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中国崛起搅动西方舆论的叛逆声

作者:佚名 来源:环球时报 2014-10-28 514

 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日前在《金融时报》撰文,称不能否认中国的治理制度在过去30年中取得的成绩,也不应将西式民主视为评价政权合法性的唯一标准。他提出,未来西方在治理方面的问题有可能比中国更严峻。

  马丁·雅克写道,西方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中国的软肋在于政治制度。由于缺乏西式民主,中国的治理制度脆弱而不稳固,是不可持续的。西方相信,中国将被迫实行同西方一样的政治制度。

  他指出,事实上自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经历了重大而持续的改革,其规模远远超过美国或英国发生过的任何改革。他呼吁西方必须理解中国“非常成功的”制度,认为西方制度是解决治理问题永恒、理想方案是错误的。他认为美国民主制度已日益变得失灵、短视、两极化。

  马丁·雅克的文章与福山对美国制度失灵的批评不谋而合。值得注意的是,马丁·雅克写过《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算是西方的“知华派”。而福山则以宣扬西方制度优越并称之为“历史的终结”而著名。现在不是马丁·雅克被福山说服了,而是福山在向前者的观点靠拢,这是某种趋势的信号吗?

  客观说,如今能突破西方主流对华立场如实评价中国的西方学者仍是少数,但他们的声音带来的冲击力正悄然增加。这些声音出现在中国崛起与西方相对衰落被一些人“拉响警报”的时候,这种任何体系中都会顽强存在的反思精神和叛逆性,受到了世界变化的鼓舞。

  西方对华认识的基础是冷战时期、乃至更早将社会主义制度当成魔鬼一般的描述,甚至可追溯到黄祸论,它几乎构成了西方意识形态的一道铁幕。在很多西方国家,批评中国的制度仍属于一种“政治正确性”,客观和求实原则在讲述中国方面处在相对胆怯、左顾右盼的位置。

  在西方宣扬对中国一种颠覆性认知并且受到重视,是很难的事情。这不仅是学者们的事,未来的情况取决于中国能否继续顺利发展,中国当下的全面深化改革能否结出新一轮震动世界的成果。

  西方掌握世界财富和话语权多达几百年,它们几乎做到了打造一种流行世界的思维方式,在每个国家都影响了部分知识分子对什么是公众头号利益、以及如何实现它们的思考。思想的多元性已在世界范围里被逐渐磨钝、碾碎,挂不起太多重量。发展中国家至今有继续学习西方的巨大需求,这进一步增加了破除教条主义的难度。

  中西之间的思想碰撞,我们仅仅依靠思想自身的武器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发展与改革的成功是改变世界固有思想格局的真正动力。没有人能否定成功,与成功作对的理论终将垮塌,这个规律迟早将再被验证。率先指出真相、做出总结的人或许会有一段时间的孤独,但他们的先声夺人之举将受到历史的肯定。

  无论在哪里,人云亦云者往往都是多数,西方看来也一样。中国不必特别着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等待思想演变的规律再次呈现。

  重要的是,中国社会的自信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西方的肯定和掌声来浇灌,当它们稀稀拉拉时,我们就容易焦虑。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情,但它是中国社会思想面貌的一个现实元素。关键还是我们要干得好。未来的情形很可能是这样:西方舆论越来越多的肯定和我们对它们的越来越不重视会同步、相互交织着在这个世界上发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1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