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代表还原与习近平“面对面”:直言“重拳反腐”

作者:海瑞新闻网 来源:海瑞新闻网 2015-03-07 268

  

上海代表还原与习近平“面对面”:直言“重拳反腐”

  张兆安

  今日聚焦

  时隔一年后,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上海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商国是。

  对代表们而言,一年前的热烈讨论场景记忆犹新。当时,总书记谈到上海自贸区,要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谈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调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谈到八项规定和“吏治”问题,还打了个比方:“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故要防微杜渐。”……

  一年过去,改革在持续推进,变化在不断发生,上海在相关方面陆续收获成果。而同时,新的挑战源源不断,“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所肩负的使命愈显重大。

  5日下午,部分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先后发言。习近平认真倾听,认真记录,不时插话。会后,本报记者再次追访部分发言代表,请他们还原与总书记面对面的思考和建言。

  张兆安代表眼里,制度创新潜力还能充分挖掘

  增加“获得感”

  ■本报特派记者 朱珉迕

  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张兆安代表谈了自贸区话题。

  他讲了两个小故事:市民对自贸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趋之若鹜; 年初开始的平行进口汽车试点让进口车价格大幅下降。张兆安告诉总书记,“这就是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总书记听了很高兴”。

  张兆安告诉总书记,政府官员普遍感到自贸区改革力度之大、开放程度之深、创新点之多堪称前所未有;企业家则认为,审批制变备案制的改革直接减少了企业运行成本,“显然制度创新比优惠政策更重要”。

  但张兆安也坦言,自贸区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制度创新许多方面还有巨大潜力和空间。他特地带来一组春节数据:短短7天内,我国出境游人数首次超过国内跨省游,达到518.2万人次,占出游人数比例60%以上。同时,根据日本媒体称,在春节10天内,估计有45万中国游客在日本花了60亿用于购物……

  总书记对此听得格外仔细。张兆安建议进一步调整相应的税费,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把自贸区建设作为推动我国消费增长的新机遇和新载体。他进而呼吁,自贸区法律法规因地调整要有简便程序; 负面清单中的限制措施可通过附件形式进一步细化; 在自贸区试点扩围至四省市后,自贸区立法也应尽快在国家层面开展研究。

  在最后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谈起了自贸区。张兆安回忆,除了肯定自贸区去年一年的改革成果外,总书记还提出了诸多新期望,要求在自贸区扩围的新机遇下,上海更要在开放促改革方面继续走在前列。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总书记的这句话特别掷地有声。”张兆安说。

  陈旭代表直言“重拳反腐”,引来总书记回应

  螺丝就要不断拧

  ■本报特派记者 栾吟之

  身为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旭代表从反贪切入谈起“重拳反腐”。他的直言不讳,引来总书记的回应。

  “中央批准最高检建立新的反贪污贿赂局,把反贪、反渎、预防整合起来,是一项重大的措施。但从地方的工作实际来看,仅仅在各级院内部整合还不够。”陈旭特地带来了一组数字:上海反贪、反渎、预防共660人,分散在22个检察院,即使3个机构整合了,每个检察院平均不过30人,也形不成工作合力;反观香港,仅700万人口,廉政公署编制1399个,在职1282人,它的执行处(即查案部门)就有945人。举这些,是为了呼吁反腐的“强力”。陈旭说,只有充分整合,才能有效推进反贪查案和预防工作的专业化建设。香港廉政公署执行处下设60多个办案组,各组都对口某一两个领域,如通讯、社会事务、法律援助、税务会计等等,“每个组针对所对口的部门主动查处案件,不间断地连续打击,不让犯罪有喘息和反弹机会,这就是总书记说的‘螺丝要不断地拧’。”

  同样被其呼吁学习的,还有韩国经验。陈旭说,韩国也是“人情社会”,过去的法律只惩治权钱交易;但现行反贪污法作了修改,严格了反贪污犯罪的范围。“连家属收受钱物、人情请托,只要达到一定标准,都可以认定。”

  听到这里,总书记表示赞同。他回应说,在韩国,100万韩币折合5700元人民币,就可以入刑了,包括收受的礼品都算。

  陈旭呼吁,反腐败法要与从严治党的制度有机衔接,成为严格执行党纪党规的法律支撑。他提到了“重拳反腐”,“检察机关支持市委关于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经商办企业,以及对法官、检察官的‘六条禁令’。”陈旭说,“我们在改革第一线,对改革充满信心。”

  刘卫国代表再次提起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

  人民利益是根本

  ■本报特派记者 简工博

  “去年,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讲话时强调,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希望上海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我们告诉他,这已经作为上海市委‘一号课题’。”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刘卫国代表,这一次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做了发言。

  一开始,刘卫国就提到当前上海社会治理和基层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点是“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城乡接合部管理跟不上,已成了管理顽症集聚的地方”。发言结束后,总书记专门问他:“上海还有多少村?”刘卫国此前已有准备:“还有1600多个村。”

  “上海社会治理和基层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单位人不断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社会再组织化和社会治理面临从未有过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刘卫国说,这些问题可能在全国其他城市也存在,反观我们的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工作,在街镇、村居这样重要的基础平台上还有诸多不适应。

  刘卫国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要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就得坚持‘核心是人’,建设好社区居村书记队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他回忆,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再次提到了“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推动服务和管理力量向基层倾斜,实现从管理向治理转变。”

  刘卫国还提出坚持创新体制,上海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及相应的考核奖励,街道经费支持由政府全额保障,切实把街道工作的主要精力用在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上……对这些,总书记的话让他印象很深:“总书记强调,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并且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

  总书记问贾伟平代表,医患关系是否好转?

  从“急诊室”讲起

  ■本报特派记者 傅贤伟

  贾伟平代表从事医疗卫生事业40年,目前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院长。她说,我的发言从“急诊室的故事”开始。

  医院的急诊室,天天都在上演悲欢离合,病人的生命挣扎,家属的相守别离,医务人员的拼搏仁爱,以及国家民生政策的情怀,都会在这里得到体现。一位河南女工手被绞肉机搅成9段,跪在地上向医生求情,家里老小还靠我挣钱养活。两组医生噙着泪水站上手术台,花费17小时,把断成9截的手接上,并且恢复了功能,临别时病家千恩万谢。还有一个病人,情况紧急,身边又没带钱,医院马上开放特别救治通道,让病人特别温暖。这些都被急诊室设立的78个镜头全方位记录下来。

  这些年,医患关系成为众人议论焦点。其实99%的医护人员都很优秀,99%的病人也是善良的,本来应该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为何却出现那么多不和谐?原因固然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医患之间缺乏信任与沟通。病家按自己的想象要求医生,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医治方案;医生在繁忙当中解释不到位,增加了病人对医生的不满情绪。

  总书记问,这一两年各方面都重视了卫生改革,采取了措施,医患关系是否有所好转?

  贾伟平回答:近一两年上海的医患关系好转多了。随着医改的推进,医保托底,第三方医患调解机制形成,医院也加强了医生与病人沟通的培训,医患双方的信任逐步确立起来。

  总书记一边专注地听,一边点头。

  在介绍了上海医疗卫生事业的一组数据,以及医养结合的情况之后,贾伟平用两句歌词结束发言:生命有痛,可是有你真好;生命有痛,可是陪你真好。亲人情,天使情,党和政府的惠民情,构成了我们和谐社会的大爱。

  朱雪芹代表忧思:为何“脏乱差”工作岗位乏人问津

  劳动应该最光荣

  ■本报特派记者 王海燕

  “我想讲讲全社会应该怎样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和享受劳动。”作为连任两届的农民工代表,朱雪芹的议案、建议和发言都离不开农民工,不过,今天她换了个主题——《“劳动最光荣”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我是农民的后代。”朱雪芹说,二十年前,带着对大都市的憧憬,劳动脱贫的梦想来到上海。通过勤奋劳动,从普通的缝纫工成长为一个全国劳模和人大代表。“总书记问我家乡在哪,来上海多少年了,和代表们握手时,还跟我说,李斌就是‘劳动最光荣’的模范代表!”朱雪芹兴奋地说。

  在朱雪芹看来,要让每个劳动者“人有其岗”、“人尽其才”,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其基础是,全社会要倡导“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我觉得,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应该是整个社会成员共同劳动所创造,而绝非一本户口簿就可使得一些人不劳动就享受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财富。”

  她对总书记阐明自己的观点:要奏响“劳动最光荣”的时代最强音,首先就要让劳动者体面劳动、有尊严地劳动。为何“脏乱差”的工作岗位乏人问津?在她看来,除了收入差距以外,还因为这些工作得不到社会的充分尊重,从事这些工作的职工缺少关怀。比如环卫工,一年四季都在露天工作,有的吃不上热菜热饭,有的甚至上个厕所都难。“这些问题除了环卫部门要着力解决外,更需要社会伸出援手。”

  她谈起,去年初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就宣布,对外营业的近500座加油站便利店全部向环卫工开放,环卫工可以免费使用微波炉热菜热饭,续添热水,使用站内厕所。“这些做法有的只是举手之劳,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工作环境带来的不便,从而感受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社会、企业的认同和尊重。”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