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陕北行 总书记“情”意浓

作者:佚名 来源:央视网 2021-09-20 233

  热解读丨初秋陕北行 总书记“情”意浓

初秋陕北行 总书记“情”意浓

  热解读 长城内外碧波万顷、绿屏相连,黄河两岸鲜果满园、丰收在望……初秋的陕北榆林处处皆是“绿肥黄灿”。

  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他深入米脂县、绥德县,走访高西沟村、杨家沟革命旧址、中共绥德地委旧址、绥德实验中学、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郝家桥村等地。黄土大地、革命旧址、田间地头,再次留下他浓浓的“情”意。

黄土情结

  “背靠黄河面对着天,陕北的山来套着山,翻了架圪梁拐了道弯,满眼眼还是那黄土山……”歌声中的黄土高原给人带来粗犷、豪迈的质朴感受。

  对于总书记来说,浓浓的“黄土情结”早在他青年时期就已深深烙下。习近平上山下乡时在陕北黄土地上与村民一起“摸爬滚打”、工作生活的日子,让他对黄土地和黄土地上的人们产生了深厚感情。他曾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初秋陕北行 总书记“情”意浓

  昔日沟壑纵横、黄沙漫天的秃山沟,如今成了山清水秀、旱涝保收的“陕北小江南”。“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9月13日,站在高西沟村龙头山山顶,望着眼前绿意盎然的黄土高原,总书记为高西沟村这个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样板村点赞。“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浓浓的“黄土情结”蕴藏在“梯田层层盘山头,高山松柏连成片”的绿意里。

初秋陕北行 总书记“情”意浓

  绥德平安书、石雕、剪纸、民歌、泥塑、陕北秧歌……绥德是黄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孕育发展了优秀民间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质朴、豪迈。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高亢嘹亮、深情悠长,陕北唢呐奏响了黄土高坡上的幸福旋律。总书记浓浓的“黄土情结”蕴藏在对黄土文化保护的嘱托中。

红色情怀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革命精神和服务品格,出身于红色革命家庭的习近平,有着深厚的红色情怀。

初秋陕北行 总书记“情”意浓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赴地方考察时多次瞻仰红色遗迹,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从西柏坡革命旧址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从古田会议纪念馆到杨家沟革命旧址……总书记一次次革命老区之行,用脚步丈量信仰高地。

初秋陕北行 总书记“情”意浓

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考察。

  在总书记心中,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此次陕北行,总书记参观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中共绥德地委旧址等,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他深情叮嘱,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有着重大教育意义。

  总书记深厚的红色情怀昭示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

老乡情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总书记常说的一句话,饱含着对老乡的深沉牵挂,也是对人民群众最深情的表达。

  当年在陕北农村插队时,饿着肚子的习近平问老乡,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他们讲了几个心愿。第一个目标是希望不再要饭,能吃饱肚子。别管吃什么,半年糠菜半年粮也好。再进一步,就是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第三个目标,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

  党的十八大以来,怀揣着老乡的心愿,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打响脱贫攻坚战,指引老乡脱贫奔小康。田间地头、村民家中、产业基地……处处留下他的身影和足迹。

  “现在生活上还有什么期盼?”“现在白面、大米、肉都可以吃。”

  “你们都有医保吧?”听到老区老乡回复都有,总书记欣然回应:“你们生活好我也很高兴。”高西沟村田间地头,总书记再问老乡心愿,牵挂满满。

  “山沟里把温棚建,荒山变成花果园,修学校、幼儿园,老年人修个幸福院……两不愁三保障,家家户户过小康。” 郝家桥村村民自编的顺口溜描绘了陕北乡村的巨变。“看到你们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人丁兴旺,我感到很欣慰。”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郝家桥村,总书记同老乡侯志荣话家常,言语间关切满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总书记勉励郝家桥人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敢为人先、奋力拼搏,努力把郝家桥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楷模。

  真挚老乡情,情之切,行之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