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我指挥”:赫鲁晓夫是如何篡改历史成为“一代军神”的?

作者:骁骑营都尉 来源:她改变了苏联 2023-12-28 1133

现在关于赫鲁晓夫,一般联想到的都是抹黑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和“解冻”——不同立场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评价不一;或者他那失败的玉米种植计划。

对于中国人而言,则往往还要加上156工程和中苏交恶。

而对于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却鲜见有人提及。

攻击斯大林时代或者勃列日涅夫时代的“个人崇拜”的材料,我们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而对列宁的“个人崇拜”问题,外国论坛上有时也会提起(当然,一般来说是以比较恶意的动机提起的)。

然而对于赫鲁晓夫时代“大放异彩”的、在苏联乃至整个俄罗斯历史上都空前绝后的“个人崇拜”——似乎却被西方的舆论机器有意遗忘了。

赫鲁晓夫对自己的“个人崇拜”进行构建的一个重点便是卫国战争史方面。不可否认的是,战时先后在几个“主要方向上”的方面军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赫鲁晓夫的确在卫国战争中有着相当的贡献。

然而问题在于——在赫鲁晓夫时代的史书中,大有把他塑造成超越斯大林、朱可夫,无人能及的卫国战争唯一指定主角之势。以1960-1965年出版的六卷本《伟大卫国战争史1941-1945》为例:

不知何故我手上的卫国战争史第六卷没有人名索引,我也没有精力在六百多页的书里一行一行地找两个单词。不过就从前五卷看,赫鲁晓夫的存在感无疑是和作为最高统帅的斯大林不相上下(确信)的。

尤其是在第三卷中,赫鲁晓夫的出镜率可谓是高到惊人。

诚然,赫鲁晓夫之所以在第三卷中频繁出镜,部分程度上是因为该书的叙述重点是斯大林格勒大反攻、库尔斯克会战和解放左岸乌克兰这“三大战役”——而这些战役都是赫鲁晓夫参与其中的。

然而赫鲁晓夫搭档的两位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和瓦图京的出场率却是无法与他们的政委赫鲁晓夫相比的:在这本书中,叶廖缅科的出镜次数是10次,瓦图京略高一些,但也不过14次,即使加起来也与赫鲁晓夫的41次相差甚远。

有必要指出的是,他们的出场能上两位数,某种意义上也是“沾了赫鲁晓夫同志的光”:在同一本书里,作为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出场了5次,罗科索夫斯基出场了6次,科涅夫出场了5次。

而该书出版时担任苏联国防部长,且在书中所述这一时间段与赫鲁晓夫短暂搭档过的马利诺夫斯基也不过出场6次。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早已被赫鲁晓夫打倒批臭、“永世不得翻身”的“野心家”朱可夫只出场了2次。

“赫鲁晓夫,我日你先人!”

补充:总参谋长的副手安东诺夫仅出场1次,不过考虑到安东诺夫的存在感本来就不是“特别高”,所以就姑且忍一忍吧(悲)。

如果只是单纯对方面军领导人进行介绍的“报菜名式”的出镜当然能理解——如你所见,这种比较“正常”的介绍: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叶廖缅科上将领导,军事委员会委员是赫鲁晓夫:

还有一种是介绍赫鲁晓夫在部队政治工作上做出的贡献,这自然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对于赫鲁晓夫来说,这样的出场显然是不够的,于是就开始硬凑:

来自赫鲁晓夫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

怒刷存在感:

无内鬼,来点赫鲁晓夫同志语录:

或者是干脆玩尬的:

总而言之,斯大林格勒反击战是赫鲁晓夫“策划”的——来自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1961年出版的回忆录《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笔记》中的亲自认证: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和我(叶廖缅科)不止一次讨论了与即将到来的进攻作战有关的问题。由于反攻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最紧迫和最令人兴奋的问题,因此立即对此进行了积极的讨论。我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的军队正处于严重危机的前夜。

这项工作结束后,我们再次会见了赫鲁晓夫。他仔细阅读了计划的所有细节。经过深思熟虑,他得出结论:“这个方案很好,它肯定会给我们带来成功。现在所要做的就是下定决心让它成为现实。”

同年6月21日,《真理报》上刊登了普拉托诺夫中将关于《伟大卫国战争史》的文章,文中直截了当地写道: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的军事委员会领导水平提高了。在这方面,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乌克兰共和国党中央书记赫鲁晓夫做出了巨大贡献。

克赖纽科夫中将的《解放基辅》(发表在《军事历史》杂志1963年第10期上)一文写得更加……

说实在的,这篇文章关于赫鲁晓夫的那些部分的文风拍马屁到古今中外都过于抽象,以至于我根本不想翻译:

列宁主义者中的杰出代表赫鲁晓夫……我要指出的是,赫鲁晓夫教会了我们军事委员会成员,清楚了指挥员和军事委员会的作用。

瓦图京是一位天才指挥员,他在与赫鲁晓夫的共同工作中获益良多。在与我交谈时,瓦图京感激地谈到了赫鲁晓夫对他的无私帮助。

1943年的“三大战役”里刷了大量存在感的赫鲁晓夫似乎对此并不满意,这里浅举一例:

在这里,我想谈一谈军事委员会成员赫鲁晓夫的活动。

很遗憾的是,这种歪风邪气连大名鼎鼎的科涅夫元帅都不能免俗——元帅同志在1964年发表在《军事历史》杂志当年第7期上的,关于利沃夫进攻战役的文章《完成对乌克兰的解放,进军维斯瓦河》,正如约翰·埃里克森所言,该文“对赫鲁晓夫和他的帮助做出了过度的赞扬”。

不过在我看来,这里更多似乎是在称颂赫鲁晓夫的“勇气”:

我不得不说,赫鲁晓夫的活动是不安全的,因为一些德国人仍然在树林里游荡。但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并不在乎这一点。

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自然不仅仅是体现在卫国战争史上,而是体现在各个方面。赫鲁晓夫经常发表讲话,媒体称之为“列宁主义的复兴”。

因为“个人崇拜”罪名被口诛笔伐的斯大林至少还自称是“列宁谦卑的学生”、“我只是列宁事业的继承者”、“我一生的目的就是要做不愧为列宁的学生”。

那么在赫鲁晓夫时代——人们被告知:

赫鲁晓夫就是“今天的列宁”、“当代列宁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是列宁再世”。

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的推动主要是从1957年6月粉碎了“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和卡冈诺维奇反党集团”之后开始的。1957年6月27日的苏共中央主席团声明中这样写道:

我们认为,精力充沛、在党内和经济建设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与群众有着密切联系的赫鲁晓夫同志完全符合我们党和人民的利益。

主席团同一天的另一份声明则表示:

我们对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坚定的列宁主义布尔什维克,赫鲁晓夫同志表示完全信任,我们赞成他在我们党的内外政策上所做的一切……我们将继续遵循列宁的神圣意志,维护党的统一,我们支持赫鲁晓夫同志这样的列宁主义者。

1959年,赫鲁晓夫出访美国,在这次出访后,苏联出版发行了一本名为《和美国面对面:赫鲁晓夫的美国之行》的书,这本书发行了多达25万册:

在这本书的第十一章收录了许多“苏联人民致赫鲁晓夫的信”,我从中摘录一部分,让我们体验一下赫鲁晓夫同志在苏联人民当中受到的爱戴吧:

坦率地说,当你掌权的时候,我像许多列宁格勒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一样,欢迎你的到来……在列宁格勒,几乎没有人谈到你的时候不是带着热情和尊重:“我们的尼基塔是不会放弃的!” …… 没有人会用“约瑟夫”称呼斯大林,只有列宁会被尊称为伊里奇。我可以肯定地说,继列宁之后,你是第一个尊重苏联人民的人。

你展现出了共产主义的胜利的不可避免……你,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证明了20世纪是社会主义胜利的世纪,没有人能够将之逆转。我对你的列宁式的直率感到高兴……我们一如既往地感谢你,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保重,亲爱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你不能生病,因为现在所有渴望和平、幸福、自由和社会主义的人都满怀希望地注视着你。 亲爱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按照我们农民的习俗,我吻了你三次,并向你鞠躬。

亲爱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坦率地说,我想我不是唯一一个担心你在国外被敌人的流弹击中的人。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你是一个真正的列宁主义者,坚定地追随着名为列宁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的脚步。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你赢得了所有苏联人的热爱和尊敬。你与广大人民密切联系在一起。

1961年,一部名为《我们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的纪录片上映:

麦上飞人

在1962年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上,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进一步发展。尽管在二十二大上,“个人崇拜”遭到了尖锐的批判,但正如赫鲁晓夫本人向大会做的总结报告中体现出的那样——赫鲁晓夫及其帮闲批判的仅仅是赞美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吹捧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不在批判之列。

讽刺的是,赫鲁晓夫报告中提到的“阿谀奉承、歌功颂德之徒”几乎就是二十二大代表们最真实的写照。俄罗斯历史学家伊戈尔·皮哈洛夫和伊戈尔·杰尼索夫在他们合著的《失去斯大林的苏联》一书中对这些代表做出了非常精准的评价:

我们在二十二大上看到了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的“爆发”。没有人为此感到尴尬,代表们似乎在竞相比赛唱赞歌和卑躬屈膝的艺术。

首先便是苏共中央书记科兹洛夫的报告:

当然这只是开胃菜,后面的要比科兹洛夫的报告“冲”得多。至于翻译嘛……算了我实在累了,不过我觉得值得一提的是,括号里那些词语的意思是“掌声”、“热烈的掌声”、“暴风雨般的掌声”以及“长时间的掌声”: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发出来了,和上面的这些颂词一样,都是对“伟大的列宁主义战士赫鲁晓夫同志”的赞美,也都是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的。

在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之际,对他的个人崇拜达到了“顶峰”——为了表彰赫鲁晓夫“在苏联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经济和国防事业、与兄弟党和国家之间的友谊、列宁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抵抗希特勒匪徒做出的一系列杰出贡献、发挥的非凡作用”,授予赫鲁晓夫“苏联英雄”称号、列宁勋章和红星勋章。

(勋宗青春版)

有趣的是,为赫鲁晓夫授勋并率先为此唱哈路利亚的正是后来的“勋章控”,大名鼎鼎的勃列日涅夫:

与此同时,保加利亚人民会议主席团也通过了167号法令,授予赫鲁晓夫“保加利亚人民英雄”称号、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勋章以及金星勋章:

当然,有些人会说这些“个人崇拜”都是“苏联人民”对赫鲁晓夫“真诚的热爱”,而对斯大林的不是——好吧,你们说的都对。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当下的俄罗斯——斯大林在多次票选荣膺“最伟大的俄罗斯人”头衔、同时被俄罗斯左翼、右翼、东正教徒、皇俄、甚至是梅德韦杰夫这种亲欧美亲西方自由派顶礼膜拜的同时——在俄罗斯民间的支持率是赫鲁晓夫的30倍:

俄罗斯权威调查机构“列瓦达中心”进行的一项社会民调数据显示,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的认可度达创纪录水平。

根据民调,有70%的俄罗斯人正面评价斯大林在历史上的作用,总共有19%的人对其作用持负面评价。

51%的受访者表示出对斯大林本人的格外尊重或好感。

“尊重”选项增长最大(增加了12个百分点),有41%的受访者对斯大林持这一态度。

那些由于忿恨、恐惧或厌恶而对斯大林持消极评价的人的比例为14%。

据“列瓦达中心”指出,俄罗斯人对斯大林的认可度具有全民性和普遍性,与受访者的年龄和政治信仰无直接关系。

对斯大林持积极态度的受访者的比例,在所有年龄组或各个政治派别/政党的支持者中都占优。

约瑟夫·斯大林是1920年代末至1953年的苏联党政领导人。斯大林因建立个人崇拜和大规模镇压而一再遭受严厉批评。但许多历史学家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开创苏联工业化时代、苏联的国力增长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成为超级大国归功于斯大林。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2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