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小康丨总书记称赞“令人惊奇”的富民产业为何这么火?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1-07-29 619

  编者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国家发展巨变的雄壮交响,也是人民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回望2021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地方考察中走进田间车间,情系百姓乡亲。人民网记者通过回访总书记考察过的特色产业,描绘各地人民以实干圆梦小康、用双手成就幸福的壮美画卷。

  2020年柳州实现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110亿元;

  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130亿元;

  实体门店销售收入118亿元……

  一碗螺蛳粉,短短几年时间里竟做成“三个百亿”的大产业。

  “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总结。”

  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来到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详细了解螺蛳粉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等情况。

  螺蛳粉产业为何这么火?

  小米粉也能变“网红”

  广西人嗜吃米粉,“从早到晚,吃一个星期都不会重样”。柳州螺蛳粉,是其中名气最大的。

  “不食螺蛳粉,枉为柳州人。”在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张泰华的记忆里,他的师傅蓝秋菊,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螺蛳粉的最初经营者之一。

  由螺蛳、猪骨和多种香辅料熬成的螺蛳汤,加上辣椒油,便是一碗正宗柳州螺蛳粉的必备汤底。酸笋、酸豆角、黄花菜、腐竹、炸花生、木耳等配菜,则丰富了螺蛳粉的味道,令喜欢吃的人们“爱不释口”。

  凭借“酸、辣、鲜、爽、烫”的特点,柳州螺蛳粉,迅速风靡全国,也成为柳州人的“乡愁”之一。

  而真正“走红”的,不是螺蛳粉店里的现做螺蛳粉,而是袋装螺蛳粉。

  2014年,首家袋装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诞生。2019年,“柳州螺蛳粉”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2020年,“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成立。柳州螺蛳粉以“走心”的方式精准捕获了都市年轻人的“胃”,在成为本地人乡愁记忆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外地食客的青睐。

  高质量、严标准,柳州螺蛳粉产业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还走进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从中央厨房到包装车间,实地察看螺蛳粉生产流程。

  总书记叮嘱大家:“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特色。螺蛳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产业。要继续走品牌化道路,同时坚持高质量、把住高标准。我相信,将来螺蛳粉产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火到连销售淡季都没有了!” 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笑意盈盈,“我们的生产线一直被订单追着赶货。4月26日以来,我们的销量增长达到30%。”

  为了从源头上把好螺蛳粉的质量关,陈生花大力气优化公司的供应商结构,置换了一部分品质能满足新要求的供应商。

  要保障螺蛳粉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除了企业自己把关,质检进行检验检测也是重要手段。

  柳州市质量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副主任宫辛玲介绍,近两个月该中心组织了两次检测能力扩项,主要增加在检测螺蛳粉及其配料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时的安全参数。此外,该中心还加强主动服务意识,上门为螺蛳粉企业进行检验检测。

  一碗螺蛳粉创造就业岗位30多万个

  柳南区洛满镇凤山村村民韦丽君,是生产螺蛳粉企业的员工。

  “随着螺蛳粉销售量的扩大,这两个月我的工资也涨了1000多元,这是幸福的感觉。”韦丽君笑得合不拢嘴。

  据统计,预包装柳州螺蛳粉从2015年销售收入5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110亿元;螺蛳粉实体店从10年前的全国近5000家增至现在的1.8万多家;袋装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从2014年的一家发展到2020年的113家;网上店铺超过2万家。

  螺蛳粉产业的火热,让竹笋、豆角等相关农作物的种植户一同受益。

  盛夏,正是竹笋的采收季节,柳南区太阳村镇百乐村的第二代种笋人黄继华,正忙着在竹林里采挖甜竹笋。

  这100多亩甜竹笋,一年至少能为黄继华一家带来20万元的收入。“竹笋销售旺着呢!再也不用自己拉到市场上使劲吆喝了,多的是厂家抢着要。”黄继华告诉记者。尽管竹林里有蚊虫滋扰,但黄继华乐此不疲。

  近年来,柳州螺蛳粉产业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助了5500多户、2.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均收入9000元以上,促进了脱贫攻坚,推动了乡村振兴建设。

  “醇香的味道,热辣得刚刚好……每一天都是那么新鲜,幸福的味道……”最近,一首专属于柳州螺蛳粉的原创歌曲《幸福的味道》走红。

  小康路上,螺蛳粉洋溢着柳州人的幸福味道。

  (视频拍摄:郭振乾;实习生刘佳莹亦对本文有贡献)

  (责编:唐宋、邓志慧)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