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新山水、新画卷——生态环境保护新图景掠影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2020-05-19 1047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保问题一直非常重视。不久前在山西考察时,他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

  从白山黑水到青藏高原,从三晋大地到锦绣江南,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记者采访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不断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各地共同发展路径,美丽中国的山水长卷开始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

  打造绿色引擎 好生态换来金饭碗

  初夏辽东,草木葳蕤。

  辽宁本溪药都工业园区内,杨柳轻垂连片,草色青翠接云,130多家医药企业在湛蓝天空下矗立,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多家高校也选择在这里“安家”开办分校。

  开普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影像首席科学家邹宇刚正指导技术团队进行产品试验。这家企业凭借自主创新从事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打破了国外同行的高价垄断。

  “这里集聚了大量医药专业人才和高科技药企,非常适合企业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也是我们当初决定在这开办企业的重要因素。”邹宇刚说。

  曾经一钢独大,如今百业俱兴。素有“钢铁之城”称号的本溪吃过高能耗、重污染的苦头,近年来坚持“生态立市”,探索以新兴产业、循环经济促进产业转型。

  “绿色产业示范区、生态体制改革试验区、绿色生活先行区……”一系列城市发展新战略让这座“钢城”又有了青春朝气。“决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本溪市委书记姜小林深有感触地说。

  治理成果经得起看,生态效益经得起算。

  山西右玉正从人口逃离之地变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20世纪50年代,右玉县国土面积沙化比例高达76%。生存困境让右玉人把树视为珍宝,一场持续多年的治沙造林接力就此展开。

  如今,右玉的林木绿化率从当初不足0.3%提高到56%,林业用地面积达169.9万亩。

  这个曾面临举县搬迁、被预言将变为沙漠的地方,如今绿意盎然。

  近年来,右玉成功举办了多届生态健身旅游节,承办全国独轮车锦标赛、短道汽车拉力赛等多项大型体育赛事,右玉名气越来越大。

  2015年至2019年,右玉年接待游客从158万人次上升到378万人次,旅游年收入从15亿元增至35亿元。

  一些地区的好生态成了百姓的金饭碗,山清水秀的环境打开发展新天地,正在培育出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环保一刻不停 呵护“眼睛”和“生命”

  和记者交谈时,每隔几分钟,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郑重就会习惯性看一眼手机:“我们开发的‘沈阳生态环境在线’App和全市各县区成立的13个抗霾攻坚微信群,随时可能有反映大气污染情况的信息。”

  为治理大气污染,沈阳市聘请了200名具有专业背景的环境治理工作人员和南开大学专业团队作为监督员,对全市13个县区进行网格化管理。“我们聘请的第三方机构每天开展常态化巡查,发现问题立刻拍照取证上传,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要到现场解决。”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胜龄说。

  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超级站、大数据监测中心、秸秆禁烧指挥管控系统……各种智慧环保系统不断投入污染防治攻坚战,真刀真枪、真金白银,帮这个老工业基地城市逐渐走出“雾霾围城”,换回蓝天白云。

  2015年至2019年,沈阳市大气优良天数由191天增加到284天,增长48.7%,二氧化硫下降率达68.1%,PM2.5和PM10下降率分别达到40.2%、33%。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

  青海玉树,三江之源。

  23岁的才仁旦周家住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隆宝镇措桑村,2018年,他子承父业,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

  位于三江源腹地的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以黑颈鹤及其繁殖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无论风雨,才仁旦周每天都会去隆宝滩看看栖息的鸟类,严防偷蛋或盗猎野生动物的行为。

  仅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像才仁旦周一样的生态管护员就有17211名,每月他们有专门的生态管护收入,守护着漫山的苍翠。

  实践证明,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可以共赢。

  西藏林芝市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牧业等产业,带动数以十万计的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一年四季,林芝市朗县护林员普布都会和同伴一起上山巡查火灾隐患、树木生长情况,巡山一次,往返就得一天。“生态好了,家就美了,我一定要守护好它。”普布说道。

  越来越多的群众因参与生态保护受益,保护生态环境正在成为一场永不落幕的全民行动。

  建起绿色长城 与自然和谐共处

  绿树迎风摇曳,白鹭直上青天……浙江省玉环市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里到处生机勃勃。从曾经的荒芜滩涂到“中国生态保护最佳湿地”,蜕变来之不易。

  玉环岛面积186平方公里,一度孤悬东海。当地曾有民谣唱道:“漩门湾,鬼门关,眼望漩涡泪斑斑。”早年海岛产业粗放发展,水环境遭受污染。

  2011年,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获批成立,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探索加速开启。沿海沿湖产业转型,辖区102家企业被挂号整改,生产污水实现“零直排”。

  适宜的生态引来不少新“访客”。湿地鸟类从2011年的125种增加到今年的186种,其中省级以上重点保护鸟类31种。

  海岛风光和自然韵味成为市民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守住了环境底线,秀美风光自然重现。

  “我从小在漩门湾一带长大,见证了这里的变迁。现在游客多了,有时一天要开12趟游船,忙得高兴!”68岁的观光船驾驶员老陈说,每天载着一船欢笑,他觉得幸福满满当当。

  2018年至今,漩门湾游客量超130万人次,综合性旅游收入近2500万元。依靠环境这张“金名片”,附近的新城吸引着外地人来兴业安家。

  迎着朝阳,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几位渔民将一筐筐扣蟹苗种投向广阔水面,随后他们又投喂起鱼苗。几个月后,这些鱼、蟹长大都将“游”向百姓餐桌。

  多年前,因过度放牧,当地生态遭到破坏,土壤薄、气候干旱成为制约发展的痛点。痛定思痛,当地加强植树造林、实施多项水系连通及生态补水工程,生态逐渐恢复。

  县水产总站副站长朱玉良说,2019年,全县水产品产值8.1亿元。其中,当地特色品种大银鱼年产1500吨,出口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大银鱼出口总量的50%。

  人们说,是绿水青山滋养了这一方百姓。

  “无论再遇到什么困难,经济发展也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一座绿色长城已悄然在人们的心中筑起。(参与记者:刘翔霄、杨思琪、田金文、李琳海、王俊禄)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