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作者:黄河故人 来源:黄河故人 2024-07-17 512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约里奥·居里,1935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留在美国吧,我们会给你工作上需要的一切东西。”

“不”

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Jean Frédéric Joliot-Curie),生于1900年3月的法国,他原姓氏为约里奥(Jolio),结婚后改了联姓。这在法国并不算一个很特别的情况,大家熟悉的球星姆巴佩也是联姓,叫基利安·桑米·姆巴佩·洛坦(Kylian Sanmi Mbappé Lottin),没出名以前他用Mbappé Lottin,出名以后改用了Mbappé,可能是商业原因,毕竟单独一个词读起来上口嘛。

本文将有多位在课本上经常出现的科学家,他们那拗口的名字,曾经消耗了我们大量的草稿纸和头发,希望阅读的时候不要唤醒当年痛苦的记忆。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为了上口,本文还是称他居里女婿,中国人不习惯出现一大堆复杂的人名,名字和本人对不起来)在当年的法国,是一个比较特例的科学家。他的父亲亨利·约里奥(居里亲家公),是巴黎公社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战士之一,他甚至在撤退的时候还带着自己的枪逃到了比利时;他的母亲(居里亲家母)也是巴黎公社的同情者;居里女婿的老师朗之万是1944年入党的法共,之所以这么晚,是因为他一直被软禁;居里女婿自己在1942年最危险的时候加入法共;他的中国学生钱三强、杨承宗都是中**员,他还有个学生是苏共党员;居里实验室里面有很多法共,其中钱三强帮着带的博士中有两个就是。当时在法国有个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暗中反抗纳粹组织,居里女婿是领导人之一,而且他还力主和其他的抵抗组织建立统一战线。居里女婿一家基本打满全场,只是在德国失败前夕,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他的妻子,也就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才带着孩子离开巴黎躲了起来。

居里女婿的成长路线,在很长时间内丝毫看不出他有拿诺贝尔奖的能力。他的出生本身应该就是个奇迹了,那一年他父亲57岁,母亲45岁,他是父母的第七个孩子。读书时也看不出来有多好,中学上的是当地的公立中学,中学不注重科学,居里女婿也不爱学习,相比较而言,足球踢得倒是不错。他对自己的人生也没多高要求,只求做一个化学工程师,而这一过程还因为一战要参军入伍而打断了。好在他入伍那年,是1918年,一战马上就结束了,他提出暂缓兵役的请求并获准,以便他继续学业。

居里女婿的目标是巴黎理化专科学校,毕业成为一名化学工程师,他成功了,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Paul Langevin法共,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有朗之万动力学及朗之万方程)。两人有着相同的出身和政治倾向,很快就成为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居里女婿进入大学后,不是没有产生过转换到科研道路的想法,但是他不是巴黎高师的,走这条路线并不容易,类比走高端的科研路线别人默认是北大的,你一个北工大的就别凑热闹了。在网络的世界里,工程师是一个充满潜力的职位,就像现实世界里的图书管理员一样。工程师在那时候,读完本科就够了,想走科研道路,就得读个博士出来。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1 这是1946年,朗之万把他的法国科学院院士大宝剑送给自己的学生居里女婿,不久他就离世

郎之万也不看好他的前景,要进这个圈子,得做几件轰动一时的事情才行。居里女婿有个好朋友皮卡尔,朗之万把居里女婿推荐给了居里夫人的实验室,把皮卡尔留在了自己的实验室。这个皮卡尔,不知道和那个科学家冒险家皮卡尔家族是不是同一个皮卡尔。

居里女婿进入实验室的职位是助理实验员,并不是科学家。不知道怎么解释他的这个工作情况,大致可以理解为是执行居里夫人的实验工作,并不允许提出自己的思路。当然,事实上的他进入居里实验室之后如鱼得水,很快在事业上锋芒毕露,并且几年后就把居里夫人的大女儿伊莲娜·居里娶回了家。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2 这是居里女婿和小居里夫人。找不到照片时间,但应该是结婚前后。因为居里夫人最后几年,就是小居里夫人在主持实验室,很忙了。后来他们各自主持一个实验室,夫妻在一起做实验的机会几乎没有了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记得居里夫人给女儿玩金质奖章的故事,虽然《读者》《意林》之类的杂志给大家灌了不少毒鸡汤,但是这个故事却是真的,只是让孩子玩奖章的是居里先生,因为当时居里夫人身体不好,奖章是居里先生去英国领回来的。玩奖章的小女孩就是伊莲娜·居里,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她玩的奖章是戴维奖章。戴维奖章是铜制的,看起来有点像个钱币,当时还只有几岁的小居里夫人玩的很开心,在她爹看来,这孩子很喜欢这个大钱。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3 就是中间这个小姑娘,那时候二女儿还没有出生

戴维奖章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它是英国皇家学会29个奖项之一。在居里夫人的那个时代,获得戴维奖章的有很多化学届的祖师爷,比如门捷列夫门大爷(元素周期表背过吧),比如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范特霍夫(碳的空间立体结构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居里夫妇拿的也是这个奖(没错,居里夫人两口子镭方面的贡献拿的是化学的戴维奖)。在诺贝尔化学奖还不是理综奖的时候,戴维奖章算是诺贝尔化学奖的前置了。当然也有后置的,1915年研究叶绿素的里夏德·威尔施泰特1932年才拿到戴维奖章。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 4 戴维奖章,很明显是铜的,也没镀金。不是鸡汤文章里的金质奖章

那为啥拿了化学类戴维奖的居里夫人两口子被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授予的是诺贝尔物理奖呢?这是因为那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给了另外一个整掉了大家头发的人阿仑尼乌斯(阿仑尼乌斯方程),阿仑尼乌斯的诺贝尔奖是靠电离理论拿的,他们家是智商改变人生的典范,他爷爷还是一个农民,他父亲就已经在大学谋得了一个职务,到了阿仑尼乌斯25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论文评级第四等,勉强通过,就是他拿诺贝尔奖的工作,答辩委员会可能觉得他的论文就是一坨翔。阿仑尼乌斯的伯乐是奥斯特瓦尔德(就是那位因为哲学观点而被革命导师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评主义》一书中,和马赫一起冠以“伟大的科学家,渺小的哲学家”的科学家),学物理化学的倒霉孩子们一定还记得他的名字。有趣的是,千里马拿的是1903年的诺贝尔奖,伯乐拿的倒是1909年的诺贝尔奖。“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类似的还有居里夫人1903年拿的诺贝尔奖,但她的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莫瓦桑直到1906年才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被莫瓦桑PK掉的,则是一位更伟大的科学家,大名鼎鼎的门捷列夫,当时瑞典皇家科学会中有10名委员具有投票资格,其中4人投给了门捷列夫,5人则投给了莫瓦桑,一人弃权,门捷列夫遗憾地与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失之交臂,更为令人扼腕叹息的是,1907年门捷列夫就因病逝世了,诺贝尔奖的名单里,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说道居里夫人的诺奖,那就不得不牵扯出另一个有趣的事情。法国人在1902年就已经为居里夫妇提名过一次了,但那届诺奖最终给了德国人费雪(赫尔曼·埃米尔·费雪,德语:Hermann Emil Fischer,德国有机化学家。他在理论上搞清了葡萄糖的结构,还确定了咖啡因、茶碱、尿酸等物质都是嘌呤的衍生物,合成了嘌呤。1902年,费雪因对嘌呤和糖类的合成研究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然而在第二年,法国人莫名其妙的把居里夫人给拿掉了。这次提名是20名院士联合提名,但是有资格的只有四个,执笔人是庞加莱,没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个庞加莱(法国数学家、天体力学家、数学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另一个有资格提名的是居里夫人的老师李普曼。所以,这就成了一个很让人挠头的事情,为啥去年提名了居里夫人的庞加莱突然不提了,而且居里夫人的老师也没提出反对意见。居里先生知道后,立刻提出反对意见,居里夫人绝不是一个实验助手,发起研究、构思实验、理论提出,都是居里夫人的贡献,但这一错误还是没有得到纠正。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5 居里夫人两口子在实验室,照片质量太差很怀疑是辐射导致的。这间所谓的实验室其实并不是实验室,以前是解剖尸体的房间,能找到一间实验室已经很难了,何况他们也不怎么信教

纠正这一错误的是瑞典人,先是瑞典数学家约斯塔·米塔格-莱弗勒(诺贝尔传说中为啥没数学奖的那个数学家就是他,其实根本没那回事,他私生活检点的很)质问庞加莱,他俩是好友,庞加莱的回信确认了居里夫人的贡献;然后是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神操作,本来居里夫人不在提名名单里,但是一位物理学家想到了一个变通,前一年有一份提名居里夫人的信寄到时已经过期了,于是就被他们拿来当做了1903年的提名,诺奖委员会终于成功的给居里家发了个诺贝尔奖。(上帝他老人家松了口气,我的快递可算送到了,但是怎么他家孩子的诺奖快递更难送,帝哥泪奔)。瑞典科学家们是很严谨的,比如诺贝尔本人虽然是瑞典人,但是他因长居海外,没有瑞典公民身份,于是他成了瑞典科学院外籍院士。

居里夫人一家和贝克勒尔关系相当一般,大概就是今天的我家三代红贵和你一人小镇做题家的关系。这个事情加上居里夫妇身体不太好,所以他们没有一起领奖。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6 这是独享另一半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奖金的贝克勒尔。

贝克勒耳的祖父安东尼·贝克勒耳(Antoine Cesar Becquerel,1788—1878)是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物理学教授,擅长电磁学,研究领域广泛,涉及矿物学、测量学以及化学等方面,对磷光也很有研究。父亲爱德蒙·贝克勒耳(Edmond Becquerel,1820—1891)接任物理学教授,是欧洲的固体磷光专家。亨利·贝克勒耳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也成了出色的物理学教授,1891年继承了父业。祖孙三代都是知名的科学家。贝克勒尔在那时候已经快当上法国科学院的副院长了,在法国科学院影响力很大,而居里先生为了能当选院士,低声下气要去这些院士们的办公室那里敲门做自我介绍,讲解个人工作,以求得一票。居里先生倒不是很着急这个法国院士,他着急稳定的经费,做镭的研究已经快穷死了。居里家后来的镭学实验室,也主要靠外界捐款,不怎么指望法国国家给的经费。

居里先生一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草根,居里先生的母亲是伯努利家族的后代。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7 这是居里先生一家,这时候居里先生还是光棍。前排是居里公公和居里婆婆,后排是居里大伯哥和居里先生,居里先生是手扶头那个

居里女婿则是严格意义上的草根。居里女婿在科学家群体里也是少有的动手能力强的,能自己开车床加工零件,因此他对同样动手能力强的中国学生钱三强很欣赏,钱三强是小居里夫人的博士生,但是和居里女婿更熟。

把居里夫人当成居里先生的助手,认为她蹭了一个诺奖,是当时很多人的心态,尤其是法国人。好在居里夫人用第二个诺奖狠狠地堵住了这些人的嘴。但是有的人并没有如此强大,比如小布拉格。

布拉格父子是一起获得诺贝尔奖的,当时小布拉格只有25岁,这难免让人,尤其是中国人想到这里面父亲提携儿子的裙带关系,学二代。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 8 小布拉格

其实大家都错了,获得诺奖的工作里,儿子是贡献更大的那一个。爸爸老布拉格擅长实验,儿子小布拉格擅长理论,22岁的儿子发现了父亲研究中的错误并给了正确的方向,儿子才是布拉格定律的首创者,在剑桥作报告的也是儿子。但是由于小布拉格的成就与年龄之间的反差如此之大,以至于同时代太多的人把他当成了后起之秀,比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哪怕是自己的爹老布拉格反复强调儿子才是重要的那个也收效甚微。更可气的是他的学生沃森(DNA双螺旋发现者沃森,1962年与莫里斯·威尔金斯、弗朗西斯·克里克三人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这么认为。小布拉格并没有因为自己光芒暴露的太早而遭到上帝的妒忌,他后来做到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他牵头建立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共产生了12位诺贝尔奖得主,还有另外 11位诺奖得主曾经在其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过。在看到儿子做上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之后,老布拉格才安心去见了上帝。

人类的观点和想法是容易两极分化和震荡的,自从居里夫人第二次获得诺奖之后,人们又出现了另一个极端认识,即居里先生是蹭的居里夫人的诺贝尔奖。这都哪里跟哪里啊!实际上,居里先生在镭的研究工作中贡献很大,在投入这项工作以前他的工作也卓有成就,并直到今天还在造福我们。一个是压电效应,大家家里的燃气灶台和一次性打火机都以此为基础;另一个是居里点,大家家里的电饭煲就用这个技术,前几年和圆珠笔芯钢同样被爆炒的热水壶控温片,应该也是。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9 我们每一个人在用电饭煲焖米饭的时候,都在享受居里先生的

学术成果

居里先生和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他们没有采取鸡娃教育,窃以为根本不需要,人家娃强大的遗传基因在那里。外表强大的居里先生其实是一个有着忧郁诗人气质的科学家,相反外表柔弱的居里夫人反而更意志坚定,在镭的研究工作中,居里先生几次想要放弃,是居里夫人抗住了压力,要知道,居里先生比居里夫人大9岁,两人又晚婚晚育,能扛住这个压力颇为不易。两个女儿基本都遗传了母亲的相貌,但是大女儿更多遗传了父亲的忧郁气质,二女儿则遗传了父亲的艺术天赋。

居里夫人虽然在科研上拥有强大的意志,但生活中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她生了两个女儿,生老大时无处不在的喜悦和生老二时无处不在的烦躁,都留在了她的日记里。这一切被二女儿,也就是让她烦躁的那个,写在了母亲的传记里。生大女儿那个月花超支了,记在日记里;喂奶、换衣服、洗澡、娃体重轻了的担心,自己忙不过来,要公公帮着带孩子,都和生活中的大家没什么不同。至于科研经费不够带来的闹心,也是一样的。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10 右边就是来帮着带孙女的居里公公。在移葬先贤祠以前,居里先生两口子和父亲是和葬的。居里先生车祸去世的消息也是老人忍着丧子之痛告诉居里夫人的。居里夫人一生都清楚记得丈夫头骨碎裂的数量,16片。

已经跑题这么远了,那就继续跑一会吧,反正跑题已经是习惯了。

科研道路,一路顺风和一路磕磕绊绊斗是正常的,静心工作,努力前行,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就好。

比如格雷.西门扎,2019年生理与医学奖,他的博士论文换了三次课题,换到第三次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年了。玛丽亚·格佩特-梅耶,居里夫人之后的第二个女性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在嫁给美国丈夫约瑟夫·爱德华·梅耶之后移居美国,长期拿不到一个教授的职位。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 11 迈耶夫妇,比较郎才女貌兼女才郎貌

再说个诺奖的八卦。众所周知,在合成氨上取得重大贡献的德国化学家哈珀因为一战时候的化学武器问题饱受批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同样是诺奖获得者的化学家格利雅一战时候也在法国研究光气,格式试剂,做有机的都还记得吧。哈珀因为合成氨广泛用于炸药也被诟病,但是世人却忘了实现氨制硝酸才是关键,这人是咱们前面提到的1909年的诺奖获得者,物理化学之父奥斯特瓦尔德。奥斯特瓦尔德是拉脱维亚人,曾任里加大学教授,后在德国工作并入德国国籍。

要说一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生命的诺奖得主,还得说是居里夫人和小居里夫人,他们的X光机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已经不可考证。当然,那时候的小居里夫人还不是夫人,才是个女中学生而已。

已跑题太久,那还是回来吧。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被大家经常称为小居里夫人的,如果不特别说明,一般说的是大女儿伊莲娜·居里,毕竟二女儿艾芙是居里家唯一一个没有领过诺贝尔奖的人。艾芙的丈夫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领过诺贝尔和平奖,艾芙结婚的时候已经48岁了,超级晚婚。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 12 居里二女婿,二战后美国驻法大使,得算法国太上皇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 13 艾芙·居里,居里家的二女儿,唯一一个没领过诺贝尔奖的人,

但是活了103岁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 14 这是姐姐伊莲娜·居里

一眼看上去就是亲姐妹,但气质的差距就这么大。也许这就是艺术生和理工科女生的区别。

但是,其实姐妹俩都继承父亲的艺术气质多一些,性格的坚韧则随母亲多一些。居里夫人在她那个时代,对女儿们的教育是很大胆的,一个是放手让他们按自己的兴趣发展,另一个是不强制她们上小学,主要是几个科学家们自己上课,最后为了参加会考,这些科学家们才把孩子送去学校。这几点大家在《读者》《意林》上应该都看到过,但是还有一点是这些毒鸡汤杂志不告诉你们的,居里夫人从不干涉孩子们对宗教的态度,居里夫妇本身就不怎么信宗教。这可能也是小居里夫人择偶时候选择了信奉唯物主义的居里女婿的原因。

作为从底层拼搏上来的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实验室对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学生都持开放态度。居里夫人自己带过的中国学生就有劳君展、郑大章、施士元,其中郑大章、施士元是博士。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 15 右为劳君展

劳君展名气不大,但是她参加过的一个社团名气很大,她的女婿名气也很大。她参加过的那个社团叫新民学会;她女婿叫邓稼先,为中国的核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5年底,在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劳君展夫妇和另一对同学魏璧夫妇,买了十几只火腿、12块怀表、30多双鞋托北平的地下党送往陕北。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16 这张照片很多人都见过吧。中间那个叉腰黑衣服的高个子大家都认得,右边第二个不起眼的女生就是邓稼先的岳母,居里夫人唯一的中国女学生,劳君展。

其实,我一直觉得邓稼先的情况,家里多少是能猜到一点的,毕竟他岳母是前辈。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 17 施士元先生

施先生看着挺文质彬彬的,但是大家记得《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吧,他当时就在那群学生里面,那群学生里还有个侥幸脱险的是后来的陈毅元帅。

施士元考了公费留学去法国读博士,国家出钱,但是导师自己联系,他就联系了居里夫人。简历是周三投的,面试通知是周五发的,面试是周六进行的,面试通过,笔试还给免了。“在科学上,我们不应该注重人,看他是从哪来的,而应该看重他所做的事。”居里夫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居里夫人的实验室用人并不忌讳出身,只看能力,远近高低都用。居里侄子,即居里先生哥哥的儿子,也曾经在居里实验室工作。

四年公费留学期满,施士元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居里夫人留他工作,但施士元打算回国,顺便了解一下苏联。施士元回国后一年,导师居里夫人去世。他的学生里,最有名的是吴健雄。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 18 郑大章先生

另一位居里夫人的中国博士生是郑大章先生。郑先生往往被人忘却,是因为他既没有国内的师承,也没有国内的学生。如果大家还记得一部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那里面有一些戏特别少的学生,是真跑过去学习的,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便是郑大章先生,他是官三代,没有勤工俭学的烦恼,老老实实念书学习。

电影《投名状》里,舒城城破,有人因为背约杀降而大悲愤,历史因清军这次背信弃义的杀降愤怒的人很多,中国官员之一便是郑大章的爷爷,淮军将领郑国魁,他是接洽谈判的人,算是指苏州河为誓吧,洋人则是戈登。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19 郑大章的爷爷,历史上应该是里面刘德华演的那个角色。

他是和太平军谈判的那个。

在法国已经找到一份教职的情况下,因为严济慈的一封信,认为放射化学对于将来的中国有大用处,就改投居里夫人门下读了博士。因此郑大章在国内没有师承,而且回国后也没来得及带学生就去世了,只带了四个助手,其中之一是杨承宗。杨承宗的导师是小居里夫人,那句“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就必须要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就是杨承宗从法国带回来的,对他说这句话的是居里女婿,小居里夫人的丈夫,居里女婿在法国被占领前,还专门申请了个原子弹的专利。

(居里女婿:你可算想起我来了,开头提了我一句,5000多字都出去了,才想起主角来)

居里女婿和小居里夫人两个人走到一起还是蛮有意思的。居里先生比居里夫人大九岁,但是小居里夫人则比丈夫大了三岁。居里夫人两口子性格很相近,但是小居里夫人两口子则完全反过来。小居里夫人沉默坚定如冰,居里女婿则是热情似火,一个不爱社交爱呆在实验室里,另一个则在科研工作之外是一个社交恐怖份子,优秀的社会活动家,马克思主义分子。

居里女婿的父亲我们前面说了,是巴黎公社最后的战士,他的导师朗之万则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工人家庭里走出来的科学家。那个时代做科研要自己找钱或者自己出钱的,朗之万先生有些工作在英国做的,还不差钱。大概在1910年代的一位欧洲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为了照顾他的一个穷鬼美国留学生同学,两人约定轮流买试剂,他负责排班,他买硝酸银之类的,美国留学生买硫酸之类的。朗之万的父亲好像也是巴黎公社的,但不好考证,中英文资料里没有,估计得找法文。居里女婿去过苏联,按时间算,应该和施士元先生刻意经苏联回国时间近似,而那时候从法国回国,一般人的选择是坐船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东南亚再回国。

朗之万曾经告诫自己的学生居里女婿,不是巴黎高师出来的人,想打进科研圈子,要做出点东西来才行。结果他就真的搞出了点东西,顺便把老师的女儿娶了回来。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20 朗之万是居里先生的学生,他是1944年加入法共的。朗之万有两个中国学生,一个是后来的中科院院长严济慈,一个是中科院声学所所长汪德昭。汪德昭还是解放战争期间给卫立煌传话的联络人。

这点东西可是不小,每个人提起居里女婿两口子,都会想起上帝给他家送诺贝尔奖送了三次的故事。一次是1931年的中子,他们已经观测到了中子的存在,但就是没往那里想,就这样错过;第二次是1932年的正电子,但是他们把轨迹的方向弄反了,再次错过;第三次是稳定的人工放射性,这次上帝这个快递员终于完成了任务,你说这一次次的,上帝好像不让他们获得诺奖不罢休似的。在确认了女儿女婿的工作后,居里夫人认为他们必将获得诺贝尔奖,可惜居里夫人没有等到这一天,同年居里夫人去世,第二年女儿女婿获奖。今天大家看到元素周期表后边那些奇奇怪怪的元素,都来自居里女婿他们的这项工作。当然相比较中子的发现,这个发现的价值还是低了一点。他的这种懊悔,后来还对钱三强说过。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21 小居里夫人两口子在领奖 难得有小居里夫人穿礼服的照片,后面那个斜着身子的是居里女婿,不是工作人员。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22 这是第一届索尔维会议,你能很轻松的找到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23 这是1933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右边第二个坐着的是小居里夫人,和她母亲的位置一样,背后是居里女婿

大家都知道一个炸毁德军重水工厂的事情吧。这件事在60年代曾经被拍成了电影《雪山英雄》,当时他们炸毁了德军占领下的挪威重水工厂,给德国的原子弹计划带来重创,当时他们一共炸毁了450公斤的重水,这几年又翻拍了一部电影《重水之战》,这件事也在各种视频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各种介绍特种部队和核武器、二战方面的视频文章里被反复提及。他们为什么要去炸毁这个工厂呢?当然是因为工厂里有重水,但战前这工厂就没有库存吗?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24 这就是挨炸的那个工厂

有的,这家工厂有法国人的股份。如果大家稍微关心一点不那么引人注目的热闹情节,就会找到有一位法国银行家,利用他在这家工厂的影响力,把库存的167公斤重水提走,迫使德国人必须从头生产。

然后,大家在《读者》《意林》以及各种宣传上看不到的是,这位银行家把重水运到了法国,藏在了一座监狱的牢房里。

但是,大家更难看到这些重水之后的去向,以及是如何做到的。这些重水运到法国后,这位银行家找到了居里女婿,以及当时和居里女婿一起申请了有关原子弹专利的两位科学家,他们分别是哈尔班(Hans Heinrich von Halban,1908 –1964)和廖·科瓦尔斯基(Lew Kowarski,1907 - 1979)。

前面说了,居里夫人的实验室有教无类,哈尔班是德国犹太人,科瓦尔斯基是苏联犹太人(这个姓应该是波兰人,但当时的世界上毫无波兰),居里女婿让哈尔班和科瓦尔斯基带着他们的实验记录、论文、1克镭和26桶重水(当时世界全部的重水库存)逃到了英国。

英国政府邀请他们到剑桥大学继续他们的研究,哈尔班和科瓦尔斯基的部分关于建设核反应堆的论文在查德威克的建议下因当时不适宜发表而封存。英美政府决定合作发展原子弹后,哈尔班1942年被英国政府任命为加拿大蒙特利尔实验室负责人,蒙特利尔实验室是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后来科瓦尔斯基也来到蒙特利尔实验室。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25 他们建的这个核反应堆曾经出过一次事故,为了处理这次事故,一个美国海军少尉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辐射剂量。现场的人只希望他能活到第六分钟,但是他活了六十多年,还当了一任美国总统。他都临终关怀好几回了,送走了好多同龄人和后来人,这人就是吉米·卡特。

送走战友、科技资料、重要原料之后,居里女婿返回巴黎,决定留下来为《马赛曲》而战。

当居里女婿返回巴黎时,意外地在实验室的门外见到了一个人,一个本来应该已经离开法国的人——他的学生钱三强。当时的钱三强衣食无着,只能回到巴黎碰碰运气,谁知道意外见到自己的老师。钱三强也很诧异,没想到国宝级的科学家居然留下了。他知道自己导师的政治倾向,留下来会非常危险。其实法国战前有三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除去已经离世的居里夫人和莫瓦桑,萨巴蒂埃(因发明有机化合物催化氢化方法的贡献而与F.-A.V.格利雅共获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也没走,但是萨巴蒂埃当时都快80了。【这里插一句,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也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拼杀,而且他还是在前线,从1941开战打到1944年,大概是上帝实在看不下去了,觉得给人类送个天才不容易,安排他受伤退出战场。普罗霍罗夫与巴索夫以及美国的C.H.汤斯共同获得196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在1959年获得列宁奖金,并四次获得列宁勋章。】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26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普罗霍罗夫,你想和他讲文还是讲武。讲武他在东线打了三年,讲文他有诺贝尔物理奖。讲英语你都讲不过他,他母语是英语。

返回巴黎后,居里女婿很自然的受到了德国人的审问,以他的智商,应付几个德国兵,简直是小菜一碟。当时留在法国做地下斗争的法共党员很多,其中还有一些巴黎大学的教授。居里女婿从未谈过自己二战期间在巴黎的地下斗争情况,都是别的战友记述的,比如为游击队隐藏和运输炸药,比如在实验室为游击队制造炸药,虽然德国人就在实验室门外站岗,虽然实验室的主要事情都要向主持工作的德国人(这人曾经是居里女婿的助手)汇报。这一切有钱三强的亲身经历为证,钱三强当时做了不少化学方面的工作。这是钱三强第三次在居里女婿实验室之后的事情。

第一次是读博士,第二次是答辩完了跑路没成功。钱三强是在德国突破马奇诺防线的同一时间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他跑路比今天的博士们还快,答辩完事就往马赛跑,直到他在半路被德国坦克追上,德国人在问清楚他是从巴黎跑出来的人之后,就让他再返回巴黎,回到巴黎,就和老师居里女婿重逢了。

重逢之后,钱三强在巴黎呆了一段时间,1941年底终于有机会回国,然后,大家都知道,太平洋战争爆发了,这下又给困在了里昂。

有了困难找导师,这一次他又找到了小居里夫人,小居里夫人又一次把他安排去了居里女婿那里,这时候的居里女婿,已经是法共党员,钱三强有所察觉,但假装不知道。居里女婿安排钱三强帮他带两个博士,这俩博士也是法*的。钱三强倒也没啥意见,因为他已经是中国*的了,入党介绍人旅法支部的孟雨,孟雨当时在巴斯德学院做技术员,巴斯德学院和居里女婿主持的那个实验室是一个大机构的不同部分。钱三强结婚的时候,孟雨也出席了,当时的秘密身份是中共巴黎支部的副书记。孟雨是1920年那批勤工俭学的中国人之一,一直在法国工作,等他终于回到国内时,已经是1950年了,这三十年,可谓沧海桑田。

经孟雨介绍入党的还有一个人是画家李风白,李风白的另一个身份是毛选法文版的翻译者,和妻子戴妮思一起,李风白是教员的学生,他读小学时的班主任是萧子升,萧子升经常拉好友毛过来上课,你是不是想起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27 萧子升是这张图上唯一一个和别人走了不同路线的

1921年6月,教员、何叔衡、萧子升一起坐船前往上海,路上他一直劝萧子升和他一起干,并表示只需要30年到40年,共产党就能改变中国。

李风白的另一个入党介绍人是吴新谋,钱三强的好友,数学家,在中科院数学所工作,方向是偏微分方程。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28 吴新谋先生,数学所有好几个解放前参加工作的大数学家,

他是其中之一

居里实验室里,除了为中国原子弹做出巨大贡献的钱三强、杨承宗,还有为英国原子弹做出贡献的哈尔班,为苏联原子弹做出贡献的斯科贝尔琴,还有德国占领巴黎期间的实验室的管理者根特纳(他曾是居里女婿的助手),根特纳是二战后美国务必要控制到手的核科学家之一。后来解放后,到苏联谈原子弹引进的时候,斯科贝尔琴帮了钱三强很大的忙;钱三强去德国访问,根特纳还一眼就能认出他。大家都知道钱三强要买设备,有关部门给了他一些美元,这些钱是经过了多少苦难才保存了下来,钱三强拿到手都发霉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笔钱由居里女婿帮他们买了各种书籍和设备。钱首先汇给了前面提到的李风白,李风白的妻子是法国人,不怎么引人注目,然后李风白把钱给了杨承宗,杨承宗拿着钱找到了居里女婿,才买到了需要的东西。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29 少年杨承宗

也就是这次返回巴黎,收到了何泽慧发来的明信片。那时候他们通信,只能写明信片,以便检查。但是这难不倒中国人。

1945年,二战胜利后,钱三强去英国学习了新的乳胶成像技术。1946年,钱三强、何泽慧与钱三强所带的两位博士生一起,发表了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钱由此而晋升为副教授。法国那时候教职卡的很严,拿个副教授非常难,系统不一样,不知道怎么解释,大概类比的话,他这个副教授比现在国内的教授难度应该还要难拿到一些。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30 钱三强夫妇在剑桥,这次是受居里女婿的安排去恢复法国对外学术交流,顺便学会了乳胶成像技术

钱三强回国这件事,谈话顺序也是很有意思的。先找的是中共巴黎支部的孟雨,然后再找法共党员居里女婿,最后才找自己的导师小居里夫人。居里女婿知道他要回北平很高兴,临行前不光给他写了推荐信,还给了他几个关键数据。

1944年11月,戴高乐对居里女婿说了那句有名的话“我很少相信人, 但, 约里奥-居里, 我对您完全信任”,并放手让他领导法国的核工业。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有一天我被捕牺牲,我愿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死去!

图 31 小居里夫人在法国原子能委员会

但是很快,他就因为“共产党嫌疑”被赶出了这一领域,包括小居里夫人也受到了牵连。这也太污蔑人了,他哪里是“共产党嫌疑”啊?他本来就是!一般认为,这是受到了美国人的压力。当时美国驻法大使是谁呢?是他们的妹夫,居里夫人二女儿艾芙的丈夫。作为事后诸葛亮,我觉得这倒也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居里女婿因此摆脱了在苏联老子党不要脸的索取和做个法国人之间选择的别扭。

居里夫人活了60多岁,她的实验记录本在一百多年后仍然因为辐射强度过高而不能接触,小居里夫人夫妇所承受的辐射剂量要比母亲大得多,分别在60岁左右去世。只有二女儿选择了艺术道路,享年103岁。艾芙·居里出生那年是清光绪三十年,去世于2007年,也就是北京奥运会前一年,居里夫人这是什么强大的基因呀,同时代的伊丽莎白·福列希曼·阿夏姆只在X射线下工作了9年就去世。

本来有一张照片可以作为结束的,但可惜我嫌不清楚没有保留,后悔不已,只能描述如下:那张照片上有居里夫人、居里女婿的母亲、居里女婿两口子和两个孩子,那张照片虽然模糊到家,但却是居里夫人少有的含饴弄孙的放松神态。

1958年8月14日,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这位集科学家与革命者于一身的伟大的人物,因为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受到的远超常人的辐射而与世长辞。

科学史的明珠,会因他及他的夫人、他的岳父母的贡献而熠熠生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1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