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字,总书记为何反复强调?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社 2020-06-30 1212

这四个字,总书记为何反复强调?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再度强调“人民至上”。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至上”,蕴含深意。

  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中国革命原点,中国共产党的“产床”与精神家园。

  2017年,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这里,探寻我们党的精神密码。

这四个字,总书记为何反复强调?

习近平等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新华社记者兰红光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

  初心何在?使命何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一切为了人民,永远是党的初心与使命之所在。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回顾我们党走过的99载峥嵘岁月,正因为团结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创造出永留史册的不朽传奇。

  河北西柏坡纪念馆、陕西延安杨家岭党的七大会址、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安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用脚步重温历史,也不断提醒新时代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这四个字,总书记为何反复强调?

习近平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红军广场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因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出发伊始便目标明确;因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党前进的步伐也愈发坚定。

  新的时代,风险与危机常伴,挑战与机遇并存,唯有永葆心系人民的赤子之心,我们才能不负历史重托,创造新的光辉业绩。

  治国理政的鲜明主线

  不论是疫情防控,还是防汛救灾,习近平总书记都多次强调“人民至上”。这不仅是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具体行动。

这四个字,总书记为何反复强调?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在询问患者病情(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人民,是贯穿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主线。细数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和举措,无一不是围绕人民展开的。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人们群众的切身感受是重要的评判标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有一系列重要论述:

  ——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谈全面深化改革,总书记说:“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

  ——谈全面依法治国,总书记说:“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谈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说:“让人民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整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也都围绕人民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到解决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习近平总书记“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要求正不断成为现实。

这四个字,总书记为何反复强调?

老人们在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大埔村敬老院散步(新华社记者宋为伟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展望人民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警醒全党的谆谆告诫

  “要注重防范化解脱离群众、动摇根基的风险,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提醒广大党员干部不能脱离群众。

  我们党要想永葆先锋本色,挺立时代潮头,就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自我净化的决心,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苗头和风险。

这四个字,总书记为何反复强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报告会(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书记强调:“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书记深刻阐释:“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习近平总书记言语谆谆,是教诲,也是警醒。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只有与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矢志不渝的人民情怀

  2019年4月,一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的照片点燃朋友圈。照片中,总书记扛着铁锹,走向植树地点。

  一把铁锹,映射出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心相系、情相牵。

  穿越时空的“对话”,也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把对人民的深情和担当,融入了他的人生追求中。

  “我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

这四个字,总书记为何反复强调?

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总书记考察的脚步走得有多远,他对人民的情谊就有多深。

  阔别梁家河四十载,总书记依然饱含深情厚谊:“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

  对于困难群众,总书记始终牵挂:“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与乡亲们拉家常,总书记问得很细:“建新房多少钱”“粮食够不够吃”“孩子上学要走多远”……

  坐在老百姓的炕沿,总书记把党中央的牵挂送到乡亲们心里:“一定会越过越好!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这四个字,总书记为何反复强调?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同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菲科议长向习近平主席提了一个问题,“我本人当选众议长已经很激动了,而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

  习近平主席语气坚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这是一位大国领袖“永远同人民在一起”的赤子之情。

  ——这是“人民至上”最生动的注脚。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