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根先:一面镜子!
一面镜子
——记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顾犇先生
全根先
有唐一代英主李世民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诚哉斯言!镜者,鉴也,非镜无以为鉴,非鉴无以知己之真实面目。
盖以铜为镜,始于先秦,西汉末年流传于民间;明代,西方传教士携玻璃器皿入境,清初逐渐普及,而铜镜昔日之地位一落千丈,于今早已退出百姓生活舞台矣。正衣冠者,玻璃镜也,非铜镜也。以史为镜,源远流长,巍巍华夏,有典有册,虽茶余饭后或津津乐道,或有高明者竟以此成事,然于芸芸众生,终究非日常生计所需,故多为帝王将相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所用矣。如此说来,倒是以人为镜,才是人人可用,可以明得失的。
余自幼喜读史书,长而研习历史,数十载乐此不疲,于以史为镜可谓稍有心得。著名历史学家刘家和先生告余以史为鉴何以可能;西哲黑格尔则曰:历史表明,人类从未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故余亦有所惑也。然余于“人镜”,得闻而裨益者多矣,得见而仰慕者多矣,得如琢如磨而不变初心者则鲜。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同事兼老友顾犇先生,余之“人镜”也,得闻而裨益、得见而仰慕、得如琢如磨而不变初心者也。方其新著《书蠹卅载》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付梓之际,命余作序,盛情难却,且诚惶诚恐。清人蒲松龄云:“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如此,则恭敬不如从命也。
入暑以来,余寓居秦皇岛海滨,每思及兄所嘱,忆及三十余年来与兄共事沉浮,深感其为人也,可鉴者实多,而其待友之真诚、工作之敬业、学术之勤勉、思虑之长远,恐非常人所及也。
余与兄相识于京华,岁在丁卯,丁未之月。其时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是日至国图报到,被安顿于院中一处平房,惟兄在焉,穿一背心,伏案翻译也。片刻交流,知其乃复旦大学数学系高才生也,而为人之真诚、朴实、勤勉,则于举手投足中便可感知也。嗣后,余与兄等同室数月,朝夕相处。又数次搬迁,后五载毗邻而居,至癸酉年次第离开单宿。春去秋来,炎炎夏日,岁暮天寒,余与兄公事多所协助,学问相互切磋,至于高朋满座,高谈阔论,杯盘狼藉,妙趣横生,则一时风景也。尝忆余初分住房于北三环明光北里,家中电灯、自来水龙头等,端赖兄下班后至家中安装调试,几度往返。
时光荏苒,造化弄人。告别集体宿舍时,适逢邓公南巡讲话不久,改革之风吹遍大江南北,一时俊彦各奔前程,劳燕纷飞。余与兄则相守书城而命运稍异,彼踔厉奋发而一路前行高歌猛进,余则独自徘徊而埋首苦耕沉思苦吟。《史记·汲郑列传》云:“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鲁迅赠瞿秋白云:“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其时,余与昔日交游多所星散零落,兄等一如既往之关心与帮助,实乃余心中之慰藉,其待友之真诚,不计利害,足可镜鉴矣。
兄于图书馆事业钻研既深,视野广阔,成绩斐然。在国际图联编目组常设委员会服务近八年,任国际图联《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修订组通讯成员,《意大利图书情报学刊》、《国际图联杂志》编委,国际图联《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修订组成员、UNIMARC永久委员会委员等职,兄参与诸多国际图联业务活动。而于国内学术,兄则翻译有《国际编目原则声明》(ICP)、《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RAD)、《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等,并发表论文百余篇。兄于图书采编业务,以为编目工作是有灵魂的,不是机械的,作为管理人员要经常关注各个环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且不能太死板,不能唯规则论。诸如此类,足见其爱岗敬业精神,是亦余之镜鉴者也。
沉浸于图书馆界、学术文化界三十余载,余每闻人言图书馆人于学术,徒书皮之学耳,不胜愤慨!久居书城而不读书、读书而不求甚解者固不乏其人,然以偏概全不足取也,不唯零珠片玉可珍,书香社会营造蔚然成风。兄习多国语言,且触类旁通,用于编目,则常收意外之功,他人所不及也。尝于网上见到匈牙利语版《柳宗元诗选》(Megszeretem a száműzetést / Liu Cung-jüan),用翻译软件译书名,谷歌(Google)译成《我爱流放》,百度译成《我喜欢流放》。何则?欲知其书名由来,需从匈牙利文柳诗中探寻。兄几经阅读比对,方知其书名Megszeretem a száműzetést取自《溪居》一诗之第二句“幸此南夷谪”。余以为此番考证,类似清初考据家所为也。所以能如此者,则阅读之广博使然也,用功之勤勉使然也。庚子岁末,兄尝统计其十余年来阅读最多作者,竟为西哲黑格尔!如此广博之阅读量且跨界,非余所及也,足以为鉴也。
抚今追昔,自癸巳年《书山蠹语》、丙申年《书人乐缘》、戊戌年《书蠹精语》,此番已是余第四次为兄之大作写序矣。字里行间,逝去者乃青春,记录者乃历史,珍惜者乃友谊,坚守者乃初心。千秋青史难欺。忽念迩来余致力于口述史学、影像史学、公众史学,于梁任公所倡导之“民史”有所感悟,而兄随手记事之良好习惯,实乃公众史学所践行者也。于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吉光片羽,犹可珍惜,诸如中文如何成为国际图联之工作语言,胡沙、熊道光诸公提倡并践行图书馆员之“贵族精神”,图书馆老馆员对卡片目录之怀旧情结,兄所亲见钱伟长、沈昌文、王蒙诸公之率真言行。宋人孙因《越问·篇引》云:“嗟彼皆已为陈迹兮,时亦随夫所遇”。王荆公云:“丹青难写是精神。”书不尽言,谨赋小诗一首以为纪念。
七律· 以人为镜
全根先
知来鉴往守书城,
三十光阴伴顾生。
万紫千红花郁盛,
钟灵毓秀业雄英。
风轻云淡随吾性,
夕惕朝乾独自耕。
似水流年成记忆,
青春无悔雁留声。
岁在壬寅,丁未丙寅,于秦皇岛
(本文作于2022年7月12日,是为顾犇新著所写的序。)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djhk/jswx/2023-06-06/82141.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