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红色足迹篇 | 山东临沂:沂蒙精神代代传承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社 2021-03-22 1521

  春日的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满目苍松翠柏,鲜花含情。革命烈士纪念堂庄严肃穆,堂内巨大石质联碑上,镌刻着62576位烈士英名。

  离纪念堂不远的地方,一群来自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小红色讲解员,正声情并茂地练习讲解。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培训,他们将在烈士陵园清明节的纪念活动上作义务讲解。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红色足迹篇 | 山东临沂:沂蒙精神代代传承

  2021年3月18日,临沂一小的小小红色讲解员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排练。新华社记者杨文 摄

  山东临沂是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其中120多万人拥军支前,10万多名烈士英勇牺牲。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红色足迹篇 | 山东临沂:沂蒙精神代代传承

  2021年3月18日,小小红色讲解员在位于烈士陵园中央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学生们在学习讲解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红色教育。新华社记者杨文 摄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参观沂蒙精神展,听取沂蒙地区革命战争历史介绍,并会见了当地先进模范和当年支前模范后代代表。

  “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会长于爱梅仍然激动不已。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红色足迹篇 | 山东临沂:沂蒙精神代代传承

  2021年3月19日,于爱梅在临沂市沂南县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讲解沂蒙精神。新华社记者杨文 摄

  于爱梅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1939年至1943年,王换于带领全家办起战时托儿所,抚养40多名革命后代长大成人。于爱梅的母亲张淑贞是王换于的得力助手,也是沂蒙山区党龄最长、年龄最大的“沂蒙红嫂”。临终前,张淑贞把省吃俭用一辈子的积蓄共计18939.8元,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是沂蒙精神的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在王换于和张淑贞的影响下,于爱梅积极投入弘扬沂蒙精神的实践中。

  2016年,于爱梅发起成立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承担起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重任,现有会员300余人。走访慰问部队哨所、各地开展宣讲报告,年近七十的于爱梅足迹已遍布大半个中国。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红色足迹篇 | 山东临沂:沂蒙精神代代传承

  2021年3月5日,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女党员聆听于爱梅(右二)讲红嫂拥军支前故事,很多党员被感动流泪。杜昱葆 摄

  于爱梅给记者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90多岁的抗战老兵任阿姨省吃俭用,将自己的大部分生活津贴拿出来交党费、做公益,而她自己,连10元的水果都不舍得买。

  于爱梅既崇敬又心疼,对任阿姨说:“现在生活好了,您该享福了。”但任阿姨满足地说:“我很幸福啊,能吃到大米白面,自己还能见证国家的繁荣富强……”

  这段往事更加坚定了于爱梅的决心:一定要把抗战老兵的家国情怀宣传出去,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之花开遍全国各地。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