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好进,事难办”怎么破? 行政许可标准化!

作者:佚名 来源:半月谈网 2016-08-26 367

全国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现场会最近在成都召开。会上发布了《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版)》,对行政许可事项管理规范、流程管理规范、服务规范等作出了规定。会上还透露,到2017年底,我国将制定8项到10项行政许可国家标准,逐步形成涵盖“全事项、全过程、各环节”的标准体系。

其实不仅仅是行政许可,包括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行政相关事项,各地都在进行标准化建设。过去,一些政府部门在管理上、工作中习惯大而化之,随意性强,办一件事情,既能半天办结,也可能一个月不给回音。在简政放权改革中,这种现象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纠正,标准化正是要把改革成果规范起来,形成制度,把简政放权改革进一步推向纵深。

“门好进,事难办”怎么破? 行政许可标准化!

吉林省政府政务大厅,人们正在办理企业登记业务 林宏摄

“办事的路线图越来越清晰了”

对在福建平潭生活了近20年、从事两岸贸易的台商薛清德来说,近两年对行政审批最大的感受是“办事的路线图越来越清晰了”。

薛清德告诉记者,以前办理营业执照要花15个工作日,如果是办理企业注册就更麻烦了,要跑七八个部门,光是材料就要交二三十份;现在办理营业执照只要提前致电或是上网了解简化后的手续,按照相关要求自行准备好材料后,3个工作日就能办妥,企业登记注册就更快了,在网上填表预审后,到行政服务窗口提交材料,3个小时内就可以办结取证。

这种变化源于平潭行政审批标准化服务的推进。现在,平潭的干部手中大都有一本《平潭综合试验区投资体制改革2.0版操作规则》小册子。记者在手册里看到,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快车道”审批操作流程一目了然,办事人员只需按梳理得清清楚楚的流程,就可以最快的速度办好行政审批事项。

福建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福建省近年来持续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和标准化,重新梳理审批条件和流程,做到“规范审批事项名称、申请材料、审批流程、办理时限、收费项目,统一行政审批事项的统计口径和目录、统一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统一行政服务中心设置、统一行政服务中心工作规则”等。

不止是福建,行政审批等事项标准化建设正在各地不断推进。在上海,标准化管理的“刚性效应”已经对行政审批的“自由裁量”进行了有效约束,并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体系:政府机关的行政审批事项梳理出来后实行目录管理,在此基础上编制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同时推进网上审批和数据共享,开展效能监察。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陈晓军说,将标准化体系的理念、原理、原则、方法引入到行政审批领域,对原本标准化程度较低、审批前置条件和流程透明度有待提高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标准化改革,不仅提高了行政审批服务管理水平和行政服务质量,也展示出标准化推动变革的能量。

借力信息化,提升效率减少寻租

记者采访发现,在推进行政标准化过程中,借力信息化技术,提升办事效率、提高流程透明度、压缩寻租空间是普遍的做法。

比如河北省肃宁县,自2015年以来推进县、乡、村“三级网上审批便民服务系统”,探索通过标准化的电子表单、电子签章、电子监察等形式改变传统纸质材料审批,实现群众80%以上的事项“不用跑,不见面,能监督”。

今年46岁的肃宁县梁村镇高家庄村民尹志申,有2亩林地要采伐更新。尹志申来到村三级平台代办点,向县林管中心申请林木采伐许可(预受理)事项。让尹志申没想到的是,从提交申请材料、扫描录入个人信息,到身份核实、现场勘验、出具《林木采伐许可证》,只用了2天时间。

申请林木采伐许可的法定时限为30个工作日。在以前,所有环节均由申请人跑办,材料提交给林管中心后,申请人需要回家等审核员确定来林地现场勘查的日期,之后主管领导结合现场核查意见和提交材料作出最终审批意见,拿到《林木采伐许可证》至少要10个工作日。

不仅时间长,而且由于纸质材料人手相传,监督无法到位,出现了不作为、暗箱操作、吃拿卡要等问题。肃宁县常务副县长王少杰说:“现在我们将政府的权力清单‘上网’,事项办理全程可查可控,群众办事不用出村。这既方便了群众,缩短了办事时间,也避免了权力寻租。”

尹志申向记者表示,网上审批平台,规定了办结时限,超期会有红牌警告,并且流程公开,所以以前是我们催审核员来现场勘查,现在是审核员主动打电话问我们哪天有时间。

实际上,与肃宁类似,把标准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已成为简政放权改革的大趋势。

在福建省地税局直属办税大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在手机屏幕上轻轻点击数下,就可以轻松浏览涉税文书。通过网上办税系统,还可以签收加签税务机关电子印章的6大类共325种文书。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福建地税新增27项主要业务的网上办税服务,约可覆盖窗口业务量的45%,让办事人充分享受到标准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将标准化向更多服务事项延伸

怎么判定老人是否需要照护?不同老人该享有什么等级、什么密度、什么内容的服务?不少地方民政部门负责人的回答是“凭经验”,但在出台了国内首个老年照护等级评估标准的上海,这一切都有具体的依据。

按照上海《老年照护等级评估要求》的规定,老人的身体健康程度、自身疾病对照护和医疗的依赖程度、心智的健康程度、家庭的负担水平和照护情况等均被纳入考量,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数张密密麻麻的“打分表”,最终得出结论,并以此为据为老人提供“绿色通道”和“普通通道”入住养老院、接受不同等级的免费照护等公共服务。

除了养老,上海还以最快的速度,对最近一段时间惹得舆论沸沸扬扬的学校跑道出台了新标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沈伟民说,由上海化学建材行业协会研究制定的这一标准,对学校塑胶场地原材料、成品的有害物质种类及释放量作出了极为严格的规定,将在规范塑胶跑道生产、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处长陶城说,应以有较多国内外成熟经验借鉴、专业化程度较高和群众对标准化呼声较高的领域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建设。

在北京,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建设也在积极推进。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服务标准化和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养老服务标准化已被评为2015~2016年度全国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二者也成为所在领域标准化的引领者,并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北京市质监局标准化处副处长吴惠敏说,北京市还将加强城市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在物流、旅游、物业和软件交易等领域启动4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半月谈记者 周蕊 陈弘毅 高博 叶锋)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