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来过我们家:好日子又上新台阶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 2020-03-01 1728

总书记来过我们家:好日子又上新台阶

  “那天飘着小雨,总书记擎着伞进了咱赫哲小院。”坐上炕头,85岁的尤桂兰打开话匣子,“唠家常、问冷暖,总书记句句不离渔家人的喜和盼,共产党跟咱赫哲人就是亲。”

  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并到村民尤桂兰家中看望。3年多过去,这个黑龙江畔的小渔村发生了哪些变化,尤桂兰一家的生活又有哪些改观?

  大江冰封,沃野覆雪,记者再访八岔村。

总书记来过我们家:好日子又上新台阶

  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图片来源:新华社)

  好日子又上新台阶

  “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话听了受鼓舞。大伙还不得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再上一个新台阶?”

  22岁那年进京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82岁又在自家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尤桂兰常说自己这辈子“值”。“总书记来时,家里150亩地,一条渔船,一年收入有8万元,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

  总书记的到来,带火了八岔村,现在每天都有游客来参观拍照。村党支部书记尤明国同大伙商量发展乡村旅游,“让日子再多点甜头”。村民代表大会上,尤桂兰举手赞成。

  回到家,尤桂兰嘱咐儿子儿媳收拾出了楼上两间卧室,院门口挂牌“家庭旅馆”,当晚就有游客留宿。如今,八岔村依托30多个家庭旅馆,精心打造“赫乡民俗”和“滩地渔猎”两条体验游路线。近两年,接待游客4.2万人次,实现旅游纯收入200多万元,户均增收上万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八岔村一手推动乡村旅游,一手抓绿色有机农产品经营,寒地山药、优质大豆、大球盖菇名声渐起。通过产业覆盖,村里建档立卡的14家贫困户21人全部摘帽。

  还有喜事。2019年,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主桥正式合龙。消息传来,沸腾了八岔村。

  “1949年解放翻身做主人,1983年联产承包生活好,1996年农业转产跨进富裕门——咱赫哲人连跨三个大台阶。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话听了受鼓舞。大伙还不得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再上一个新台阶?”尤桂兰会心一笑。

  好传统继承不忘本

  “总书记赞扬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我婆婆从前就老念叨,日子好过了,赫哲人的好传统不能丢。总书记这一点赞,她就更忙活了。”

  伊玛堪,是赫哲族的说唱艺术,在传承赫哲族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总书记赞扬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我婆婆从前就老念叨,日子好过了,赫哲人的好传统不能丢。总书记这一点赞,她就更忙活了。”尤桂兰四儿媳董菊茹说,后来尤桂兰召开了家庭会议,要求留在村里的儿孙一辈每周抽出固定时间,到村里的伊玛堪传习所学习。

  尤桂兰还提议举办节庆活动带动文化传承,村两委都赞成。当年7月30日,“赫哲之夏·相约八岔”首届赫哲族渔猎文化节开办。随后几年,乌日贡节、冬捕节、大马哈鱼洄游节也在八岔村精彩上演。

  伊玛堪传承人、退休教师吴桂凤,顺势成立八岔村民间艺术团,固定成员从几个人发展到40人。“参加节庆表演,既能传承民族文化,村民还有额外收入,一举两得。”每周二四六,不足百平方米的传习所常常聚集数十人,学说赫哲话,学跳天鹅舞,学做鱼皮画。

  董菊茹转变最明显,以往冬闲就是打麻将,如今加入民间艺术团,整个冬天奔波在雪乡、五大连池等景区表演,猫冬变忙冬。

  2018年9月,乡里排演的《赫哲族婚俗》舞台剧在村里乌日贡广场上演。民间艺术团领衔,全村老少齐上阵。尤桂兰的孙子储晓刚第一次登台表演,“虽然没有台词,动作也比较僵硬,但大家都是全情投入。”

  为发展需要热心肠

  “为人别学桦树皮,碰着火就往回卷;要学松明子,挺着腰杆给人照亮——这是我家的家训。总书记称赞我奶奶是个老先进,我也得争当先进。”

  “走在村里,任谁都知道尤桂兰是个热心肠。”尤明国说,与八岔村一街相隔的新强村是个农业村,赶上春耕秋收,尤桂兰就让儿子儿媳们去给人无偿帮工,坚决不许拿工钱。

  凭着这份厚道劲,2016年底,尤桂兰家庭获评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她这一家子,就是整个八岔村的松明子。”尤明国竖起大拇指。

  在尤桂兰带动下,全村29名党员开展“亮身份、作承诺”服务活动。47岁的种植大户尤红军带头调整种植结构,带领21户群众种植有机芸豆8000亩。2017年底,八岔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年岁增长,心力不比从前,可尤桂兰始终操心着村里的事。2018年,她把在上海打工的孙子储晓刚叫了回来。

  “奶奶跟我说,村里年轻人都出去了,得有人回来守着村子、发展村子。我就回到乡里当了一名临时消防员,虽说工资才2000多元,但我觉得安心。”储晓刚打小就受尤桂兰的教育,“为人别学桦树皮,碰着火就往回卷;要学松明子,挺着腰杆给人照亮——这是我家的家训。总书记称赞我奶奶是个老先进,我也得争当先进。”

  前一阵子,村两委动议,争取将位于八岔岛自然保护区的4万多亩耕地逐步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还湿地项目。尤桂兰带头赞成:“保护生态是造福子孙的大好事,要想船儿满江鱼满舱,林子得密,江水得净。”

  【今日谈】一天更比一天好

  马望原

  “这把年岁,眼瞅着好日子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赫哲族老人尤桂兰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同尤桂兰一样,今天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民族地区调研,多次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7年来,民族地区累计减贫25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下降到4%。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就能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