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药在华售价远高于国外 成本几十元卖5500元

作者:黄志伟 孙卫涛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3-08-29 335

  突如其来的白血病给小刘 (化名)一家蒙上阴影,接连数次的化疗和骨髓移植,已经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捉襟见肘。然而令他们发愁的是,今后他们每月可能还需花费上万元购买进口药格列卫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药物)。

  像小刘这样的例子并非少数,高药价已经成为这些患者不可承受之痛。据《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了解,这些外资药在中国的售价非常高,有的甚至高达国内相同产品几十倍。而在高昂售价的背后,这些药的原料成本却非常低廉,而外资药企新药研发的巨额投入也存在疑点。

  外资药在中国售价高

  事实上,在中国,外资药的价格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的外资药包括两种:专利药和原研药。国际上只有专利药和仿制药之分,而原研药为中国独有概念,其是指专利已经过期但由原专利持有厂家生产的药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得知,这两种药物的价格在中国内地都十分昂贵。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医疗政策研究分析员郑宗美介绍,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1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进口药物价格平均是英国的两倍。

  《人民日报》近日发表的调查文章也显示,6种外资专利药在香港和内地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其中,同样规格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在内地卖24500元,而香港药房最低报价为18500港元 (约合人民币14800元),二者相差近1万元。

  原研药属于专利已经过期的药品,国内有厂家可以生产,但是,其价格和国内同类产品之间的差距也十分惊人。

  一项由西安交通大学在2012年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进行的调查称,去年陕西省有49种药品,采购机构以接近1.9倍于国际基准的价格,向原始制造商购买专利已经失效的品牌药,而价格最低的仿制药也仍达到国际基准的1.5倍。

  此外,此前曾引起关注的降药价网站,近日上线了原研药和国内同产品仿制药之间的价格对比。

  记者浏览发现,降药价网上共有60种同规格药品对比,差距最小的为2倍多,而有些价差高达20多倍。

  此外,氟康唑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西咪替丁注射液这三款产品,外资药的价格均高出同规格国产药价格许多。

  记者在国家食药监总局注册的网上药店百济健康商城上查询发现,降药价网上所列的由罗氏制药生产的注射用更昔洛韦药品市场价为830.40元,会员价为692元,会员价略高于降药价网的价格。但广东八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同规格的药品,记者并未在经批准的网上药店发现有相关产品出售。

  在网上药店健客网上,记者发现,阿斯利康生产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14的建议最低零售价为165元,河北爱尔海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同规格的产品价格为5元,两者之间虽然也存在几十倍的价格差距,但是比降药价网上的价格差距显然缩小很多。

  原料药成本并不高

  对此,降药价网站创始人卫柏兴表示,他们调查的是产品的出厂价格,而网上药店是零售价格,二者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专利药价格很高,但其原材料成本可能只有几块钱。”

  卫柏兴举例称,以抗癌药物易瑞沙为例,其规格每片0.25克每盒10片装的内地售价为5500元左右一盒。其估算,易瑞沙的原料成本是10元一克,即10片所用的原料成本不到30元,加上人工、包材、水电、物流等,一盒药的原始成本顶多几十元。

  吉非替尼为易瑞沙原料药,记者在阿里巴巴网站查询发现,抗肿瘤原料药的产品每公斤的价格在6000元到1.25万元之间,每克的成本只有12.5元,按照易瑞沙的药品规格计算,0.25克装的药品只有3.1元的成本,而易瑞沙的售价则超过500元。

  替诺福韦是吉列德科学治疗乙肝和艾滋病的专利药物,百济新特药房网上药店显示,规格为每粒300毫克每盒30粒装的价格为1604元,照此计算,替诺福韦每公斤价格17.8万元。而近日刚刚让吉列德科学对诺福韦专利权全部失效的奥锐特公司董事长彭志恩告诉记者,替诺福韦的原料药价格每公斤不会超过1500元。

  中国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许铭对记者表示,美国已经没有原料药生产企业,其原料药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和印度,而欧盟、日本等国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也在减少,为专利药以及已经过了专利期但仍还在畅销的品牌药提供高附加值的特色原料药,成为目前产业发展的趋势。许铭表示,和青霉素、维生素等大宗原料药相比,这部分原料药的毛利率能够达到30%,甚至更高,企业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不过,他也坦承,和专利药生产厂家相比,原料药生产企业利润空间非常小。

  上市公司海正药业、海翔药业均为原料药龙头企业。海正药业年报显示,2012年,其国外地区销售收入为7.39亿元,营业成本为5.09元,毛利率为31%;海正药业旗下生产和销售原料药的公司有2家,其中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净利润仅为160多万元,而海正药业南通有限公司则是亏损近200万元。海翔药业2012年国外地区销售收入为7.42亿元,成本为5.34亿元,毛利率只有28%。海翔药业年报未见披露其原料药实际盈亏情况。

  制剂企业显然是盈利大户。辉瑞(NYSE,PFE)是上述两家上市公司共同的主要客户之一,其2012年年报显示,营业收入为589.9亿美元,而营业成本只有113.3亿美元,毛利率超过80%,扣除研发等一系列的费用后,净利润还有145.7亿美元,净利润率达到了24.7%,几乎接近上述两家上市公司的原料药毛利率。

  巨额研发投入引质疑

  新药研发创新至少需要10年,花费10亿美元以上,这是医药行业对新药研发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财力普遍流传的看法。《福布斯》杂志在对大型制药公司从1997年到2011年15年间的药品获批数量和同期研发费用进行分析后,得出了新药研发至少需要40亿美元的结论,其中,阿斯利康更是以平均118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居榜首。

  然而,美国礼来公司的前研发总监保罗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坦言,研发费用没有那么多,原因是产品研发费用涵盖了很多其他成本,其中包括审批过后的安全监测和临床试验。他和礼来的前市场营销高管穆诺斯在2008年曾公布平均成本估计为18亿美元,虽然他承认现在已经有所提高,但不会超过40亿美元。

  实际上,被揭露将“太多其他”成本计入到研发费用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0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前主编玛西娅·安吉尔博士就在其著作《制药业的真相》里对此提出了质疑。玛西娅·安吉尔称,跨国药企的很多药品并非来自自己的研发和创新,而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大学的研发机构和小型的生物医药公司。药企自身投入并不多,且很多跨国药企的研发也并非是真正研发创新,而只是对原有产品的简单更换,有时候甚至只是换个名字,研发成本更是无从谈起。

  国外一个消费者团体在考察了1994年至2000年间进入市场的所有药物后,发现上市药物的税后成本大约是每种1亿美元,和制药业宣称的8亿美元相差甚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给该团体发邮件,以获取最新的制药企业平均研发成本,但截至发稿时间,尚未收到回复。

  一位在美负责生物医药研发的医药人士对记者表示,跨国药企虽然在研发方面投入不少,但其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发现药品,而是出售药品。

  立普妥的年销售额一度超过百亿美元,被称为头号降血脂药,不过此药的研发方并非是辉瑞,华纳-兰伯特(Warner-Lambert)制药公司是立普妥主要成分的最早研制方,2000年,辉瑞并购了华纳-兰伯特,同时也将此药物纳入麾下。

  跨国公司药企在销售药品上花费了更多。2012年,葛兰素史克,销售和管理相关费用支出分别为70.78亿英镑和78.55亿英镑,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6.8%和29.7%,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2011年,此两种费用占比为55.6%,也超过半数。2011年和2012年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36.78亿英镑和34.74亿英镑,占比仅为13.1%和13.4%。

  2012年,辉瑞研发支出达78.7亿美元,占销售收入13%,而销售费用113.3亿美元,销售、信息和管理费用的支出达到166.1亿美元,两者占其年销售收入的47%,接近一半。

  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以来,不少跨国药企的专利药面临到期,利润将减少,对于一直推崇研发的跨国药企来说,科研人员成了其最先被裁的对象。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