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学者:软性电影奶水喂大的一代能成什么气候?
原标题:鸟人们企图挣脱市场奴隶枷锁的悲剧
今 年美国奥斯卡奖的大赢家“鸟人”是一篇残酷的寓言,深深道出了今天美国电影界的悲哀和无奈。电影中的主角瑞根和现实中的演员基顿,都对继续出演那些上能飞 天,下能钻地,和孙悟空有得一拼的超级英雄角色感到厌倦,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一部“非胡说八道”的,有艺术水平的作品。然而他四处碰壁,头破血 流之后,用从楼上向下纵身一跳来对他不着边际的理想唱一曲悲壮的挽歌。
一 年一度的奥斯卡奖是全球电影人趋之若鹜的盛大节日,也是中国电影人梦寐以求的成就的象征,他们前仆后继地扑向好莱坞,希望能在奥斯卡那里得到认可,获得能 在全世界扬名立万的成绩。由五六千人组成的评审团队决不是一家之言,也不是谁在私下里给哪位评委塞个红包就能摆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评奖还是很公平的。 然而,即使是这样庞大的评审队伍,面对市场这个张着血盆大口的怪兽也显得那么弱小,那么无足轻重。
即使顶着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四项桂冠和光环的“鸟人”也只取得了全球不到1亿美元的票房(截至2015年3月29日,9千9百52万美元)。(资料来源:http://boxofficemojo.com/movies/?id=birdman.htm)
我们来看一看全球十大卖座影片:阿凡达(27亿+),泰坦尼克号(21亿+),复仇者联盟(15亿+),哈利波特和死之圣器(13亿+),冰雪奇缘(12亿+),钢铁侠3(12亿+),变形金刚,月黑之时(11亿+),指环王,王者无敌(11亿+),007天空坠落(11亿+),变形金刚,绝迹重生(10亿+)。(资料来源:http://boxofficemojo.com/alltime/world/)
鸟人们会多么辛酸地看到,他的1亿美元票房和这些“妖魔鬼怪”的电影相比,是多么的可怜。其实对这一点,鸟人们也心知肚明,它借助于影片中制片人和经理杰克之口,就不断地在提醒鸟人,他们需要挣钱。但鸟人仍然是一根筋,死抱着他的追求不肯放手。
无论鸟人们如何愤世嫉俗,事实就是这样的冷酷无情,市场就是确实喜欢那些超级英雄的电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十大卖座影片,九部都是描写超级英雄的,都是科幻的。其中007的故事,天上能抓住飞机的翅膀,海里能打开潜艇的舱盖,虽然不像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但这样的超级英雄也可以算是半科幻吧。唯一的例外是“泰坦尼克号”,这你不能把它归类于科幻电影。
在 美国,说起英雄,其实第一号美国英雄应该是华盛顿。说他第一号,是从时间和重要性两个角度去说的。从时间上,在华盛顿之前,还没有美国这个国家。从重要性 上,没有华盛顿,就没有美国这个国家。因此说华盛顿是第一号美国英雄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然而,描写英雄的美国电影数不胜数,但就没有像样的描写第一号美国 英雄的(但倒是有描写另一位美国英雄林肯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只有美国人自己才能说得清,不是我们能解释得了的。
中国电影与美国电影,在两个国家产生,自然应该是不同的,占据中国电影票房王者宝座的是描写离婚之后,成为自由身,因此有权利到处追女人的这类的影片。与美国科幻电影占据大部江山不同,中国描写17岁到23岁青年男女之情,不论是爱情,还是恋情,还是什么情,的影片占据着极大的份额。这类电影的共同特点是格调低下,并不违法,市场欢迎。男女之情和超级英雄各占据着自己的主流市场,这一点上,中国和美国看起来很是不同。
这一点的原因与两国的电影观众年龄结构非常不同直接相关。美国电影观众的年龄
分布相当平均,以25岁为界,小于25岁的和大于25岁的差不多各占一半。
根据去年发布的统计,2-11岁,12%,12-17岁,15%,18-24岁,20%,25-39岁,23%,40-49岁,9%,50-59岁,11%,60岁+,10%。
(资料来源:http://www.mpaa.org/wp-content/uploads/2014/03/MPAA-Theatrical-Market-Statistics-2013_032514-v2.pdf)
而中国,不止一次两次的报导说,20多岁的年轻观众要占有全部观众的90%以上。这一点反映出中美两国,在中年及以上的人口中,生存状态和生存理念极为不同。中国的大部 分这个年龄组的人,他们要为自己的儿女多存一点钱,他们要考虑为今后自己养老多存一点钱,他们舍不得百八十块买张电影票去电影院看电影,在家里看电视那是 不要钱的娱乐,何乐而不为。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电影院里也没有他们感兴趣的影片上映。有些电影人非常露骨直白地说,“你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们根本 不要听,反正你也不花钱买电影票,我们的电影也根本就不是给你们拍的,不是给你们准备的,你们,我们不伺候。年轻人,尤其所谓“月光族”,陪着女朋友,捧 着一大桶爆米花,喝着可乐,他们的理念非常清楚,我来看电影是“找乐”来的,电影票这点钱是“小意思”。因此一些电影人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我的电影就一 条,娱乐,还是娱乐,票房,还是票房。其实不就是一个字吗?钱,还是钱。
文 化的含义极其广泛而多元。书籍,音乐,舞蹈,戏曲,广播,电视,电影,等等,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对一个民族来讲起着一种无形的但又 是极为巨大的作用。而各种文化传播形式的影响力是极为不同的,一本畅销书能有多少人看,而由它改编成电影会有多大的影响那是不言而喻的。今天20多岁的年轻人,其实,这个年轻,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一瞬间。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来看,我们不能不对用什么样的文化来熏陶浸润这一代人有所思考,这也绝不是杞人忧天。
说到民族,又说到奥斯卡,自然就要说到美国民族。美国民族构成极为复杂,占今天美国大部分人口的美国白人,他们公认的先辈是1620年从英国乘坐“五月花号”来到美洲大陆的102位清教徒移民。作为移民的后裔,他们在北美原本的一片荒原之上,必须不断进取和努力奋斗,才形成美利坚民族。因此他们的民族性从根上就带有扩张和个人奋斗的特质。
这 与中华民族极为不同,中国地大物博,长期的农耕社会,造成“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存理念。加之中华民族长期在“儒家”“中庸”思想的统治之下,那种以扩张 来争取生存空间的我们邻居岛国的思想传统,我们民族性中并不具备。这些人文哲学渗透在骨子里的东西在文化中必定有所体现。
问 题在于,用这些软性电影的奶水喂养大的一代,从中华民族的角度去看,能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业吗?在谁也不敢打保票就绝对不会发生的民族危亡的时候,用这些 软性电影的奶水喂养大的一代,包括军人们,他们也不是在真空状态下,社会上百毒不侵的,而这一代,真要遇上“某国鬼子”的时候,他们顶得住吗?有人经常要 来嘲笑别的一些人,说是上了出租车,司机也在大谈“国家”和“民族”,似乎他们是没有这个资格的。问题是,难道他们这样去谈,真就那么可笑吗?他们关心国 家和民族的命运,有什么不对吗?这些嘲笑别人的人把自己的电影搞得一塌糊涂,又跑来祸害这里来了。
有些人很是高兴,说是我们的电影票房世界第二,要不了多久,就会超过美国,成为第一。这使人想到GDP 和雾霾的关系,GDP 上来了,雾霾也上来了。现在为了打压下雾霾,就不得不牺牲些GDP。遗憾的是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已经太晚了。票房和软性电影的关系与GDP和雾霾的关系就很有类比性。雾霾的毒害也不是一开始就被人们看得很清楚的,有人开始还会说成是“仙境般”的“山色空濛”呢。
有 人会说,你不是说了吗?市场就是这样,没有办法,你看不惯那是你的事,我们反正是一个字,前面说了,钱,钱,还是钱。美国电影人拿市场没有办法,我们就一 定没有办法吗?我们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然比纯资本主义的美国,有我们自己的办法,我们的办法就是政策。对于那些市场有人喜欢的软性电影,我们完全 可以采用不打压不鼓励的态度,就凭市场。但同时我们要大力提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尤其是电影,因为他对整个社会,尤其年轻人影响最大。“大力提倡”也 要有切实的办法。资金支持,给钱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就如同改革开放初期,如果我们在税收上给与“正能量”的电影以优惠的待遇,就会给与这些电影极大的 支持。
有人也许会说,那就要破坏我们走向世界票房第一的进程,那我们就会说,整治雾霾也会影响GDP。有人也许会说,那就会造成不公平竞争,那我们就会说,这里是没有绝对公平的。有人也许会说, 这是文革极左的卷土重来,那我们就会说,左还是右,要看你站在哪里说话。站在自己角度,完全就是为了一个字,钱,看法当然不同。站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角 度上去看,反对那种任凭软性电影去侵蚀我们年轻的一代的立场上去看,这些措施是完全必要的,只是来的晚了一些。
总之,我们不能像鸟人一样,只能发出无奈的哀叹。我们要像习主席说的那样,中国文艺不能做市场的奴隶,虽然有人说,谁也不能强迫别人花钱买电影票去看电影。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djhk/wypl/2015-04-02/3110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