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散文杂文

打印

郝贵生:从拾荒老人故事看平凡中的伟大精神

近日,从网络上读到一篇署名“入梦菲记”关于拾荒老人故事的短文。该文来源于观察者网2024年10月22日,原题目为《拾荒老人居住简陋进出靠爬,捡到财物仍毅然选择交给警方,民警帮其找到工作和住所,流浪28载的老人终于有了“家”》。

文章讲述一个名叫蒋中全的拾荒老人捡到包有560元的塑料包交到派出所一民警李梁手中。民警说:“大爷,您这是在哪儿捡到的,这么多钱您怎么不留着自己用呢?”老人回答说:“警察同志,我是个拾荒的,平时靠捡垃圾为生,这钱多半是哪个打工的不小心掉的,他们赚钱不容易,我不能昧着良心占人家便宜啊。”李梁被老人的话深深震撼,他感受到面前这位普通的拾荒老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淳朴和高尚。民警表示要开车送老人回家。才知老人的家就在前面路口收废品站附近由几块破铁皮搭成的一个简陋的窝棚。李梁怔怔地望着眼前这个“家”,不禁百感交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这位令人敬佩的老人。

回到警务室后,李梁立即向沿途的监控寻找丢失钱财的线索,并且动用警务室的资源,寻找老人的亲人。原来,这位老人名叫蒋中全,来自安徽阜阳。28年前年仅34岁的他背井离乡南下江西谋生,因丢失所有的身份证件,从此这个苦命的男人开始了漂泊的生活,靠着捡拾废品生活。李梁也找到了蒋中全在阜阳的亲弟弟蒋中卫。当弟弟提出接他回家时,这位老人却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在外面漂泊了大半辈子,如今年事已高,早已没有脸面回去,更何况,弟弟家里也不宽裕,我这个拖油瓶就不去添乱了。”“我在新余这些年,虽然清贫,但一直靠自己双手劳动,也算是安享晚年了。”李梁和蒋中卫都被蒋中全的话语打动了。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即便生活再困顿,也从未想过向亲人伸手,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连累他人。他们慨叹,蒋中全身上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传统美德。

为了帮助蒋中全,李梁动用了自己的私人关系,终于在城郊的一家小餐馆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月薪2000元,包吃包住。三个月后的一天,蒋中全再次来到警务室,将捡到的一部崭新的手机交到民警手中。李梁接过手机,内心五味杂陈,他知道,以蒋中全目前的经济状况,这部手机足以让他生活好一阵子了,然而老人宁可自己吃苦,也不愿占有他人的东西。

蒋中全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新余的大街小巷,感动了无数人,一个个爱心人士伸出援手,有的捐赠了几千元钱,有的送来了过冬的棉衣,还有的特意登门拜访,向老人表达敬意。蒋中全的故事,像一束光照进人们的心田,让所有人重新审视身边的平凡人,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立德守礼,什么是自强不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蒋中全无疑是一粒沙漠中的明珠,虽然不起眼,其平凡事迹却能折射出最纯粹、最耀眼的人性之光。

读后,确实很受教育。老人和民警的事迹极其平凡,但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精神。

1、懂得依靠自己的劳动赚钱生活。

老人没有高深的文化知识,但他懂得生活中确实需要钱,但钱得靠自己的劳动。他捡到了钱和手机,认为那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钱多半是哪个打工的人不小心掉的”,所以必须还给他。了不起呀!钱不算多,但这位老人的人品真高。“钱”的学名就是“货币”,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社会现象了。但在大多数人眼里就知道“钱有用”,钱再多也不嫌弃,尤其老人极其贫穷。老人当然想赚钱,但钱究竟如何实现?钱的本质是什么?多数人未必清楚。官方和学校教育也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大多数经济学教材给货币下的定义只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个定义是片面、肤浅的。按马克思的认识,货币作为特殊商品也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充当一般等价物”只是货币的使用价值。货币的价值是劳动的凝结。劳动者占有货币实质是劳动者自身的劳动得到社会承认,它实际就是自身劳动的凝结。这个认识实际告诉我们,占有货币的途径、手段就是自身的劳动。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中国古代人虽没有马克思的科学定义,但讲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钱也应该取之有道。这位老人也生活在当今金钱至上猖獗的社会中,但他虽然说不出“钱”的本质,但他一定知道“君子爱钱取之有道”的传统观念,不是自己劳动所获取的钱,一分钱都不沾。他还想到丢钱的打工者一定非常着急、痛苦,他必须尽快找到丢钱者。这种为他人着想的品格却出自于一个普通的拾荒者。真是人穷志不穷!多么高尚啊!这在当今物欲横流、猫论泛滥的社会中,这种极其平凡的小事中蕴含的精神难道不伟大吗?再看看当今社会,那些一切利用占有的资源、权力、欺骗、歪门邪道等途径、手段占有国家、人民、他人利益的暴发户、贪污腐败者与这位老人的素质、人品、境界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他们这些人难道不感到羞耻和汗颜吗?一些好心人主动扶起摔倒的老人却被讹诈,人们议论说,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呢?我说都不是,是社会风气变坏了。许多知识分子追求名利地位,也没有错误,但君子爱名也应该取之有道,需要依靠自身真实的学术水平和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但现实生活中依靠弄虚作假等不正当的途径、手段获取名利地位的人还少吗?

2、这位民警就是当代的活雷锋

这个故事中拾荒老人平凡之中伟大,这位普通的民警也非常伟大。当这位民警接到老人交来的560元钱后,他不单纯是赞扬和感谢老人。他又做了几件极其感人的事情。一是开车送老人回家,发现了老人住的窝棚。二是他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这位令人敬佩的老人,寻找老人的亲属。三是帮助老人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住所。由此笔者想起了毛泽东时代的人民警察。由著名电影演员仲星火主演的电影《今天我休息》,就讴歌了那个时代人民警察爱人民的崇高精神。这位名叫李梁的普通派出所民警热心帮助拾荒老人的事迹就是毛主席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延续,是毛主席时代人民政府、人民公安、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人民银行“人民”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当代活生生的“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但是不能不看到,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党风、社会风气越发恶化的状况下,许多政府有关部门、公检法、银行包括相当多的干部、党员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早已经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像网络上人民群众呼喊,雷锋精神回来吧!

3、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是对“人本性自私论”的最有力的驳斥

这位老人和民警的精神也是毛主席时代做人的精神,是利他主义的。他们代表了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正如网友跟帖中所说,“这个老人身上有中国几千年留下的美德”“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真社会主义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继承者,是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文化中“人本性自私论”的最有力的批判。当今社会中那些私有化、市场化的竭力鼓吹者最重要的一个理论依据就是“人本性自私论”。他们年年、月月、天天鼓噪“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鼓噪“看不见的手”的思想,批判集体主义的错误。笔者写过多篇文章,这种“人本性自私论”实际是剥削阶级思想家把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的本性夸大为所有人的本质,以掩盖本阶级的本质,为本阶级的剥削行为和剥削制度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在唯物史观看来,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劳动人民特别是无产阶级从自己受剥削压迫的地位出发,从来都是勤劳、勇敢、互助互利,大公无私精神。这位非常贫穷的拾荒老人及普通民警体现的做人的精神就是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精神,就是对“人本性自私论”的最有力的批驳。从“人本性自私论”的荒谬性完全可以断定,以此为理论依据的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和道路也是极其荒谬的。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特别善于从最普通的劳动者,从最普通的工人、农民、群众身上发现无产阶级的优秀品格和阶级本性。恩格斯年轻时从接触最多的受剥削压迫的工人群众中发现他们的阶级本质。恩格斯说:“只有大陆上不熟悉的那一部分英国人,只有工人、英国的贱民、穷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他们没有受过教育,但他们也没有偏见,他们还有力量从事伟大的民族事业,他们还有前途。而贵族—包括资产阶级—已经日暮途穷。”1944年,毛主席从一个极其普遍的警卫战士张思德身上揭示了共产党人最优秀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1963毛主席为什么为雷锋题词?因为毛主席看到,雷锋是平凡的,雷锋又是伟大的。毛主席从雷锋的平凡之举中看到了伟大的内涵,看到了一种时代的精神,于是欣然提笔“向雷锋同志学习!”但毛主席似乎又看到的不只是眼前的一切。作为历史巨人,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毛主席开辟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道路包括把为人民服务、勤奋、勇敢、自力更生等精神不仅灌输到全党也灌输为全民族的精神核心,塑造一代又一代的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身的人。

但是不能不看到,毛主席倡导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勤劳、朴实、正直、勇敢、自强不息等精神受到了当今私有化、市场化的道路及拜金主义、拜权主义、各种剥削阶级思潮的严重冲击。因此笔者看到了这篇关于拾荒老人拾金不昧和民警助人为乐的报道,欣然写下这篇评论。希望所有的共产党员、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都应该学习拾荒老人和普通民警的伟大精神,为弘扬社会主义正气和鞭笞资本主义邪气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5年2月16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djhk/sw/2025-02-18/9257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5-02-18 关键字:散文杂文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