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成西方NGO天堂 煽动民众洗脑精英

作者:李理 来源:大公网 2013-07-26 665

  

缅甸成西方NGO天堂 煽动民众洗脑精英

  仰光外国语大学 西方NGO频频在高校举办研讨班/本报记者李理摄

  “缅甸新政府打开国门之后,大批西方非政府组织视这里是天堂,”这是日前一名在缅甸工作的NGO人员告诉我的话。的确,如今不仅在仰光和曼德勒等大城市能够看到各色NGO的身影,在缅北密支那一些偏僻的乡村,很多洋面孔的NGO工作人员也不顾舟车劳顿在高山密林中穿行。

  那么,这些非政府组织在缅甸究竟开展什么业务呢?在密支那飞往仰光的飞机上,人在澳洲工作回家探亲两个星期的当地华人郭玉敏告诉我说,“缅北除了玉石矿藏就是中国公司投资的密松水电站,对翡翠他们显然没有什么兴趣,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是水电站。”今年25岁的小郭在当地念完高中后就去了台湾念大学,尽管每年回家探亲的次数不多,但她觉得老家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西方人越来越多,“他们肯定不完全是旅游来的,大多是NGO和记者。”

  在已经建设完工的密松水电站昂敏达移民村中,一幢幢富有当地特色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社区中的学校、医院和邮局等设施一应俱全。不过,就是在这个缅甸政府负责出地、中资公司负责出钱修建的社区中,总有一些NGO出资在暗地里煽动移民反对中国公司建造水电站。在我得到的一本印刷精美的NGO宣传册中,就连中资公司发放给每户移民的补偿款都成为被攻击对象。一名教师在其中写到,“以前父母没有钱给不起孩子们,拿到赔偿金后,孩子们有了摩托车,能轻松去很远的地方吃喝玩乐。”

  当地的工作人员还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单身母亲在村中贩酒谋生,一个人拉扯好几个孩子念书非常不易,中资公司高层为了帮助她解决生计甚至一次性买空了全部商品。不过,不出一年的光景,这位原本还对中国人充满好感的单身母亲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她对来访的NGO工作人员的录像机镜头前抱怨连连。有人注意到,她本不富裕的家中更添置了许多高科技产品,面对谁出资为她购买的问题时,这位单身母亲往往就狡黠的辩称那是为记录移民的文化所用。

  凡此种种,也就是当地流传 “少部分人鼓动民意后,揣着绿票子走人”说法的由来。除了煽动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缅甸老百姓以外,西方NGO的另一个工作重心对准精英阶层。在缅甸的社会分层理论中,有6666的说法,即全国6千万人口有6百万生活在仰光,还有60万中产阶级和6万精英人士。因此,谁抓住了这6万人的心,谁就抓住了缅甸的未来。

  “日本人有缅甸情节,他们怀念当年入侵的日子。但缅甸老百姓还是更喜欢西方,毕竟缅甸曾长期作为是英国殖民地存在。”一名当地人如是说。这几年,由美国和欧盟资助的NGO组织频频在仰光的高校举办工作坊和研讨会,对宪法、人权、环境等话题进行培训。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培训课程都建立在西方价值观的基础上。

  相比之下,缅甸普通百姓和精英就很少感觉到中国NGO的存在,若论中国NGO的影响力就更微乎其微。尤其是生活在偏僻农村的缅甸人,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官方在曼德勒等大城市援建的医院和学校等项目和自己关系不大,还不如日本人在家门口修路修桥来的实在。至于很多活动板房等中国援助项目,中国人向来做好事不留名,住在里面的缅甸人更不知道是谁捐赠,自然出现了“住在中国人捐赠房子反对中国”的怪现象。

  

缅甸成西方NGO天堂 煽动民众洗脑精英

  名为《不好听的声音》宣传册 其中主要观点是反对中缅合作的密松水电项目/本报记者李理摄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