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社会思潮的新变化
作者:
李瑞琴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646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社会思潮的新变化 |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李瑞琴 |
2011年01月24日09:45 来源:《党建》 |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经济发展深受困扰,民众生活水平普遍下降,社会不满情绪增加,因而各种思潮涌现并产生激荡。
向马克思寻求解决危机的方法,社会主义道路再次展示魅力
国际金融危机肇端伊始,俄罗斯共产党(以下简称“俄共”)即举行各种活动,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阐述对危机的认识,旗帜鲜明地指出其根源是新自由主义的泛滥。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指出,社会在期待新政策,现实生活不可抗拒地要求向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方式过渡。俄罗斯走出危机的根本方法在于,将剥夺来的劳动人民和人民国家的权力、财产和苏维埃国家,全部归还,走社会主义道路。
随后,俄共结合金融危机的后果进一步阐述其主张和思想。2010年3月,俄共中央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俄罗斯复兴的道路”。久加诺夫发表长篇文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其精神基础》指出,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的金融危机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精神危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成为人类社会走向进步的精神基础,社会主义是落入陷阱和死胡同的世界走出来的真正途径。
一些左翼学者也提出,大规模的危机已经迫使世界承认,最后的“官方”乌托邦——资本主义全球化梦想已经死亡,当前对全球化的责骂已远远超过了当年对苏联、共产主义的责骂。俄罗斯现在实行的政策,就是新的剥削人民的幌子,不仅是共产党,而且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和其他左翼政党,都应逐步帮助公众认清这种制度的危害行为,努力用马克思、列宁的方法解决危机。
在饱受危机困扰之下,俄罗斯社会各界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出现新的变化:资本主义制度受到质疑,共产主义则越来越引起重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幻想逐渐破灭,共产主义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与此相印证的是,自金融危机以来莫斯科主要书店的销售业绩显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受到异乎寻常的欢迎。自2009年2月起,每套价格高达900卢布的《资本论》进入俄罗斯畅销书之列,并很快占据了榜首位置。目前,俄罗斯又出版了4种简本和改编本的马克思著作,市场需求依然很强烈。
对比苏联剧变前后社会现实的巨大反差,批判资本主义的危害
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下,俄罗斯社会回溯历史,对比苏联剧变前后国家各项经济发展状况,更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危害。寻求符合俄罗斯实际的国家发展道路,成为俄罗斯社会思潮的一个重要特点。
民众普遍认为,是俄罗斯推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俄罗斯20年来的经济持续低迷和危机时期的大幅衰退。一些文章指出,苏联剧变以来俄罗斯从叶利钦到梅德韦杰夫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始终处于低迷状态。现在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方食品供应商的意愿,现代社会的道德状况更是全面退化。所有这些麻烦,其根源即在于推行了资本主义制度。
一些学者指出,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俄罗斯经济危机是继1998年的大灾难后,当代俄罗斯第二次陷入全面的经济灾难。为什么在没有任何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在稳定的环境下,俄罗斯降临如此大的灾难?这只能是因为统治者摧毁了苏联文明,将所谓的市场民主和虚无缥缈的全球主义引入俄罗斯的结果,是大规模的“私有化”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推行资本主义导致俄罗斯过度依赖外部市场,成为别国原料附庸,不可避免地遭受世界危机的冲击。俄罗斯在“现代化”的幌子下,隐藏的是经济和政治的衰退和崩溃。
对斯大林重新认识,肯定性评价逐渐增多
近年来,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的肯定性评价一直呈增加趋势,同时出现了新的特点,即除了肯定在斯大林英明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苏联得以强大和繁荣等之外,对于曾经否定甚多的农业集体化、工业化也开始理性思考,并探讨其举措的历史必然性,从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上给予历史肯定。
一大批思考文章相继推出,结合俄罗斯当代迫切的经济现代化问题对斯大林历史功绩作出总体评价。2010年3月,题为《超级大国的建筑师》的长篇文章指出: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斯大林建立了完整的苏维埃社会制度及其政治、社会、经济的体制和原则,调动了一切外部资源加速实现了国家工业现代化,在新的世界战争的形势下防止了西方列强反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苏联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基础。这些评价充分肯定了斯大林建立的苏维埃社会制度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不仅具有爱国主义的立场,而且在当前俄罗斯寻求新的实现国家经济现代化的时期,肯定斯大林对于国家道路的选择也有重要意义。
社会各界对斯大林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也开始出现肯定评价。一些学者撰文认为,斯大林并没有消灭俄罗斯的农民,而是保存了它。就像其他国家一样,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是注定要走向现代化的。如果西方为现代化支付的是农民阶级事实上的消失、农民边缘化和无产阶级化,那么在苏联不仅成功地进行了农业现代化,而且还保留了一个新形式的集体农庄的农民。真正给予俄罗斯农民打击的是发布了消灭集体农庄命令的叶利钦。在改革中,为了消灭集体农庄,叶利钦利用国家进行宣传,把集体农庄描绘成无利可图的、“不正确的”、“极权主义的”、“反文明的”农业形式。而集体农庄消失后,农村却陷入了退化和灭绝的境地。这些见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的意愿,即希望通过反思历史,客观评价以往被抹黑的斯大林模式及其发展举措,从历史深处寻找答案——俄罗斯该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
2010年初,围绕关于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盛大阅兵式上是否悬挂斯大林照片,俄罗斯社会各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因为,这将是苏联解体后斯大林的形象首次在正式节日中亮相。以俄共为代表的左翼力量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人们在这一天把斯大林看作是一个“缔造者、思想家和爱国者”。一些学者也指出,如果不提斯大林的名字,卫国战争的历史将是残缺不全的,是被歪曲的。这一争论不可避免地折射出俄罗斯社会不可阻挡的对斯大林的肯定性评价,而且随着俄罗斯现代化步伐的推进,斯大林时期创立的苏联社会主义功绩也将越来越成为当下俄罗斯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
民众不满政府反危机举措,抗议频频
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以来,俄罗斯社会频频出现抗议政府反危机不利、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等示威活动。2009年1月末,符拉迪沃斯托克爆发了3000多人的游行,不满普京处理经济危机的手法和俄国现今的政治状况。2009年3月,抗议人群在莫斯科市内游行,他们喊着“驱逐普京”、“创造另一个俄罗斯”的口号,焚烧总统梅德韦杰夫等人的肖像。
进入2010年后,俄罗斯更是连续出现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活动。加里宁格勒万人游行,抗议公共住房收费和各项服务费上涨,要求取消外国品牌汽车进口限制性关税。莫斯科特维尔斯卡亚街附近一个广场上数千人参加示威活动,他们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不断上涨表示抗议。3月20日,俄罗斯50多座城市再次爆发反普京示威。示威者对政府的诉求空前广泛,从环境污染、公路收费到高房价,抗议本轮金融危机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下滑。
从总体上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当前俄罗斯社会对社会主义、苏联、列宁和斯大林等的评价依旧莫衷一是,对立和冲突的观点依然存在,但近年来这个评价的曲线,从纵向看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评价力度不断深远至高;从横向看,从俄共及普通民众,到学者、政治家、再到国家和政府,肯定性评价的覆盖面越来越宽泛,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可小视的社会主流思潮,已经上升到了国家行为并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复辟了资本主义的俄罗斯社会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批判,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及其对人类社会规律性的揭示;而且,历史越是久远,人类社会越是处于重大时刻,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愈益灿烂夺目。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