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勠力战疫到团结行动,习近平G20再吁全球“共创未来”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10-31 232

  中新社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邢翀 张素)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题为《团结行动 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呼吁国际社会团结起来,携手共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国际问题专家注意到,一年前的利雅得峰会,习近平发表题为《勠力战疫 共创未来》的讲话;今次的罗马峰会,他同样围绕“共创未来”的主题,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就如何“团结行动”提出五点建议,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凸显中国责任与担当。

  2020年,人类遭遇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全球超过百万人失去生命,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社会民生遭遇重创,影响超出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一年过去,人们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世界经济复苏脆弱,再加之气候变化挑战突出、地区热点问题频发,世界形势又有新的复杂变化。然而,共创未来仍是人们不变的期待与追求,此间观察家指出,此时呼吁团结行动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人类社会前途命运依然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些人对未来发展难免抱有悲观情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悲观者可能认为,疫情反复和复苏乏力将会是一种常态甚至进一步恶化,实际上越是在困难境地,越是需要共克时艰。“国际社会不应被悲观氛围主导,而应作出更大努力,携手克服挑战,这是习近平主席此次讲话传递的信号。”

  尽管危机还未解除,但一年多的抗疫实践已然证明,只要团结一心、科学防治,病毒传播可以控制,疫情影响能够克服。着眼当下,团结合作依然是最有力的武器,因应对金融危机而生的二十国集团已发展成具有包容性的多边长效治理机制,同样能够在眼下特殊时刻肩负责任,驱散疫情阴霾。

  习近平就此提出五点建议。面对依然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他提出“要加强防控、诊疗手段合作,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在促进经济复苏上,主要经济体更应“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着眼长远“弥补相关治理赤字”;同时“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源”;此外还应“为创新驱动发展营造良好生态”,“推动全面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等。

  受访专家认为,此五点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既立足当下,着眼解决各国面临的迫切问题,又放眼长远,直指世界经济增长和人类未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认为,五点建议背后展现出的逻辑恰是团结合作:疫情仍是危机源头,复苏经济依然受到疫情异变影响;妥善处理危机源头,携手应对当务之急,国际社会未来才能更好实现包容、创新、绿色发展。

  “这些都是当前国际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不是一个国家能做到的,必须依靠国际社会形成强大共识。”陈凤英说。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习近平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中国将以诚信“结交天下”。专家指出,这也是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之下,中国作为的真实写照。言出即行,身为行动派的中国为国际社会树立了表率。

  比如,中国始终践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6亿剂疫苗,今年全年将对外提供超过20亿剂。此次峰会习近平进一步提出全球疫苗合作六点行动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构筑全球疫苗防线,展现了中国“起而行之”的行动力。

  分析人士认为,面对疫情挑战,中国克服自身种种困难,始终把抗疫作为优先项,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战疫合作,这与一些国家颠倒主次、以邻为壑、画饼充饥等抗疫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面对危机之时要团结协作,诚信至关重要。”阮宗泽指出,近年来中国向世界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以切实行动彰显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做到了一诺千金、言出必行,这正是当前国际社会危机应对中最稀缺且重要的。

  陈凤英注意到,习近平在讲话中引用了一句国际社会耳熟能详的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非常恰当地说明了,处于十字路口的国际社会更需要不懈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共创未来。”她认为,以诚信结交天下的中国,将为全球合作不断贡献力量,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新动能。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