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盛刚:遏制还是效仿?——世界迎来Chindia时刻
作者:鲍盛刚
来源:草根网
2014-09-20
356
有西方媒体突然发现印度实际上不是想要遏制中国崛起,而是要效仿中国崛起。显然,选择遏制还是选择效仿其影响是不同的,不仅关乎中印两国关系,也关乎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走向 。尽管遏制中国与效仿中国对于印度来讲,两个都不能少,但是效仿,学习并迎头赶上中国更具务实和有效,否则印度将错过与中国经济体的对接,印度发展至少要慢20年或者发展机遇可能 从自己身边擦身而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起访问印度,此次访问可以说完成了中印两大经济体的对接,世界将迎来Chindia时刻,对此人们不禁会联想到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经发明的Chinamerica 即中美国共同体一词。如今中国已经从一个资本短缺经济体发展为资本过剩经济体,而从印度,中国可以看到许多自己在30年前的情景,资本短缺,基础设施落后,但是充满发展潜力和机遇 ,一是印度有着巨大的劳动力市场,二是印度有着相对完善的产权和市场机制,三是印度有着相对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因为美国和日本还没有到要遏制印度的时候,相反它们极力想拉拢印 度遏制中国。事实上,印度也看到了这一发展机遇,所以提出“向东看”的战略,中国崛起对于印度既是威胁,但更是历史机遇。被称之为印度邓小平的印度首相莫迪(Narendra Modi)在近期 的演说与政策执行上,清楚表示,印度目前需要以出口制造、公共基础和都市建设为导向的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印度将从目前的服务业导向转为东亚国家的增长模式,改以大量的劳动力与资 本带动经济成长。若印度此项计划成功,很有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之际,像印度这种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即有机会成为制造业中心。今年3月,印度 的制造业出口达到800亿美元,占商品出口总额的65%以上。这也使印度成为和巴西、泰国、马来西亚一样的制造业出口大国。和10年前相比,印度的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程电子和化 学产品(包括药品和制药业)成为两大重要的出口行业。在过去3年里,印度的化学产品出口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在2005年至2006年期间,印度的汽车出口突破20亿美元大关。汽车零部件行 业的发展更为迅速,1998年至2006年期间的增长率达到28%。去年,印度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销售额高达100亿美元,出口达到18亿美元,预计到2014年将实现400亿美元的销售额。很多大型跨国 公司均已在印度建立生产基地。印度本国企业也纷纷扩大规模,以满足来自全球各地的需求。丰田在印度的合资企业丰田-基洛斯卡公司把汽车零部件生产外包给班加罗尔的工厂。福特汽车在 金奈有一个出口拆装设备和汽车零部件的工厂。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马鲁蒂公司与欧洲市场建立了供货关系。在棉纺织品和服装行业,印度供货商现在已经具备了一体化生产能力。在硬件 制造行业,印度拥有世界最大的光盘和其他光媒体存储产品制造商莫泽贝尔公司。还有人预计,LG印度公司(手机和其他耐用消费品生产商)将有望成为LG公司在全世界的出口中心,以迎合西 亚和非洲的需求。作为亚洲的制造业中心,印度拥有几大优势。首先是国内的钢铁、铝和水泥行业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印度制造业的生产质量和工程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印度制药 企业已经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等国际机构的承认。廉价劳动力仍然是印度制造业的一个相对优势。印度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年薪还不 到4000美元,而在美国为3万-4万美元。在过去的两个财政年度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约为9%,大大高于上世纪80年代的5%。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将成为推动印度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关键 。
对于中国来讲,中印关系具有合作共赢的现实战略性。毕竟,中印两国山水相邻,人口众多,都面临着迫切的和平发展任务,而且在破除不公平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有着共同使命 。现实是中国是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则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刚刚成立的金砖五国开发银行,总部设在上海,首任行长则由印度人担任。这代表了金砖五国经济合作的新 水平。缺乏资金和基础设施落后的印度,中国也是重点“引资”的对象。而当拥有25亿人口的中印在冷静的现实主义与良好意愿的基础上开始合作,将对改变全球权力平衡产生重大影响,并 最终实现尼赫鲁畅想的“亚洲世纪”。美国国际问题研究学者约瑟夫·奈曾经写到:“现在流行说冷战后的世界从权力政治时代向地缘经济时代发展。这种陈词滥调反映出分析的肤浅。政治 与经济相联系。国际经济体系依赖于国际政治秩序。”但是,事实是在当今世界地缘经济的变化正在推动地缘政治的变化,霸权稳定论的时代显然已经过时了,代之而起的只能是民主和平论 与国际政治民主化,对此如中国主席习近平所讲,“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