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岳芳:让我们走出迷茫
让我们走出迷茫
文/林岳芳
黑夜里,人们盼望一盏明灯,可以驱走黑夜带来的恐惧,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不经意间,我常常看见一拨一拨的人,在嘲笑中国,讥讽同胞,网友把这群人称为公知。他们喜欢用谣言或段子挖掘、制造社会阴暗面来撕裂社会,他们惯于把个案歪曲、放大,然后借此打压中国,久而久之,有些网民们逐渐失去了方向。
比如,某个官员包二奶、养小三,公知们必定大炒特炒,而且把矛头引向体制;高速公路发生车祸,他们趁消息不对称之机,夸大伤亡程度,暗示这是体制造成的人祸;某地有个女子吸毒,政府照顾她有两个幼儿,每月下发救济金,但这女子毫无人性,为满足自己的病态欲望,导致两个幼小女儿饿死,这样的惨剧完完全全是监护人的责任,可公知们不去批评监护人失职,而把民众的愤怒引向体制。很多网友都有这种感觉,看公知帖,内心会无比愤怒,情绪也因此越加暴戾。
公知们都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他们深知个人情绪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也可以被某种思想控制,欲要掌控别人的大脑,必先灌输有利于自己的消息元素,至于这些消息是否属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这样的消息不间断刺激网友的眼球和大脑,谎言说千遍也能乱真,最终让网友真假难辨。比方说,为了让网民对中国产生愤怒、仇恨,必须先灌输一些让人愤怒的负面信息,贪官污吏、二奶小三、城管打人等等,越多越好。
语言、思想、文字、音乐对人的引导力极强,美妙的音乐让人愉悦;健康的文字给人正气;积极的信息会强大内心;悲伤的信息则让人忧愁;绝望的信息会让人颓废。公知们深谙信息的重要性,所以长时间利用网络平台,发送各种阴暗信息。不少网友曾经是负面信息的旁观者,最后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每天接受负面信息的网友,对中国产生了憎恨、恐惧与幻觉,感觉自己的国家已经暗无天日,自觉自愿跟随公知的魔棒造谣、传谣,撕裂社会,诅咒自己的国家。
我有一个朋友,他跟我说中国很烂,烂得一无是处,烂得让他绝望。他说自己就像在黑暗中独行,不敢回眸过去,前路又很迷茫,深一步浅一步,不知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他的话让我很惊讶,因为他是一个很有思想和才华的人,我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沮丧?
就这个话题,我与他聊了几次,曾经他也很爱国,自从上网开通微博后,他才发现,自己热爱的祖国原来那样不堪,满眼都是贪官污吏,花纳税人的钱养着二奶小三,我们税交那么高,福利却那样差,贪官污吏的穷奢极侈与西部贫困儿童的照片刺激着眼球,这个国家到处是污染和不公,已经烂至骨髓,无药可救了。
他说我们国家比朝鲜好不了多少,除了物质上稍微比朝鲜好一点,还有什么长处?宪政喊了多少年,到今天依然没实现;一人一票就像美丽的肥皂泡,体制蛀虫把子女送到西方,却让全国老百姓承受着雾霾、有毒食品、高房价、高物价。他恨自己不幸,生在这腐朽专制的国家,何时民众觉醒,像伊拉克、利比亚一样去追求民主与自由,那我们这个民族真的有救了。
从他的眼中,我看到了失落、孤独和深深的迷茫!我告诉他“你被公知毒害了,而且害的不轻”!中国十几亿人,每天有人生老病死,每天会有天灾人祸,看见死亡和疾病就痛不欲生,这不是杞人忧天吗?前几天新闻报道,法国也有雾霾,如果我们一看见雾霾就痛心疾首,这不是庸人自扰吗?不否认西方国家制度有优于我们的地方,但全盘照搬、完全西化真的会给我们带来福祉吗?看看伊拉克,十多年了战火不断,民众还在担惊受怕。看看利比亚,多少生命在那场所谓“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战争里灰飞烟灭?今天的利比亚人民真的幸福吗?远的人不说,看看我们身边,也能让我们有所反思。
前年,广东一个叫乌坎的小村,在某些公知蛊惑下发动“政变”,他们要求一人一票选村长。这件事情闹得很大,被公知们标榜为“基层民主第一步”,我们的政府是有心胸和气度的,满足了乌坎村民的诉求。政府这样做,一是平息公知燃起的愤懑之火,二是摸索一下基层发展的方向。遗憾的是,乌坎又一次成了社会瞩目的焦点,不是民选的村领导让老百姓满意,而是老百姓对民选村主任很不满意。
我这样说,并非强调中国什么都好,我们不是井底之蛙,也不会满足于现状。中国需要改善的地方还很多,法律需要完善,民生需要关注,环境需要保护,医疗问题需要解决,养老问题需要重视......国家存在的不足我们不必遮瞒,这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绕不过的几道坎,与其努力遮盖与粉饰,不如谋求突破与改变。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知道,突破和改变不会在一朝一夕完成,循序渐进是策略也是方式,需要我们有良好的心态和足够的耐心。
也许感觉前路迷茫的人不少,中国复兴之路需要一盏明亮的灯塔。古人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定然会赢得天下,上层高屋建瓴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该我们扬帆起航的时候了,让我们满怀信心,走出迷茫!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djhk/sw/2014-03-21/2536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