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神话

作者:有里儿有面 来源:有理儿有面 2023-12-07 377

先看一段外国网友剪辑的视频,汇总了很多美国电视主播在用统一话术抨击社交媒体 “……这对我们的‘民主’非常危险”。

这段视频很有意思,它反映出西方传统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与他们的代议制民主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应该说,除了经济因素影响外,西方传统大众媒体,是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影响力达到顶峰的关键因素。而如今,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显而易见走衰的原因,也与社交媒体的广泛兴起密不可分。

西方人,无论是媒体、政客、学者或是普通老百姓,都很喜欢把“民主”挂在嘴边,但所谓“民主”仅被狭隘地限定为他们自己的代议制政治制度,认为这是民主的唯一方式。既会明贬实褒地称之为“不最坏的政治制度”(Churchill,1947),也会大言不惭地说它是“历史的终结” (Fukuyama,1989)。

西方民主概念源自古希腊,广义的解释是让人民参与政治决策,而古希腊时期所采取的政治方式,是为了管理仅有数千人规模的城邦民众。

直到18世纪启蒙时代,民主这一概念又被重新提起,在美国、欧洲逐渐形成一种政治理念。随着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崛起,民主概念被逐渐狭隘地定义为选票与代议制,最初选举权仅限于少数财产和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

到这里就不难看出,这种政治制度与理念,实际上就是为了新崛起的资产阶级可以掌握政治话语权而被发明制定。

随着工业革命发展、殖民主义兴起,西方国家始终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这个过程中,西方资产阶级赚得盆满钵满,选票与代议制制度在当时也体现出一些其他政体不具备的效率和效果方面的优越性。

二战后到冷战后,是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影响力达到鼎盛的阶段,这个时期经济复苏、政治稳定,而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爆炸式增长,对塑造西方政体、政客形象产生关键作用。事实上,远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书籍、报纸等这些最原始的大众媒体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美国为例,1920年代无线电广播的兴起,使大众媒体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能力——可以让大量人群同时且实时收听同一事件。1924年,据统计可能有超过2000万人同时收听了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的竞选演讲。

二战后电视机出现,到1953年,约三分之二的美国家庭至少拥有一台电视机。从1950年代到1960年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电视机、汽车和郊区住宅随之成为典型美国家庭的标配。电视成为主流大众媒体,通过地面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三大广播电视网络——NBC、CBS、ABC控制了超过90%的新闻节目、现场直播和情景喜剧。

1980年代和1990年代,电视媒体再次发生改变,出现了通过有线或卫星连接传播信号的有线电视网络,如FOX News、CNN、MSNBC等。用户在订阅服务后,可以观看到更多样化、专业化的节目,如24小时新闻、特定类型娱乐节目等。

尽管如此,直到1990年代中期,电视仍然由三大广播电视网络(NBC、CBS、ABC)主导,但影响力开始衰减,到2004年,三大广播电视网络的观看份额下降至不到30%。

在这段长达80年的美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中,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体始终在塑造美国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的积极形象并推动其影响力,例如总统选举和政治活动的报道、政治辩论和讨论节目,使得民众认为自己参与到了政治决策中,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

而且基于美国大众媒体在当时的领先程度,通过内容的广泛传播,也使得世界范围内都普遍认为美国制度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美国之所以赢得冷战,某种程度上也要依赖于当时相对发达的大众媒体不断强调并传播美国民主制度的优势和价值。

无线广播电视时期,三大网络NBC、CBS、ABC曾经尝试保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平衡性,虽然对外统一宣传美国政治制度优越性,但对内并无明显的政党或政治观点倾向。

而到了有线电视时期,各个网络都采取了更鲜明的政治立场,如FOX News被广泛认为倾向于保守派和共和党立场,通过其节目内容和评论来支持和美化保守派政策和理念;MSNBC通常被视为倾向于自由派和民主党立场,在其报道中更加强调民主党和自由派观点的积极方面;CNN虽然努力保持中立,但有时也会被观众感知为倾向于某一政治立场。

有线电视的这种明显的政治倾向,在某些情况下会影响其对特定政治事件或议题的报道方式,从而在观众中形成对某一政党或政治立场的特定看法。

即便如此,直到21世纪初期,以广播、电视包括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总体上都在促进美国的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形象塑造,通过一系列事件报道和内容输出,美国民众认为自己通过大众媒体参与到了政治活动中,也让世界范围内的受众认为美国制度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

转折点发生在2000年左右,互联网的发展催生出新型大众媒体形态——社交媒体。

1997年:社交媒体的早期形式出现,SixDegrees允许用户创建个人资料和互相加为好友。

2003年:LinkedIn成立,作为一个职业化社交网络平台。

2004年:Facebook诞生,最初只对哈佛大学学生开放,后逐渐向其他大学开放,最终于2006年对公众开放。

2005年:YouTube推出,提供视频分享服务。

2006年:Twitter启动,引入了微博客的概念。

2009年:WhatsApp推出,作为即时通讯平台迅速流行。

2010年:Instagram推出,重点放在图片和视频的分享。

2011年:Snapchat推出。

2016年:TikTok国际版推出,与Snapchat一同引入了更多元化的社交媒体功能,如故事和短视频。

201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开始融合更多功能,如直播、电子商务和虚拟现实。

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比,社交媒体具有许多独特属性。

首先是互动性,社交媒体提供了双向交流的平台,用户可以直接发表评论、分享和反映,而传统媒体如电视和报纸主要提供单向的信息流。

其次内容控制方面,社交媒体用户可以自行创造和分享内容,而传统媒体的内容由专业编辑和记者制作。

另外在更新时效性上,社交媒体能够实时更新信息,而传统媒体通常有固定的发布周期。

最后在使用成本方面,社交媒体通常免费,而传统媒体可能需要付费订阅或购买。

随着技术发展,社交媒体又具备了可以提供定制化内容的能力,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偏好推荐信息。

这些特点,使得社交媒体对美国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产生了比传统大众媒体更显著的影响,而且影响的方向开始负面化。

在传统大众媒体影响下,虽然可能有政党立场区别,但对于一些影响到美国现行制度的议题方面,是有统一口径的,掌权资本在互相拉踩、争利的过程中,依旧默契地通过媒体在维护着整体政治制度的正面形象。

美国民众通过社交媒体,可以获取到更多实时的国内外信息,开始产生更多不同角度看法,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也在鼓励美国民众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表达过程中,方式逐渐开始激烈并促使政治观点显著分裂。分裂的观点催生出极端意见领袖,极端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又刺激投机政客们的积极仿效。极端政客掌权后为了稳固权力,再进一步加深美国民众的政治观点分裂。

在这个过程中,实时的国内外信息戳破了传统大众媒体费心营造的代议制民主制度“绝对”优越性幻象,也揭露了一些政治活动和政客的虚荣与伪善。观点表达过程中的极端、激烈和不文明,加剧了美国民众群体戾气,再加上愈演愈烈的分裂化趋势,导致美国政体制度曾经引以为傲的效率与效果双重崩塌,在多数甚至是绝大多数政治、行政决议上无法高效形成有效决议。

至此,传统大众媒体“兢兢业业”80年营造出的美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神话”,在21世纪短短20年的时间里被社交媒体拆解得支离破碎。

事实上,社交媒体反噬美国政治的现状,又是一段美国政体和其背后资本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经典桥段。他们一方面高举着伪善双标的“言论自由”旗帜,另一方面自己也喜欢利用社交媒体操纵国内民众甚至是其他国家民众的思想。

2008年和2012年,奥巴马竞选团队两次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了有效的选民动员和筹款,使得美国政客认识到社交媒体在美国选举中的重要作用。

2016年的总统选举中,围绕着社交媒体,包括候选人宣传、候选人丑闻、外国干预等一系列虚虚实实的信息密集传播,最终靠出格言论博取眼球的特朗普当选总统。

特朗普的成功当选,启发了一系列投机政客、意见领袖或是各类少数群体,纷纷开始通过极端化来博取流量和支持。

也是在大约2010年到2020年间这同一时期,美国政府常常利用社交媒体渗透干预他国内政,发起或煽动所谓“颜色革命”,比如 “阿拉伯之春”、乌克兰颜色革命等等,也包括中国香港地区。

美国政客肆无忌惮地将这些骚乱鼓吹为“美丽的风景线”,而最终在2021年1月6日,这道“美丽的风景线”出现在了美国国会。这场国会骚乱的组织动员、信息传播、沟通联络的主要方式均是依托于各个社交媒体平台。

回到本文开头引用的视频内容,电视媒体统一口径指责社交媒体是“民主”的严重威胁,按照西方人对“民主”的狭隘定义,的确属实,社交媒体的存在使得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支离破碎,而努力宣传了80年的传统大众媒体也确实有“资格”指责社交媒体。然而有两点很可悲:

第一,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的趋势无法避免,在美国这样资本逐利至上的社会,苟延残喘的幸存传统媒体也会向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学习,变得更加激烈、极端并丢失严谨性,所以他们这个呼吁并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社交媒体威胁他们“民主”的原因并不在于社交媒体,而在于他们的“民主”即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本身,这套制度所代表的政治理念过时、片面、短视且自私。当没有经济增长做支持、没有大众媒体做粉饰,财富集中化、工业空心化、政治分裂化的同时,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没有提高甚至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社交媒体威胁这样的“民主”,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图片源自网络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1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