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少年的文章
王宏甲总按:
2022年8月6日,毕节示范区青少年学习班(第一期)在市会议中心多功能厅开班。我应邀作专题授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郑荣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副校长马吉出席开班仪式,共青团毕节市委书记唐瑜主持开班仪式,全市100余名青少年及家长参加学习。这是听课的同学们写的文章。
读着这些少年的文章,真的感到欣慰。真的感到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优点如果能够保持下去,多么宝贵啊!真的感到对孔子说的“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有一种新的理解,即许多人青少年时期是有立志的,这志如果日后不被社会的负面影响夺走,则人生会多么绚丽璀璨啊!亲爱的同学们,我不打算在今天更多地赞扬你们,因为你们今天已经足够好,非常好!我更希望你们能把今天的淳朴的优点一直保持下去,真正做到“匹夫不可夺志”,那就是你一生葆有了最宝贵的人格。宁杨思齐们,能理解我这句话吗!
成为更好的自己,看见更远的未来
毕节市实验学校五年级(12)班 宁杨思齐
王宏甲点评:
这是毕节示范区青少年暑假学习班宁杨思齐同学的文章,她也是五年级的学生,文章同样写得自然而真诚。她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捕捉重点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样很好。我感到这些孩子不可估量。
王宏甲2022年8月10日
8月6日,我有幸参加毕节示范区青少年学习班(第一期)学习,聆听了王宏甲老师讲授的《成人比成才重要》和《你的眼睛能看多远》两堂课,收获满满。
《成人比成才重要》授课现场
上午,王宏甲老师授课的内容是《成人比成才重要》。王老师说,成才必须要做到三点:一是好学,二是勤思,三是力行。老师给我们说,好学可以得到他人的知识,勤思可以产生自己的知识,力行得到的不只是知识,而是你的能力,你的才华。但是,成才固然重要,成人却比成才更重要!因为一个人哪怕很有才华,但没有优秀的品质,那也不能做出大的成就。那么,何谓长大成人呢?老师说,就是做到“仁”。“仁”是一个人成长为人的内在品质,只有具备了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长大成人,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堂课,王老师让我懂得了“会学比学会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我在想,我的名字叫“宁杨思齐”,“宁”和“杨”来自爸爸和妈妈的姓,“思齐”则是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爸妈就是希望我向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学习,向贤能之人看齐,也成为这样的人。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也要学习并做到“仁”,努力成为一个品行与才华都兼备的,对社会有贡献的新时代的“螺丝钉”。
下午,王宏甲老师为我们讲授了《你的眼睛能看多远》,我有两个印象深刻的地方。第一个是王老师问同学们,人类最早的自然科学是什么?有个小弟弟说是天文学。王老师说的确是天文学,因为在古代,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不知道要在什么季节和天气种植庄稼,于是便开始研究天象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天文学,所以天文学是最早的自然科学。这让我涨了知识。
第二个是南仁东爷爷的故事。王老师告诉我们,南仁东爷爷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想的还是再看一眼“天眼”,他回到“中国天眼”的建设地,工人们给他做了一条鱼,因为觉得吃鱼太费时间,所以他拒绝了,把时间都节约出来再看看“天眼”的建设,这让工人们都很心疼,因为这个平常连进工人住的满是汗臭味的宿舍都开开心心的老人,那天却满脸的憔悴。每个人都应该有生命和使命,生命有长度,但创造的价值没有边界,南仁东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热爱的天文事业,给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还有他和他收留的流浪狗狗凼凼的情感,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很想知道,现在的凼凼每到月圆的时候,还会对着月亮追寻和呼唤南仁东爷爷吗?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从星象说讲到工业时代再讲到科技时代,王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故事,也让我们思考人类的进步是多么的不容易,有那么多的人作出了贡献。通过他的授课,我知道了眼睛能看很远,看历史,看今天,更要看未来。
第一期的课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我很期待还能有机会聆听王老师讲。
宁杨思齐 毕节市实验学校五年级(12)班
一次特别的课 一份特别的礼物特
毕节市实验学校五年级(12)班 周若鱼
王宏甲点评:
这是毕节示范区青少年暑假学习班一名女同学的文章。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开篇写景,结尾也是写景,中间写感悟,全文浑然一体。她感悟到什么就写什么,文章自然而真诚。我已经阅读了几位同学写的文章,看到同学们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捕捉重点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好,超出了我的预想。这篇文章我没有改一个字。
王宏甲2022年8月9日
2022年8月6日,一个清爽的早晨,天晴得像一张蓝纸,几片薄薄的云,随风缓缓浮游着。
开班仪式
我们有幸参加由当代文学家王宏甲老师主讲的青少年学习班。学习的内容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你的眼睛能看多远》。这是一次特别的课。怎么特别呢?因为今天的课老师、家长和我们都是同学,都共同在一个教室里上课,都同样要记笔记,要回答问题,同时也可以向王宏甲老师提问。两堂课六个小时,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课堂上好多同学踊跃发言,不仅积极回答问题,还提出了很多有思想有见地的问题。上午的《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主要是围绕“好学、勤思、力行、仁”这几方面的内容来讲。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知识可以从书本和头脑中来。才华和能力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素质和能力。而仁,是一个人成长为人的内在的质。”我懂得了一个人要会学,因为学习是终身的。将来离开了学校没有人教了,就只能靠自己去学习。如果不会学习,那么注定不能成为优秀的人。所以,会学比学会重要。
这是一个免费的学习班,王宏甲老师给每位同学赠送了一本《中国精神》 图为学生们找王老师签名
其实我还有一个问题,由于时间不够了,就没问成。在王老师的最后一个版块中有一句话“成长比成绩重要。”我是赞同这个观点的。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只不过是考试成绩不是那么理想,但是,他依然能够在人生的酸甜苦辣中成长。将来他也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我感觉到在很多人的眼里,好像是成绩比成长更重要,他们认为只要考了高的分数就是优秀的,其他的都不重要。一问:“你家孩子考多少分呀?”如果回答是一个很高的分数,就感觉这个孩子好厉害。而忽略了这个孩子只不过是个考试机器而已。但是人们可不管那么多。并且国家招考也是这样矛盾的,而名校总是以孩子们的分数来录取,这好像又证明了成绩比成长重要。请问王老师这个问题要怎么解释呢?
下午的课是《你的眼睛能看多远》。这堂课我感觉最有意思,因为王老师把一个又一个的道理以故事的形式传授给我们。同学们也一起激烈的讨论着,抢答着。在王老师讲述南仁东爷爷与他收养的那只流浪狗故事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王老师内心深处最柔弱的一面,我也感动得泪流满面。同时也使我联想到了上午说的“仁”与“良知”。
下课后,好几个同学都去找王老师签名。我也去了,王老师不仅给我签了名,我还得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十五个字的寄语“看见屋外有阳光,把脚迈出去就是光明”。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哪怕一路上磕磕碰碰,也不要停下自己的脚步,前面一直有光亮在指引我,所以我会朝着光的方向走。只要勇敢的走下去就是一片光明。王老师,我理解的对吗?
最后,我还有一个很纳闷的问题,为什么上午和下午在我回答完问题后您都要问我“你爸爸是谁?”王老师,您怎么只问我爸爸是谁而不问我妈妈是谁?我爸爸是谁和我是谁有什么关系吗?
结束后,我和妈妈走出会场。我们边走边讨论着今天的课,抬起头看着浅蓝色的天幕,像一幅洁净的丝绒,镶着金色的黄边。美极了!
周若鱼 毕节市实验学校 五年级(12)班
走向一个更大的世界
毕节市实验学校五年级(12)班 丁一秣
王宏甲点评:
在毕节示范区青少年暑假学习班一百多名学生中,我读到的第一篇文章,其实是丁一秣同学写的这篇。她的老师段雪梅副校长转给我看时,我看到丁一秣是用笔写在她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的。我于是请段老师让丁一秣将文章输入电脑,变成电子文档再给我。
丁一秣此文很有个性。我想说,她的优点和缺点都突出。但仔细一想,这样评价不对,她的优点还是比缺点要突出得多。她喜欢几何,并已进入能够自学的状态,今天她才五年级!这很不简单啊!
你再看,她竟然用图形把“好学、勤思,力行”绘出一个提示流动的三角运转图,并且坚定地说:“我要吼一声:这三者都可以是学习一样新事物的起点!”
这一声吼,简直是惊世骇俗的!
好学、勤思、力行。在我们通常的理解中,学了,不懂或困惑了,要善于思考,学且思也还不够,还要去实践。这似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丁一秣小朋友一声吼:“这三者都可以是学习一样新事物的起点!”
不是吗?在突然遭遇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会做,于是立刻去学、在学与做中思考!在遇到一件不明白的事物时,启动思考,在思考中去搜集资料,去学、去做!这岂不是学、思、行,三者都可以是学习一样新事物的起点吗!
这是一个思想,是五年级女学生丁一秣的思想。
从她的文章中,能读到她很自信。你仔细看她的照片,她的眼神和坐姿都透出自信。她敢于思索,也已经有善于思索的气质。她在听课中也善于捕捉重点,日常学习应该也是这样的。
那么缺点是什么?尚缺乏足够的“认真”训练,我所以这么说,是强调,认真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训练有素的能力。丁一秣同学这篇文章,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修改过的样子。我曾说过,对五年级学生周若鱼那篇文章,我没有修改一个字。现在这篇文章,我用了不少时间,修改了很多不准确的地方。这些“不准确”的存在,丁一秣应该经受认真的训练获得准确表述的能力,否则日后会失去不少机会。
还有一个重要缺点,比如在解释孟子提出的“良知”的概念时,没说这是孟子提出的,而是直接解释,从文字上看就变成了丁一秣小朋友这样认为。类似的不妥,在文章中有十多处,够多的。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引起警惕,是很大的问题。
虽存在这些缺点,但是,丁一秣同学的潜能不可估量!愿老师、校长、家长高度重视这个孩子的成长!
愿丁一秣同学坚持勇于思索,善于求索,以更好的严谨支持自信。谁能说,她有一天不会让毕节、让贵州、甚至让中国为之骄傲,谁能说她不会走向一个更大的世界!
王宏甲
2022年8月11日
开班仪式
“走向一个更大的世界”这个标题是我突然冒出来的。8月6日,聆听了王宏甲老师在毕节示范区青少年暑假学习班上讲授的《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你的眼睛能看多远》两堂课,后来想,可以把这两堂课的内容都串连起来。学完这两堂课,我感觉知道了后面的路要朝哪个方向去走,以及怎么走。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课件
王老师围绕“怎样才能成才”这个话题,为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讲解。我懂了,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要建立在成人的基础上的。如果只有知识,那就和机器人没有什么区别,机器和人类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思想、有感情。
先来说说知识。
知识也不光是课本里的那些内容。在课外书中,在实际生活中,在影视音乐里,都可以学到知识。王老师告诉我们,如果看得多了,学得也就多,此时再回来看课本里的内容,就显得很少了。但也要注意,现在网上的“负能量”太多了,课外书也一样,已经不是“开卷有益”了,也要学会挑好书、读好书。
王老师还告诉我们,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其实不是谦虚的表达,而是说孔子随处都在学,所以老师很多。书上有的知识可以通过“学”得到,书上没有的知识是需要“思”和“问”得来,只有多思考,多请教,才能懂得更充分一些。当然,学习是思考的基础,只有具备学与思的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品质。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课件
再来说说好学。
一位同学说:“好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当然,好学也是最好的老师。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特别喜欢艺术,无论弹多少遍钢琴,画多少幅画,打几遍鼓都不觉得累,这就是兴趣的强大之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力行。
力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即使做不到最好,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尽力而为,这便是我对这个词的理解。这一点,我觉得是好学、勤思,力行这三点中最重要的一点。
我认为力行要建立在坚持的基础上,而坚持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好学,所以这三者可以构成个稳定的三角关系: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可能有遗漏,也可能有不对的地方,但我要吼一声:这三者都可以是学习一样新事物的起点!
说完知识,再来说说“仁”。
知识与良知可以是一个对立的关系。先来解释下,王老师告诉我们,孟子说良知是从人类善良的本性中发现出来的认知。知识,它可以用来做好事,也可以用来做坏事。良知在知识、才华、科技之上,能够驾驭知识,制止才华跋扈。所以,世界需要良知。
荀子认为:“人性恶,其善者伪也。”我比较认同,好人都是后天教育的。老师说,就像狗,狗对主人是绝对的忠诚,但它不分善恶。好人的狗就是好狗,坏人的狗就是坏狗。生活的环境不同,以及教育不同,也就有了区别。
西方“进化论”认为过去的就是落后的,现代的才是先进的。但我们中国却十分重视文化的传承以及文化复兴,我们相信,有传承,才会有创新。
《你的眼睛能看多远》课件
接着是第二课《你的眼睛能看多远》。
这节课主要讲的就是这本书。王老师说:“透过一个东西,你可以看到它背后的很多事物,可以把它看得立体。”比如透过一个工程可以看到它背后为之贡献的人的努力和精神。王老师细细地给我们讲了南仁东先生的故事,以及其他很多伟大的发明与发现。我也懂得了很多天文学以及其他很多知识。例如:人类最早的自然科学就是天文学。在很久以前,中国已经会观天象,发明了二十四节气等。西方的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等事例。王老师说,人类用肉眼观天的天文学第一时代,最大的成就是缔造了一个农业时代;用望远镜观天的天文学第二时代,最大的成就是缔造了一个工业时代。
之后就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观点——重要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你的眼睛能看多远》课件
王进喜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话我很喜欢。如果有条件才去做,那没有条件怎么办?创造条件呀!我们有两只手啊!老师说:“自学是永远有用的。”(不是原句,是大意)。我对几何很感兴趣,于是就自己拿零花钱、压岁钱,去买初、高中关于几何的教辅资料和习题开始自学,于是我就学会了很多初中的知识。比如:勾股定理、正余弦定理,同位角、内错角我都会了,回想起来,就觉得还是很骄傲。
之后我还记住了几句话:祖国、人类、正义、善良、毅力、顽强、克服困难……所有这些都比知识更有用。
我还记住了,什么是性命、生命和使命。王老师说,如果人生未能体验到使命的快乐,那至少要对那些为使命而担当的人持有你美好的尊敬。
这便是我大部分学到的内容,不是所有,我将会不断地学习王老师送我们的书《中国精神》。
王老师的课我收获很大,我很喜欢,真的,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欢。
毕节市实验学校五年级(12)班 丁一秣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djhk/jswx/2022-08-13/7696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