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心所向 >

网友

打印

伟大的战略决策  丰厚的精神财富--抗美援朝决策具有深远历史影响

伟大的战略决策  丰厚的精神财富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这是一场立国之战,它在世界反侵略抗强霸的斗争史上,谱写了最光辉的一页。  

1950年夏秋,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还不满周岁,便遭遇了帝国主义强加在头上的严重侵略威胁。如何应对,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也是对我们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意志革命胆识的挑战。  

这场威胁的发端,来自朝鲜兄弟邻邦爆发的一场内战。1945年8月,美苏两个对日做战的战胜国,把原来被日本长期殖民统治的朝鲜,以三八线为界一分为二,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在这个背景下,相继形成了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敌对政权。1950年6月25日,为实现民族国家统一的问题,爆发了内战。这本来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内部事务,生活在那里的人民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站在国际公法的立场,任何外部势力是无权干涉的。但美帝国主义者,出于扎紧冷战铁幕、巩固扩大资本主义势力范围、称霸世界的政治野心,则倾全力介入这场内战,并以此为契机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6月26日即内战爆发的第二天,美国总统杜鲁门便下令驻日美军参战,进行武装干涉。6月27日又下令美第七舰队驶进基隆、高雄港口,武装占领我国领土台湾,同时炮轰我商船、轰炸我东北边境城市,为岛上蒋氏残余势力张目撑腰。7月7日,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纠集16个国家出兵组建所谓联合国军参战,进一步把朝鲜内战国际化。9月15日,美第十军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在仁川登陆,对朝鲜人民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9月30日,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一直把战火烧到我国的鸭绿江、图门江边。至此,美帝想一举扑灭朝鲜兄弟邻邦、进而颠覆我国新生人民政权的战略图谋,已彰显无遗。  

然而,美帝国主义者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们总习惯于自视过高,而蔑视人民的正义力量。他们忘记了,中国人民已经不是从前任人欺凌的东亚病夫,正如毛泽东主席在立国之初向世界庄严宣告的那样:“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他们更忘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恪守崇高理想信念、最坚定最彻底的革命者,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从来就不怕鬼不信邪,同样也不会被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气焰所吓倒。面对强敌压境的危急时刻,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敢于做出抗美援朝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决策,这是侵略者始料不及的。  

当然,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当时,共和国刚刚起步,旧政权留下千疮百孔的滥摊子,尚未得到完全治理,面临的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急需发展生产恢复经济,进行和平建设的局面。因此,在要不要出兵、敢不敢出兵的问题上,一些民主人士包括党内部分同志,有不同意见。大家担心,我们国力有限,与美国相比在国力和军力上都处于劣势,如果出兵参战就会影响国内经济建设,一旦不敌对手,国内的罈罈罐罐就有被砸烂的可能。应该说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客观现实。不过,在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看来,国内建设固然重要,纵有千条理由也敌不过不能置之不理六个大字。我们看问题,必须从国家安危和世界革命这个大局出发,如果我们不敢御敌于国门之外,一旦兄弟邻邦被搞垮,东北地区就完全失去了安全屏障,敌人还会得寸进尺,甚至走日本当年侵华的老路,出现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到那时又何谈和平建设。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既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同时也是国际主义的坚定践行者,对兄弟邻邦的安危不能坐视不管,我们抗美援朝是大义所在,也是捍卫自身独立安全的需要,抗美援朝就是保家为国。  

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的上述判断,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洞观世界风云,深谋远虑的大智大勇。实践表明,这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伟大战略决策。  

这一伟大决策,贯穿着抗美援朝战争的全部实践,是引领走向胜利的指南。它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丰厚的精神财富。我们从中感受最深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过人的胆略。  

我个人体会,他们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过人胆略,大致来源于下述三个方面的斗争实践。  

首先,来源于他们都是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斗争实践,让他们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只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才有可能履行好肩负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使命。正是从这个基点出发,在过去的28年里通过一场人民战争推翻了蒋家王朝,今天同样可以用人民战争的方式打败美帝这个强敌。他们深信,人民战争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是同人民的自身解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必然能赢得人民的真诚拥护和广泛参与。他们坚信,人民的支援,参战将士的顽强战斗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是克敌制胜之本。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数万民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可见,军民同心同德,对于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何等重要。这一点,在这次抗美援朝战争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正是举国上下掀起了支援前线的爱国热潮,进一步鼓舞了前方将士的士气,而无数前方将士舍生忘死勇敢杀敌的英雄事迹,又激发了国内民众更大的支前热情,前方和后方,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互动的磁场,把抗击侵略者的战争一步一步推向胜利。这种精神力量,是人民战争的伟力所在,敌人是无法比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昂的士气,不怕牺牲的顽强战斗意志,勇武果敢的战斗作风,让敌人惊叹不已。出任“联合国军”第二任司令的李奇微说“中国人是勇士,他们突然出现在阵地上,让韩国士兵吓得不敢回头,飞快逃命。”其实,美国的少爷兵又何尝不是贪生怕死,只是这位司令官不好意思揭自己的家丑罢了。  

其次,来源于他们洞察和处理事务的睿智。革命斗争实践,让他们掌握了阶级分析这一思想武器。任何反动势力都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你不打,它就不倒,切不可存在幻想。20世纪以来,相继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表明,帝国主义做为资本发展到高度垄断阶段的政治集中体现,它的逻辑就是扩张侵略、战争。今天的美国是这一逻辑的集大成者,用妥协退让的办法,祈求它放下屠刀,都无际于事,正确的办法就是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通过斗争来扼制它的侵略气焰,达到阶段性的平衡。这场抗美援朝战争的实践表明,你不把敌人打痛,他是不肯讲理和下来的。中朝人民并肩作战,与强敌历时33个月的较量,特别是最后的金城反击战,粉碎了敌人企图增加谈判筹码的阴谋,先后共歼灭敌军109.3万人,其中美军39.3万人,李承晚军66.7万人,其它国家军队3.3万人,击毁和缴获的主要武器,坦克3000辆,飞机12000架,使敌人遭受了惨重损失。迫使侵略者,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以中朝一方的胜利划上了句号。代表“联合国军”签字的美国将领克拉克,事后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我执行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荣誉,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第三,来源于他们对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的正确把握。革命斗争实践,让他们坚信:战争既是机枪大炮的较量,同时更是交战双方人的精神境界,战斗意志的较量。武器对于战争胜负而言,固然是重要因素,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顽强的战斗意志,敢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敢以劣势装备与武装到牙齿的强敌拼搏,并克敌致胜,就在于他们都是具有阶级觉悟、怀有革命理想、愿为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勇士。在几次战役中,相继涌现出的舍生忘死与敌殊死对决的英雄、烈士们,譬如率领一个排打退敌人9次进攻,最后抱着炸药包冲入敌群的杨根思;为了给战友开辟前进通道,用自己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打退敌人41次进攻的胡修道;在关键时刻用身体扑向敌军障碍,为部队前进搭筑人梯的李云锋、罗维新;孤身坚守阵地三昼夜,歼敌百余人,最后用石头与敌人对决的赖永泽;腿被炸断了,仍坚持指挥战斗,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的孙占元;为了战役全局,不暴露潜伏目标,宁肯忍受烈火焚烧的邱少云……等等这些英雄壮举,把人的精神力量升华到了极致,让敌人的飞机大炮,显得是那样苍白。这也再次印证了人才是战争决定因素这一英明论断。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养成的革命胆略,是留给我们丰厚的精神财富。它将给我们注入营养思想的活水,对于正确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风云,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60年后的今天,再回眸历史,当年举国上下支援前线那感人情景,那同仇敌忾的战斗岁月,让人难以忘怀,是我们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抗美援朝这场立国之战的胜利,打出了国威,使新中国在亚洲、在世界站移了脚跟,赢得了和平和尊严,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开辟了康壮的通路。  

这条康壮的通路,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他们的革命胆略,是那些抗击侵略无数烈士用年青生命的代价,共同铺就的。我们今天活着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后来人,永远不要忘记先辈的业绩,永远不要忘记革命斗争的历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一   兵  

            2010年11月20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1/448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1 关键字:抗美援朝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