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合作重庆项目:打通西部发展的任督二脉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17-05-12 257

导致中国西部发展不如沿海地区的两个要害,是西部的融资成本与物流成本太高, 因此,中国和新加坡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把重点放在了“互联互通”上

中新合作重庆项目:打通西部发展的任督二脉

|李安江 刘贤

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陈振声及其团队经过调研后发现,导致中国西部发展不如沿海地区的两个要害,是西部的融资成本与物流成本太高,需要打通这“任督二脉”。因此,中国和新加坡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把重点放在了“互联互通”上。

西部多个城市为争取这个项目落户,曾展开激烈角逐。最终,项目花落重庆。

项目正式启动一年多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他表示,相较于前两个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这个项目大有不同。

项目无界无形

2015年11月7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共同见证下,中新两国政府在新加坡签署了《关于建设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框架协议》及其补充协议,宣告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正式确定和启动。

2016年1月8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在重庆江北嘴揭牌,标志项目实质性启动。

1994年签约的中新第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到2007年的第二个项目天津生态城,再到这第三个项目,21年间的3个项目主题各不相同。

时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的黄奇帆解读,这不是重庆引进新加坡的企业在重庆搞一个项目,而是中新两国就互联互通服务贸易进行的合作,只是运营中心在重庆。

2016年4月,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陈振声来到重庆对接项目,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会面。双方就项目合作目标达成了“两降两增”的共识,即降物流成本、降融资成本,增强辐射力、增强可复制性。

这被理解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无形”特点。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都划定了实施的具体物理空间,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没有物理空间的局限,体现出更高层次的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与项目本身的主题“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密切相关。基于此,中新双方在新加坡签署协议时就明确,以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作为四大重点合作领域,但不局限于此,最终目的是让中新双方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流、技术流都流动起来,实现互联互通。

“这个合作项目超越了一个经济合作项目的定位。”陈振声说。

项目正式启动一年多来,建构体制机制,打通通道,建设平台,为项目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指出,项目有三点创新。

一是合作模式新。它没有四至边界,没有固定的园区,以重庆为运营中心,辐射西部、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二是合作内容新。它是一个以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题,以服务贸易为主体,突出金融、航空、物流、信息通信合作的战略性示范项目。

三是成功定义新。如陈振声所说,重庆项目的成功应该以企业的物流与融资成本是否下降为衡量标准,而不能只着眼于项目数量或招商引资成效。

自身先要互联互通

重庆作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运营中心,要完成“互联互通”这张考卷。

在推进机制方面,《关于建设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框架协议》确定了中新双方的“三级合作机制”。

第一层级是联合协调理事会,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和新加坡政府副总理担任共同主席,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及重庆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参加。第二层级是联合工作委员会,由中国中央政府、新加坡政府相关部门的部长担任共同主席,重庆市人民政府派代表参加。第三层级是联合实施委员会,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和新加坡政府部级代表担任共同主席,中国中央政府相关部门高级官员参加。

韩宝昌介绍,在联合实施委员会机制下,重庆与新加坡建立了“高官对话机制”,由重庆市的分管副市长和新加坡贸工部的副常秘作为牵头人,定期研究工作推进。重庆市政府成立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下设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个专委会,与新加坡方面的四个专委会一起,作为议事机构。同时,专门成立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英文简称CCIB),履行管委会办公室职责;新加坡也成立了互联互通项目办公室(英文简称CCIO),作为三级合作机制下的具体操作部门,保障日常工作运行和具体事务衔接。重庆的区县、园区也建立了项目合作渠道,落实了具体负责的部门和人员。

在政府层面之外,重庆与新加坡商界也建立了对接机制,如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涵盖所有注册资金50万新币以上的企业)、集聚了庞大华商资源的中华总商会(SCCCI)等。中华总商会与管理局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在重庆设立了中国第二个办事处。

在政策创新方面,中新两国政府签署的补充协议中明确了“11+7”创新举措。“11”是指双方谈判中达成一致的11条,如复制沿海、特殊监管区、自贸区等区域的经验;“7”是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愿意进一步探讨的政策,如第五航权。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启动至今,在国家十多个部委支持下实施了47条创新举措,对具体项目落地起到重要作用。

金融服务领域,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外债规模切块管理改革试点,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开展3项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外管总局同意境外发债资金调回结汇使用等6项改革试点。受益于这些创新政策,中新之间多样化跨境融资通道基本建成,企业可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同时,还打通了中新双方金融机构的合作通道,大幅拓展了银行、企业的国际视野,提高了重庆市银行、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此外,在航空领域,民航局同意新方空运企业可在厦门、杭州、南京、青岛、天津、上海、重庆与新方自选的美国3个城市之间享有每周9班的第五航权;向新方开放经重庆等城市至中国国内4个城市的国内段代码共享。交通物流领域,国家质检总局专门出台了15条支持意见。信息通信领域,允许新方参与重庆市ICT领域项目招投标,认可新方企业在国际上取得的相关资质。

随着政策的不断创新突破,重点项目相继落地。目前,有4批共70多个项目签约,总金额160多亿美元,让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流日趋活跃频密。如,成立了200亿元基石投资规模的中新互联互通股权投资基金,并向交通项目成功投资30亿元。

年初,连续五年荣登“世界最佳机场”榜首的新加坡樟宜机场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签署正式商业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经营管理江北国际机场的餐饮、商贸、广告、嘉宾服务、休闲服务和停车场业务,将于今年7月与T3A航站楼一道正式运营。此次合作,将有利于提升江北国际机场的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

南向国际物流大通道也正在建设中,将以重庆到北部湾和东南亚的铁海联运大通道与重庆-广西-东盟各国跨境公路通道为现行的重点项目,在此基础上实现与渝新欧国际物流通道(向西直达德国杜伊斯堡)的衔接,形成极具战略价值的跨亚欧通道。目前,重庆正与广西等方面紧密协作,争取南向通道在2017年上半年试运行。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