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秋生:木棉花开英雄来
木棉花开英雄来
——读杨勤良小小说集《木棉花开》有感
全秋生
如果我问:你见过军人吗?朋友肯定说,见得太多太多;你见过上过战场的军人么?有人肯定说,见得太少,几乎没有;你见过战场上下来以笔作枪继续拼杀的军人么?有人一定会惊奇地说:你在胡吹吧?这样的军人作家真的太少太少啊!
不,我没胡吹乱侃,我就碰到了,他,就是军人作家一一杨勤良大哥!
作家杨勤良先生是军人出身,上过战场,是一位经过枪林弹雨洗礼的真正男儿,退役疆场后的他又以笔作枪,在文字的疆场上纵横决荡,收获颇丰:参加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编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系列丛书写作,先后出版长篇传记文学《铁血战士谭友林》(与人合著)、《罗霄山之子一一记幸元林将军》《一代骁将曾保堂》《放羊娃的足迹一一记老红军王鸿荣》《军人本色一一曲国元的一生》。最新出版面世的《木棉花开》是一部小小说集,作品跨度长达四十年之久。其间,时代潮流几经周折,人生的价值观念与信仰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许多令人扼腕痛惜的不良现象,但杨勤良的文字始终不变,一直奉行“颂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创作原则,实在是难能可贵。
歌颂英雄,向往英雄,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坚持传播正能量的军营子弟兵,是杨勤良笔下的一大亮点。
从《将军山情》开篇,《落弹区》《不绣钢战马》《新兵老周》《大校的三轮车》《工程兵柳志刚》《三代守陵人》的主人公都是军人形象,虽然他们没有流血牺牲,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但他们身上或意志坚定、扎根军营,或一心为民、听党指挥,或坚守岗位、为烈士守护陵园,个个铮铮铁骨,意志坚定,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依然保持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不变修,不变质,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出自己的大好青春和一腔热血,让读者从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撼山易,撼子弟兵难。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切听从党的指挥,是他们一生不变的理想与信念;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是他们心中时刻敲响的警钟。
立足现实生活,辐射平民阶层,歌颂真善美,鞭达假丑恶。是《木棉花开》的又一大特色。
《老金的翡翠麻将》《门卫张叔》《万和平的初恋》《周木匠》等篇目,主人公全是社会上的小人物,地位不高,名气不大,但每个人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在名利面前不动摇,不迷惑,始终坚守灵魂的纯洁与高雅:老金的家传麻将,几番风雨几度春秋,历尽波折却价值连城,最后的归属没有商人眼中的待价而沽,没有不法分子的走私拍卖,亦没有藏之深山或传之后人,而是出众人意料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文物部门;门卫张叔,地位低下得近于卑微,可人格高尚,坚守岗位,严格把关,最后感动了单位所有的领导和同事,毫无悬念地留下来;万和平的初恋其实是遭朋友算计而无奈将美女拱手送人,多年以后明白真相的他并没有气冲牛斗,更不像某些风流作家笔下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拔刀相向的野蛮,也没有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而发泄私怨,只在酒桌上与初恋情人、情敌相逢一笑泯恩仇,释放心底埋压多年的情结;周木匠,一名农村最底层的木工艺人,急需改善家中生活条件,可他却一口拒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红木家具商兼得意门生的高薪聘请,带着小徒弟一心一意去城里红木家具市场打假,用自己高超的技能为客户辨认真假、传道解惑,真不愧为鲁班祖师爷的好传人。
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淳朴民风,教化于人。同样在《木棉花开》一书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与书写。
《老杨的祖训》《传奇的爱情故事》《到我家来“过夜”》《在董事长家过年》等篇章,主人公谈古说今,时间空间跨度上下数百年,纵横几万里,但主人公的美好情操和高风亮节却代代相承,丝毫没有被弱化与商品化,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处处散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芒:老杨的祖训就是历史上那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鬼神知”的拒腐蚀典故,去年还被中纪委当作党员家风教材向全党通报学习;传奇的爱情讲的则是一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主人公相隔何止千里,但一经结合便不离不弃,甘苦与共,白头偕老,与如今小说家笔下情欲纵横泛滥、朝三暮四,把离婚当乐趣的所谓爱情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到我家“过夜”,估计在某些人眼里一看题目就会浮想翩翩,意淫难忍。其实“过夜”只是赣西北乡村淳朴民风之一斑:即热情邀请过路客人去家里吃晚饭,也叫“消夜”。这样的字眼,在某些作家笔下完全可以衍生出若干个淫荡而又吸人眼球的故事来,但在杨勤良笔下娓娓道来,那种乡村情感呼之欲出,令人想起六七十年代时那种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淳朴风气,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或许因为接地气、养正气而成为我们子子孙孙眼中向往不已的世外桃源;董事长,这个称呼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非富即贵,或者官二代,或者富几代,再不济也是老谋深算或巧取豪夺的代名词。但杨勤良笔下的董事长不是这个样子,每逢过年时节,她都会把手下天南海北不愿或不能回家的普通工人约到家里包饺子,热闹过大年,一起聚餐,一起K歌,与当今社会上年终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板富豪或把讨薪工人打断腿的人大代表(见2016年相关新闻)相比,其人格品行之高下正是天上人间,相去何止是千里万里?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题材,没有惊心动魄的精彩故事,有的只是渔樵闲话,娓娓道来;有的只是平凡人说平凡事,和风细雨,不胡编滥造,添油加醋。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下接地气,上传正气,在平和简洁的文字里暗藏乾坤,让人读后不禁恍然大悟。与其说《木棉花开》是一部小说集,还不如说是新时期四十年来祖国变迁的一部发展史。书中许多篇章年代不同,但绝对是社会前行的真实记录,读后总让人回味无穷,浮想翩翩,正所谓“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木棉花开》的出版面世正是生逢其时,与那些低俗、庸俗、恶俗的文学作品形成鲜明的对照,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当然,杨大哥几十年来一直在报告文学领域里耕耘拓展,跨界小说只是牛刀初试,某些创作技巧性的地方尚存不足,在所难免。但丝毫不会影响全书的整体质量,在人性内心深处的低调叙述,在社会公众场合真善美的张扬铺垫,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尝试,期待杨大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
丁酉年初春记于修水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djhk/sw/2017-02-20/4272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