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仰:国际标准与中国利益

作者:刘仰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240
    国际标准是当今中国社会经常会用到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并不很精确,常常与国际原则、国际惯例等混在一起。有时候它是指国际上唯一的通行原则,有时候是指多个国际标准中的某一个,有时候也指美国标准或原则。国际标准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复杂,其中包含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内容。当今中国社会在使用“国际标准”或类似“国际标准”的概念时,常常显露出一种不由自主的惯性心态,即:国际标准是公正合理的;国际标准是文明的象征;要走向现代化,就要遵循国际标准;不符合国际标准,就是落后;等等。
    由于世界各地的交流越来越多,世界一体化且不管其优劣之处,世界范围的交往,的确需要相对统一的国际标准,这一点不容否认。但是,所谓国际标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实也不容忽视。对于这个问题起码应有的重视,在当今中国是比较欠缺的。打个比方,一个国家的普及教育一般都有国家通行的课本,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认为课本里的内容都是绝对正确的,甚至连不少学生家长也这么认为。事实上,到了编订课本这个层面,我们就会发现,对于通用课本的内容,实际上是有很大争议的,否则也不会出现课本修订、增删的现象。当今中国社会对于所谓“国际标准”的认识,一般都处于小学生或学生家长对待通用课本的认识水平,即相信多于怀疑,甚至根本没有怀疑,只有相信。随着中国的不断成熟,这种心态的确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
    国际标准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国际标准并非绝对正确,经常也会有修正,对于这一点,当今很多中国人,包括精英阶层的认识是滞后的。例如,一些金融方面的国际通行惯例,我们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自己与国际社会的“差距”,拼命要快速赶上,认为自己变得与国际标准一样,就是向文明靠拢,就是被文明接纳的条件,而忽略了现行所谓“国际标准”、“国际惯例”是否真正合理,是否隐藏着很大的风险。这次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算是给中国人上了一课,我们由此有了一点新发现:金融领域所谓国际通行原则其实是有问题的。然而,对于金融领域“国际标准”的这种认识,并没有广泛地延伸到其他各个领域,很多人还只是认为,金融领域的“国际标准”在金融危机之后被怀疑、被修正,只是一个特例,继而认为,只要改改就行了,就可以继续成为通行的合理原则、规范标准。这种对“国际标准”的小学生心态,阻碍了我们对很多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也影响了我们对于国际标准的超前认识。
    其次,国际标准经常是有争议的,比方说WTO的某些条款,在世界各国都有争议。争议的原因在于,人们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于国际社会某些统一的标准、原则有不同的解读;或者在同一种解读之下,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会产生差异巨大的结果。实际上这也说明,所谓统一的国际标准,很多时候并不尽如人意。其他国家由于较早进入国际体系,对此往往有切身感受。而中国进入国际社会有一个中断,因此,跳过断裂带之后重新进入国际社会,由于心态上存在对西方的崇拜,使得急于接轨的人们针对所谓国际标准,往往只有理论评价,严重缺乏实际运作后的现实评价,因而显示出比其他国家更多的对于“国际标准”的迷信和崇拜。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能够切实理解其他国家对于“国际标准”等相关内容的不同意见,就会看到其中的本质,那就是,每个国家在“国际标准”面前,实际上都是在考虑自己国家的现实利益。而中国如今的状况是,对于接受“国际标准”、融入国际社会过于急迫,过于轻信国际社会的承诺,更多只看到进入国际社会的短期好处,忽视了“国际标准”可能对中国利益造成的长期性风险。
    第三,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国际标准”,虽然很多都挂着“国际”的字眼,事实上,大多数都是少数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因而从本质上说,所谓“国际标准”往往对制定标准的少数发达国家更有利,甚至有可能存在对于后发展国家的陷阱。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又有勤劳而智慧的民众,发展速度很容易超过其他国家。但是,如果我们对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陷阱没有任何提放的话,短期效益呈现之后,往往会发现我们的长期利益已经被套牢,我们的手脚已经被他人捆住。其中的关键在于,对于所谓“国际标准”,我们太像一个小学生看待通用课本,只有相信它,而没有成熟到可以想象我们共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地步。事实上,当今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我们的确应该尽快摆脱小学生的心态。对于别人制定的“国际标准”,不应该再有太多的崇拜之情,仅仅只是老老实实地遵守执行,而至少应该有共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觉悟,这个觉悟的基础就是更好地维护中国自身的长远利益。
    第四,从更加成熟的心态来说,中国还应该尽快树立这样的自信:我们中国人制定的标准,才是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标准。中国人常说要向美国学习,在我看来,向美国学习并不只是学习美国现有的东西,而更应该学习美国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国际标准”的心态。比方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所谓“国际标准”基本上是英国人制定的,美国很早就意识到英国人制定的“国际标准”对美国的利益并不合适,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趁着英国衰落的机会,美国想方设法地抛弃英国人制定的“国际标准”,用自己建立的“国际标准”取而代之。当年美国不支持英国人主导的“国联”,最终新创一个美国自己主导的“联合国”,实际上就是以美国为主体而制定了所谓“国际标准”。因此,中国向美国学习,更应该学习这种舍我其谁的心态。事实上,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都有这种主宰、影响周边地区的气概,只不过近一百年以来,对于自身文化过分贬低,对于西方文化的过度崇拜,导致我们已经忘记了曾经拥有的自信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刘仰
刘仰
著名文化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