的生活感思,就如在午后品啜一杯淡茶,和街坊邻里聊着我们老百姓自己的生活。当我接着一口气读下去的时候,竟发现全书都浸润着这种使人惬意的底蕴。

作者杨勤良先生出生在上世纪的饥荒年代,还未成年即参军入伍保家卫国,上过战场,当过工人,到如今岁至中年,依然坚守着自然朴实、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些经历都成为了这位认真生活,有血性肝胆,而又细致深情的作者进行创作的直接素材。所以,这本小说集,读来又像是一部个人纪实文学,其中浸润着太多作者对生活的感恩、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的感思。在这部写作跨度近四十年的小说集里,我们品味到了一位写作者笔耕不辍的时光流转,但始终不曾改变的,是作者心中那份“我以我手写我心”的赤子情怀。作者是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都融入了自己的文学,于是才能给我们一种只有看过了人生百态,才能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强烈的阅读体验。

那一段从军经历应该在作者心目中留下了至深的记忆,整部集子中,有众多描写军旅题材的作品,作者在这些小说中细致描写主人公的故事,用情深切,仿佛就是在抒发己怀一般。如《木棉花开的时候》一文中,作者深情地写道:“木棉树的花掉落后,树下落叶纷呈,花不褪色、不萎靡,很英雄地道别尘世。木棉花又被人称为‘英雄花’,因为它开得红艳但又不媚俗,它的壮硕的躯干,顶天立地的姿态,英雄般的壮观,花瓣的颜色红得犹如壮士的风骨,色彩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树梢。”我们看到,作者在走出军营多年后,依然在不忘初心地书写着军人情愫,歌颂着英雄情怀。是的!作者正是在以自己血肉分明的笔触,在如今这样的时代,以崇高的敬意,呼唤着英雄主义的回归。长久心怀着这样真挚的情感,在作者眼中甚至连一只军犬都是那么的铮铮铁骨、肝胆柔情。在《军犬大黄》中,作者以一位从革命年代走来的老兵曹班长与他的生死战友——军犬大黄之间的感人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难以割舍的特殊“战友情”,这使读者们不禁反思,在如今一些人崇尚金钱而友情淡漠的时代,真是应当惭愧了——“畜犹如此,人何以堪”。

虽然心中饱含着这种呼唤铁骨担当的英雄情怀,但作者并非全然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式的剧情化描写,而是更多地用至为朴实的笔法去抒发这种感情。比如《新兵老周》一文,主人公从“一个不怕子弹不怕死”的新兵,到炊事班伙夫,再到退伍回乡的老兵,从“小周”到“老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可那份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精气神却从未变过。老周一生平凡,可身上总有一股子使人振奋的精神。更让读者感到难忘的是,老周虽时值中年,但仍自称“新兵”,这乃是他不忘初心的一腔热情啊。这种平凡人生的不平凡,正是作者苦心孤诣而求索的意境所在。

作者一生经历丰富,笔触所及亦不止限于军旅题材。这本小说集中也有很多具有现实关照、体贴当下的“接地气”的内容。如《“三壶”的传说》以“茶壶”“酒壶”“尿壶”这三个性格迥异而命运不同的小人物的遭际为线索,揭示了“好人有好报”的主题,描绘了平凡人的不平凡一生。《希望工程结对》一文将目光投向基层,深切地关心关注希望工程的发展,并且关照到了很多现实问题,如作者在文中写道:“富裕地区的人对贫困地区进行帮助,要做到精准,希望工程一对一就是最好的方式。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每个人做的无私资助都是在缩小这个差距。”作者不仅是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注视社会发展的现象,更有着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去参与社会实践的思考,将知与行结合了起来。《党费》一文,似乎更像是一篇人物纪实报道,写得真实亲切;亦像是一篇抒情散文,将一位从生死中走出的老党员临别前仍不忘向组织交上最后一次特殊党费的真挚情感娓娓诉说。《高考落榜》则记录了一个小人物坎坷起伏的生活经历,从中流露出了淡淡的人间温情,也透露出作者对当下教育事业的思索。《女知青陈琳玲》关注了知青这一社会群体,书写了知青当年的艰苦岁月与回乡后的遭遇,饱含了作者的深情。

在如今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产生了许多弄虚作假而导致世风不正的行为。作者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关注并批判着这些社会现象。如《周木匠》的主人公虽名为“周有财”,但却是一位凭着良心挣钱、讲求信誉的好人。在南下经商的浪潮中,他的两个徒弟都在南方挣了大钱,但周木匠后来才发现,这两个徒弟是靠造假贩假挣了昧良心的钱,他不但严词拒绝了徒弟的拉拢,而且还做起了打假,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作者以这样爱憎分明的社会正义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些社会不正之风分的针砭,也使人们在阅读他的文字的时候,不禁振奋了自己的社会良知。

可以说,杨勤良先生这本小说集《木棉花开》也是一部对作者目之所及的中国社会几十年来发展变迁的生动描写,那些对社会问题、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知青、军人等社会群体的关切,对社会变革中小人物人生百态的记录,无不体现着作者积极投入社会转型中的思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些质朴的文字中间,我们品味到的,是作者与祖国同发展共进步的记录,是作者对中国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发展的独立反思与体悟,更是作者将爱国、爱人民的深情融化在自己笔端的告白。

时下一些内容空洞无物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拜金主义”等的不正之风,究其原因,是心中没有老百姓,缺乏生活体验,头脑和心灵都没有贴近大地。我们呼唤的崇高精神,恰如“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是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高尚情怀,这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越发显得弥足珍贵。而在杨勤良先生这本小说集《木棉花开》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俯下身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

这部小说集文字清丽,作者的叙述重在抒发情感,传递正能量,所以文中并无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描摹与复杂的人物关系刻画。但细细读来,便会体会到这部小说集的韵味与特色也正在于此了——在平淡的岁月中品味不平凡的生活!作者以朴实无华的真诚书写,呼唤着时代的崇高感、英雄主义。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坚守着文学的本分,志愿作呼唤真善美的使者。

 

而这些体验,只能在细细品读中慢慢索味!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djhk/wypl/2017-04-10/4355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4-11 关键字:文艺评论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