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绘画,献给党的97岁华诞!
红色经典绘画,献给党的97岁华诞!
老连环画
7月1日建党节,
从1921年至今,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已经走过了97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
97载风雨兼程,
97载艰苦奋斗,
97载峥嵘岁月!
值此党的生日之际,让我们通过艺术作品讲述中国共产党97年以来的辉煌经历和艰辛探索,呈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到中华民族开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峥嵘岁月。
【1921年】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 何红舟 黄发祥
党的光辉历程,是从嘉兴南湖上的一叶扁舟开始……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
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等13位一大代表正在登船。压顶的乌云意味着山雨欲来,远处东方的曙光,暗喻了革命曙光的显现,进一步表现出革命的艰难和党的创建者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
《毛主席去安源》 刘春华
《毛主席去安源》是以1921年秋毛泽东到安源组织工人运动为表现题材的作品,是世界上印刷和复制最多的一张油画。画面采用左右对称的图式构成,年轻的毛泽东身着一件传统的中式长袍,一只手拿着一把油纸伞,另一只手握着拳,意志坚定地大步走在山路上。
【1924年】
赵建成 国画《国共合作1924·广州》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此幅作品采用了合影的方式来处理画面,画面中囊括了参加国民党“一大”的国、共双方的所有代表,他们一字排开的队形,人物的面部表情坚毅而结构分明,表现了一种“用血肉之躯筑成新的长城”的大无畏精神。
【1927年】
《南昌起义》黎冰鸿
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江西南昌城夜空。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
黎冰鸿《南昌起义》
此幅作品描绘了在起义军的集会地——江西大旅社,起义官兵聚精会神地听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训话的一刻,画面人物严谨、冷峻,呈现出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
【1928年】
《步调一致才能胜利》彭彬 何孔德 高虹
《步调一致才能胜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毛泽东1928年4月3日站立在湖南桂东县沙田圩“三十六石丘”田边的土台上,扳着指头向工农革命军和赤卫队员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历史情景,展现了桂东县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林岗的油画《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与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此幅画描绘了毛泽东带领着井冈山队伍欢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的情景,整个画面构图富有动感,人物倾斜的姿态和喜悦的表情都再现了当时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也象征着中国革命运动虽处于初期,却蓬勃发展。
【1935年】
沈尧伊的油画《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此幅画选取了遵义会议开场前的场景,描绘了参加会议的二十多位参加者,人物形象和神态各异,深刻地展示了这场关系到党和中国革命命运的严肃斗争。画面选用了灰暗的色调,表现了当时政治气氛和革命形势的严峻。
《红军过草地》 张文源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油画《红军过草地》用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笔调,描绘了红军战士在环境恶劣的草地上艰难前进的场面。面对死亡的威胁,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依靠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用热血和生命在亘古荒原上奏响了一曲团结奋斗、视死如归的壮丽凯歌。
罗工柳 《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整风报告》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深刻地批判了主观主义的作风。罗工柳的这幅油画真实再现了这一会议场景。画面采用水平线构图,通过与会人员的视线将毛泽东带到画面中心位置,突出了领袖形象,显得十分生动。
【1945年】
《延安火炬》 蔡亮
《延安火炬》描绘的是1945年8月15日晚,延安民众得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热烈庆贺的场面。画面选取延安的夜晚为背景,陕北军民舞动着手中的火炬,延绵数里,犹如一条条舞动的火龙。夜色朦胧的宝塔山,陕北老乡典型的服装打扮,简洁、鲜明地就把延安的特点显示出来了。
【1949年】
《攻占总统府》 陈逸飞、魏景山
1949年4月23日,南京宣告解放。人民解放军第八兵团一部攻占国民党总统府。解放军战士迅速登上总统府楼顶,将一面鲜艳的红旗高高升起。这幅画塑造了一组不同年龄、经历和性格的普通战士群像,宛如一座士兵的丰碑,处在中心的是一位身经百战、老练精悍的战士,他扯下了千疮百孔的国民党旗,正挥臂展开红旗准备升上高空。作品画面浓郁的历史感、形象的真实性、独特的表现力,构成了一幅难忘的历史画面。
油画《攻占总统府》,寓意着一个旧政权被踩于脚下,一去不复返;而一个新政权,随着冉冉升起的红旗诞生了。
【1949年】
《开国大典》 董希文
油画《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远处升起的五星红旗,标志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封建制度的结束,也是我们古老民族的新生。
【1950年】
吴云华《跨过鸭绿江》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该作品将时空锁定在丹东鸭绿江赴朝渡口,以鸭绿江和江桥为背景,选取了冬天的夜里队伍过江这一特定情节,突出“跨”这一动词,冬天的雪地、被炸残的鸭绿江大桥、黑夜、火光、探照灯、疾行队伍……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意志决心及当时紧迫的形势。
【1955年】
周树桥《春风杨柳千万条》
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此作品反映了当时城市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的那段历史。描绘了一队知青男女远离家乡,来到农村被戴上大红花、受到热烈欢迎的场景。作品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也带有“文革”中“红、光、亮”的审美倾向。
【1956年】
刘海栗《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幅画展现了上海南京路上工人游行的热烈盛大场面。红色条幅、游行的人群,均用跳跃、活泼的色点画出,显出热情、喜庆的节日气氛。画面以红黄色为主色调,远处白云和天空采用印象派手法表现。明亮的色彩对比,轻松欢快的笔触描绘了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城市新貌和工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1968年】
魏紫熙 国画《天堑通途》
画题取材于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特大桥,1959年底动工。建桥大军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奋斗八年,终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长江大桥。1968年9月铁路通车,12月公路通车。1969年9月21日,毛泽东视察了南京长江大桥。周恩来在20世纪70年代同外国友人提到新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其中之一就是南京长江大桥。
【1972年】
马刚《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会见,是震惊世界的事件。画面中毛泽东精神很好,但略带一点病后初愈的感觉,抬手的姿势,在形象上很有表现力。尼克松笔挺的西装见棱见角,姿态谦逊,形成一种对比。意在表现一个人口众多的贫穷国家的领袖,在面对世界最富、最强的大国总统时,真正显示了一种伟人的气派。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基辛格等美国客人,标志着长期尖锐对立的中美两国从此走上关系正常化道路。
【1973年】
郭全忠 国画《千言万语》
1973年6月,周恩来陪同外宾来到延安,参观革命旧址。当得知延安群众的生活仍十分困苦,难过地流下眼泪。晚饭时,他只吃了一碗小米饭,当地干部劝他多吃一点,他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延安人民生活还很苦,我怎能吃得下去呢?”吃饭中间,周恩来向当地领导提出了“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要求。
【1978年】
丁一林《科学的春天》
该画表现的是1978年3月,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历史。科技工作者们激情昂扬地步出会场,3月春天的阳光映照在每个人的面庞之上,并与他们的笑容一起绽放。
王少伦《1978·小岗》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画家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赋予了平凡人物历史性的庄严,也真实还原了当时农民探索家庭联产承包的小心与谨慎。画面中心的亮光,也照亮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的光明前途。
【1980年】
郑艺《历史的审判》
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依法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进行公开审判。画面采用正面全景式的构图方法。众多的人物铺排在画面的下方,与上方醒目的国徽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象征和寓义着法律的庄严和正义的力量。被审者面向观众,由此能看到不同人物傲慢、狡黠、颓败以及木然等各种极能状廓个人性格与内心活动的表情,彰显和深化了《历史的审判》的主题与意义。
【1992年】
张祖英《南方视察途中》
作品表现了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方视察途中的情景。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通称南方谈话。讲话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伟大历史性飞跃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
【1997年】
《1997·香港防务交接》 廖宗怡、张树军
今年7月1日是建党97周年,也是香港回归21周年。《1997·香港防务交接》画面中,建筑在夜色中被闪烁的灯光映成红色,再现了那一令人难忘的历史时刻。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7月1日零点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王颖生《香港回归》
这幅画人物众多,场景宏大,运用了壁画的创作特点、构图特点,把时空打破叠放在一起,展示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系列相关事件、人物、场景。
【1998年】
高泉《1998年夏·丰碑》
作品再现了1998年广大解放军官兵在党领导下抗洪抢险的战斗场面。解放军官兵一字排开呈水平线构图,队伍从右至左延伸远处,突出了抗洪任务的严峻,也彰显了抗洪官兵众志成城不怕危难的大无畏精神。
【2002年】
赵振华《抗击非典》
2002年11月,我国一些地区发生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疫情。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迅速遏制了疫情蔓延,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得到国际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2003年】
王吉松《出征》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这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作品选取了胡锦涛同志向航天员杨利伟挥手告别的感人瞬间。
【2008年】
苗再新 国画《人民子弟兵》
作品描绘的是解放军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灾后的废墟上抢救伤员的场景,他们在机械无法进入的条件下用双手撬开一块块残垣断壁,寻找生还者。画面前方一位战士抱着一位刚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小女孩,场面极为感人。
【2012年】
王海力《庄严昭告》
作品取材于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刚闭幕半个月,中共十八大中央政治局常委们一同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在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习近平同志向全世界庄严昭告中国梦的伟大历史时刻。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们这个别开生面的集体亮相、深谋远虑的集体发声,是历史的承诺,更是政治的宣示。
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红色题材绘画,
浓缩了处于历史特定时期人们
心中难以抑制的激情与理想;
记述了那一光辉岁月里,
人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要求;
是几代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记忆。
李琦年画《农民和拖拉机》
该作品是新中国之初进行经济建设的真实写照,拖拉机展示了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起步,农民的喜悦是新中国农民积极性的体现。运用了传统工笔与年画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画面人物用工笔墨线勾勒,精练准确;色彩运用具有强烈的年画风格,朴素典雅。
邓澍《六亿神州尽舜尧》
身着各自民族服装的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集中在一起,兴高采烈的跟随毛主席前进,流露出无比自豪的神情。毛主席表情和蔼,走在队伍中间,与人民打成一片。画面横向构图,视野开阔,毛主席在画面中央,体现出人民对他的拥戴与热爱。
毛本华、王刚、鲍璐、郝米嘉《焦裕禄》
作品以焦裕禄带领群众扛树苗、顶风沙走向沙荒的场景构图,突出了20世纪60年代初这个特定历史年代和兰考这个特殊环境。焦裕禄朴素和谐,神情生动,塑造出一位感人的人民公仆形象。
革命圣地韶山 李可染
银线横空谱新歌 黄纯尧
新安江上 贺天健
愚公移山 胡若思
榕荫乡风 关山月
上山下乡 黄胄
果园飘香 钱松嵒
红场 钱松嵒
红岩 钱松嵒
南湖 钱松嵒
延安朝日 钱松嵒
延安颂 钱松嵒
延安旭日 钱松嵒
长江大桥 尚君砺
钟山新貌 尚君砺
运筹帷幄 孙敬会
瑞金云石山 宋文治
报矿 魏紫熙
搓草绳 魏紫熙
红旗渠 魏紫熙
黄洋界 魏紫熙
黄洋界 魏紫熙
麦收时节 魏紫熙
天堑变通途 魏紫熙
王家湾水库 魏紫熙
田野识字班 魏紫熙
厂区新貌 亚明
农业机械化 亚明
绣喜图 亚明
钟山新貌 亚明
喜报传来 亚明
茨坪一角 应野平
造船图 张晋
大地回春 赵望云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祝中国共产党97岁生日快乐!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djhk/hh/2018-07-02/5121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