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解封之日观马渡
在郑州因为疫情封闭了一个月,北京健康宝一个小小的弹窗,居然让我手足无措,日日核酸日日申报,阴性始终如一,可那个弹窗就像一贴膏药一样,牢牢粘在我的北京健康宝上,幸亏郑州有亲友照顾,否则来时单衬衣,如今冬装在身,带的常备药早已用尽,已经补充了几次,该如何是好?此时不能不说,北京健康宝的弹窗发明实在高。我想,应该赋予发明人最高级别的科技创新奖。
11月2日,这是郑州最有效的一次解封,一大早,三五好友结伴出发,出了我们居住的金水花园东区的大门,沿着中州大道,一路向北。阳光灿烂,初冬的太阳暖融融的。外边自由的空气真的太好了。没有经过较长时间封闭的人,无法体验这种自由的状态。
车子开着开着,开车的大宝忽然问,我们上那去呢?
是啊,上哪去呢?
诗人曹天和民营企业家协会的秘书长张立功说:随便游吧!走那算哪,只当放放风。妹妹爱真说:我看越是这个时候,越可能很不安全,因为人都出门了,可去哪里好呢?大部分商店还没真正开业,我看咱还是就去黄河吧,那里空荡而清静!比较安全。
于是信马由缰,从著名的花园口遗址向东,不需多久,我们就到了一个叫马渡的黄河渡口,这也是一个古村庄的名字。渡口边上,悬着一座刚开通不久的郑新黄河大桥,见有跨市区的检查站依然对进出郑州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检查,我们不能再前行了,只有停下车,就近到黄河边漫步。
我认为,在我见过的黄河大堤中,这是岸堤最高的河段。整整高出河面一二十米,岸堤高耸,俯瞰浩荡黄河,甚为壮观。老实说,比起这儿,开封、兰考段的那些黄河大堤,都矮了很多,真是小儿科了,那些河段大堤几乎只高出河面几米。
但是,这个叫马渡的地方,没想到还有一个相传千年的古老故事。著名的《马渡康王》的故事,据说就发生在脚下这块地方,记载这个故事的地方,全国至少三处,比如河北的,安徽的等,但在我看来,唯有马渡的,最接近历史真实。
一千年前,南宋赵构即位后,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据说,赵构有一次在黄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单身匹马,后有忠臣之子李马舍生忘死地背着他逃至河边,又驾船过河,才幸免于难。事后,赵构为了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说当时有天神相助,编造出了一个“泥马渡康王”的故事。说是上天赐他一匹泥马渡过了黄河,确保他安然无恙,从此坐定江山。但是怎么说这也是一个编造的故事,赵构担心李马会揭穿真相,便将李马药哑,不久还杀死了李马。《说岳全传》对这件事有详尽记述。
不管泥马事有无,但赵构由此渡河,却是载入史册的。所以这个河边村落由此叫马渡。马渡之村名,就是赵构渡河最好的历史见证。
我们到河边时,见一尊赵构骑马过河的雕像和十几米高的泥马渡河的纪念碑高耸在南岸观河广场上。凭栏眺望,长空飞云,长河栖鸟,意境开阔,心旷神怡。母亲河在这里出邙山,一路奔腾向东,穿越中原大地,汇入渤海。
沧桑历史,千年之变,如今变化天翻地覆,紧靠耸立雕像的观河广场的边上,一项引黄灌溉工程正紧张施工,深达数十米的巨大沟壑,预示着一座巨大的引黄闸门将在此落成,必将会更大更多的造福中原百姓。
在工地行走,感慨良多,作为黄河郑州河段修建最早的一处险工,马渡险工已经走过了整整三百年的时光。今日的马渡险工,在流传“泥马渡康王”的传说的同时,也呈现着传统治河技艺和治河文化的内容。如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的引领下,金水区境内的6.9公里险工再次进行统一提升和修缮,除了传统的绿化工程,这里还成立专班监测险情。现在,这里已经成为郑州一处网红打卡地。
马渡村今非昔对比,这座险湾要隘,如今日益成为马渡百姓的幸福湾,河南美丽乡村建设—个重要的示范点,更是大众休闲娱乐的极佳场所。
马渡西望,十几里外,有一个中外闻名的地方,那就是著名的黄河花园口。
1938年,蒋介石不顾人民死活,就是在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将良田无数的中原变成千里水洼泽国,千万百姓流离失所,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一个花园口,一个马渡口,在相距十几里的地方,在历史上留下了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和政策,历史和今天的两张名片,叙述和记录下旧中国与新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与今天社会主义的天渊之别。这就是历史的见证。
此刻,站在黄河大堤眺望郑州,浮想联翩。今天,郑州受疫情困挠,正在走过一个艰难的阶段。一年来的三次疫情,尤其这一次,因为—个富士康问题,被舆论推向热搜,河南也因此被特别关注。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在大历史的长河中,三年疫情也不过是短暂—瞬,—切都会过去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了,在新一届党中央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人民必定能最后战胜疫情,“马渡”之后便是胜利彼岸,看郑州人民从容淡定、力战疫魔的英雄气概,我断定胜利的日子已经不远,此刻我盼望着弹窗解除,也盼望郑州结束行动受限和—切恢复常态的日子一定很快到来。
(写于郑州金水花园东区62号楼走读书社)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djhk/jswx/2022-11-05/78421.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