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关于人民创造力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许 蓉 来源:党政研究 2019-07-07 2939

列宁关于人民创造力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列宁关于人民创造力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思想。列宁作为一名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践行并发展了这一思想。无论是在俄国革命的过程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列宁始终重视人民的创造力,并想方设法调动发挥人民的创造力。在中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时期,研究列宁关于人民创造力的思想,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是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源泉

1919年3月,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上,列宁深刻阐述了组织劳动人民是俄国“革命胜利的条件”的思想。〔1〕这一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19世纪末,以维护沙皇专制统治为目的的俄国资本主义改革,并没有起到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反而使很多工人失业、大量农民破产,使本就严重的阶级矛盾更加雪上加霜。沙皇专制政府无视这些矛盾,变本加厉地继续欺诈、压迫人民。1904年底,不甘遭受沙皇专制统治的俄国人民革命热情高涨,由圣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率先发动罢工,随之引发了社会各界劳动群众的罢工。1905年1月,圣彼得堡大量民众聚集到冬宫广场进行和平示威,试图向沙皇专制政府递交请愿书,请求沙皇实行有利于人民的社会改革,如取消超时工作、给予合理待遇等。结果专制政府不仅没有答应人民的请求,反而向群众开枪使其伤亡惨重。为此,列宁在总结革命经验时说:

【“人民尝够了拷打、死刑和大屠杀的滋味,从经验中吸取了教训。”〔2〕“这一大失败给革命政党和革命阶级上了真正的和大有教益的一课。”〔3〕】

俄国人民不再相信腐朽的沙皇专制政府,认清了它只是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绝不可能从人民的立场出发,实行有利于人民的政策和措施。而当时暂时取胜的沙皇政府,对内更加速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对外则把俄国推进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深渊。俄国军队在前线不利的战况,引发了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大规模的饥荒开始蔓延,很多地区出现骚乱,工厂停产、工人失业,农民极度贫困。这种贫穷混乱的状态更加激起了人民的不满。1917年3月,圣彼得堡的人民发动了以反饥饿游行为主的“二月革命”,这次革命彻底推翻了沙皇制度。在当时的俄国,人民通过不断参加革命实践活动,深切体会到:只有同心协力地团结起来,不断发挥革命首创精神,才能获得自由和解放。列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提出:

【“人民群众暗中的不满正在增长,它必然会酿成人民的运动。我们不能用法令来制造革命,但是我们能够促进革命。”〔4〕】

俄国人民的这种革命首创精神是马克思、恩格斯不曾预料到的。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的欧洲工人运动,推断出历经几十年革命洗礼的法国人最具革命首创精神,进而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首先在法国爆发,进而引发德国等西欧国家的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但是,世界各国的革命形势瞬息万变。1917年10月,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危机四伏,列宁果断抓住革命时机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新政权。在这里不难看出,作为一名伟大的革命家,列宁没有固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是顺应了俄国千百万人民的意愿,大胆领导革命来夺取政权。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正如列宁所说:

【“现在的形势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预料的不同了,它把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先锋队的光荣使命交给了我们——俄国的被剥削劳动阶级”〔5〕,“俄国人民实现了巨大的飞跃,从沙皇制度跃进到了苏维埃”。〔6〕】

(二)俄国人民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革命创造力

列宁认为,俄国人民身上蕴藏了巨大的革命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只有在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下才能释放和发挥出来。因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对革命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条件、进程、目标和结果。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就是能够领导和发动人民起来进行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于1903年成立,有自己的党纲和党章,是一个具有严密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新型政党。在经历了1905年俄国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得出一个深刻的教训,要善于依靠和发动人民的革命创造力,通过革命获得国家政权。列宁为此总结道,布尔什维克党只有善于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接近,同人民打成一片,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在列宁看来,俄国人民是在漫长且艰苦的革命实践中,认清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政治策略和方针是正确的,从而积极地为自身利益加入到俄国革命的大潮中。1920年4月,列宁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时,针对德国“左派”共产党人将领袖、政党与群众相对立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这种错误观点产生的原因是,由于20世纪帝国主义的发展造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特权地位,为了维护这种特权地位,资产阶级利用各种手段,在欧美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内部培养了大量的叛徒领袖、机会主义者和沙文主义者,这些资产阶级代理人混入第二国际,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左派”共产党人据此把领袖、政党和群众对立起来,认为人民群众不应该服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袖的领导。对此,列宁指出,在现代文明国家里,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被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即是说,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政党,政党中最有威信、最有政治能力的领袖组成了领导集团,由领导集团和政党实现对人民群众的领导。“左派”共产党人没有认清反动政党与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没有看到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力量在于它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左派”共产党人也低估了人民群众的革命创造力,并且他们不善于做艰苦细致的争取群众的工作。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在革命中不断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在革命时机成熟时更好地发动人民群众取得胜利。如果没有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俄国人民就不会意识到自身的力量,也就不会自觉发挥这种力量来改变自身的命运。

(三)俄国人民在革命过程中创造了苏维埃

1905年俄国革命过程中,罢工工人为了实现统一领导和组织,由罢工委员会组织建立了一种民主代表会议,简称苏维埃。苏维埃组织借鉴了巴黎公社的民主组织形式,其代表可以随时选举并随时撤换。它是起义人民在革命过程中创立的产物,是当时工人、农民和士兵行使民主权力最直接的方式。正是在苏维埃的领导下,团结和组织了俄国各个阶层的劳动群众,开展了一系列的罢工、游行示威、抗税与提领银行存款等活动。1905年的俄国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苏维埃组织的民主精神却深入人民的骨髓中。十月革命前,列宁领导无产阶级政党重新把人民创造的苏维埃建立起来,使它成为领导革命的政权机关。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各地纷纷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这种政权组织形式开始履行维护人民利益、解决人民需要的职责。列宁认为,俄国人民因为在革命中经历了血的教训,所以充分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性,并创建了苏维埃这种政权组织形式。1917年10月,列宁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讲道:

【“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一个绝无资产阶级参加的我们自己的政权机关。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7〕】

1917年11月,列宁还指出,工兵代表苏维埃

【“是起义人民革命创造的产物,它越来越广泛地把各个阶层的劳动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只是由于有了苏维埃,俄国才做到了欧洲任何一次革命也没有做到的事情:人民推选出真正的人民政府,并且支持这个政府”〔8〕。】

1918年1月,列宁赞扬说,由俄国人民独立创造的苏维埃,比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形式都要高级和完备。苏维埃是俄国人民发挥革命毅力和首创精神建立起来的新鲜事物,它完全能为人民的利益而服务。并且,因为“它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无穷的政治力量”〔9〕,所以十月革命刚取得胜利时,人民很容易建立起苏维埃这种无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正如列宁所说,正是有过1905年革命的痛苦经验而变得聪明的人民,用他们深刻的创造力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当时,战胜国内敌人和建立政权的任务是极其容易的,因为人民已经为我们创立了这个政权的骨骼,即基础。苏维埃共和国一下子就诞生了。

二、“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俄国人民自己创立的

十月革命的成功,有力地验证了人民是社会变革决定性力量的唯物史观。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尽快调动人民的创造力来建设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已经成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在列宁看来,人民用难以置信的毅力和舍身忘我的勇气支持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同样也会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1917年11月,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上讲道:

【“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10〕】

列宁在这里明确提出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和发挥人民创造力的思想。这一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源泉

尽管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率先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但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巩固苏维埃政权时却遇到了重重困难。当时的苏维埃俄国对外正同德国处于交战状态,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包围;对内被推翻的地主、资本家、反革命政府军开始向工农政权进行疯狂反扑。针对此列宁提出,必须相信人民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可以保持并巩固苏维埃政权。1917年10月,俄国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镇压了原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和前沙皇将军克拉斯诺夫组织的反动武装,随之摧毁了右派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组织的士官生叛乱。据此事实,列宁更加肯定了人民完全有能力巩固苏维埃政权。1917年11月,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讲道:

【“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11〕】

资产阶级及其知识界正千方百计地暗中破坏人民政权,人民群众除了对自己,不应对任何人抱希望,摆在人民面前的任务是无比艰巨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力量,应该使人民中一切觉醒了的和能够创造的力量,参加到我们现有的和今后由人民群众建立的组织中来。〔12〕也就是说,俄国人民只有自己觉醒和团结起来,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量,才能有效击退反革命势力,才能牢牢把苏维埃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时,反革命势力除了发动武装进攻以外,还企图利用立宪会议来实现推翻苏维埃政权的目的。立宪会议是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产生的一个宪政民主议会。俄国的劳动群众把制定宪法、选举政党等政治行为寄希望于立宪会议来完成。为了争取更多的劳动群众支持,布尔什维克党承诺只有它才能保障立宪会议的召开。因此,在十月革命后,为了兑现承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同意保留立宪会议,并于1917年11月12日举行了立宪会议选举。

【“在选出的715名代表中,右派社会革命党人获得了370席,布尔什维克仅获得175席,左派社会革命党获得40席,孟什维克15席,人民社会党2席,立宪民主党17席,无党派人士1席,各民族团体86席。”〔13〕】

这个选举结果一方面说明布尔什维克党没有获得半数以上的席位,无法保证党的权威与领导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立宪会议已被卡列金分子和科尔尼洛夫分子等反革命势力把持,无法再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针对此,列宁号召俄国人民发挥出全部创造力,在苏维埃与立宪会议的比较中放弃立宪幻想,保证社会主义和平事业,并把全部土地尽快交给劳动者,巩固苏维埃政权的胜利果实。1917年12月,在全俄农民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列宁强烈号召:俄国各族人民发挥全部智慧和意志的力量,发挥自己人数和力量的全部威力把沉睡的人们唤醒,振奋不坚定者的精神,并到每个城市街区和每个农村村庄大声疾呼,坚决反对欺骗人民的立宪民主党人和卡列金分子等。1918年1月立宪会议如期召开,正同列宁之前预料的一样,右派社会革命党人为首的反革命分子占多数,他们拒绝讨论《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妄图否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使全部政权归立宪会议。为了维护党中央和苏维埃政权的权威,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彻底解散了立宪会议。可以说,在俄国人民的支持与帮助下,苏维埃政权获得了短暂的和平喘息时机,但从1918年春开始,苏维埃俄国就爆发了反对武装叛乱的国内战争,使刚刚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被迫中断。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列宁还是把巩固政权的希望寄托于人民的革命热情和坚强意志上。他仔细分析了前线状况后说,苏维埃政权完全有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因为它一直坚决贯彻社会主义的训条,即依靠人民,不断唤醒最受摧残的劳动群众,让他们投入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起来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事实证明,苏维埃人民通过积极参加前线战争、交纳余粮和农副产品、实行劳动军事化等各种形式发挥了自己的革命创造力,促使社会主义制度和苏维埃政权在落后的俄国得以保持和巩固下来。

(二)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的创造力

列宁认为,在国内战争胜利以后,苏维埃俄国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个时期同样应该重视和发挥人民的创造力。他的这一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活动的规模愈大、范围愈广,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数就愈多,反之,我们所要实行的改造愈深刻,就愈要使人们自觉地关心这种改造,就愈要使千百万的人都确信这种改造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是这种规模愈大、范围愈广、意义愈深刻的历史活动,它吸引了俄国千百万的人民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也唤醒了人民强烈的创造力量去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列宁为此指出,

【“苏维埃政权发动了那些以前不关心国家建设的千百万人来积极参加这一建设”〔14〕,】

新的社会主义生活的基本因素是人民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在列宁看来,社会主义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它是依靠人民的革命热情和顽强斗争建立的,也必然要依靠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坚强意志来建设。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一些右派分子主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必要再依靠和发挥人民的创造力,只需要在旧有的资产阶级框架内进行建设。列宁针对此批判道,我们不能远离现实生活,用资本主义旧框架来束缚劳动群众的手脚,而应该发挥千百万劳动者的智慧和才能,让他们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还要高明的新事物。列宁也号召党内忽视人民创造力的人

【“深入到劳动人民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看一看吧,那里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创造性的组织工作,那里正沸腾着不断更新的、由于革命而焕然一新的生活”〔15〕。】

在这里,“创造性的组织工作”是指农民在农村获得土地后开始进行粮食生产、工人夺取工厂后开始进行工业生产,意味着整个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依靠人民进行着创造性的活动。列宁对这样的社会主义前景充满希望地预言道:胜利是属于人民的,因为现实的生活、数量的优势和群众的力量是属于他们的,一切奋不顾身的、有思想的、正在觉醒过来建设新事物的、蕴藏着无穷精力和才能的所谓“老百姓”,即工人和农民的那种取之不尽的力量是属于他们的。

(三)人民的创造力受到苏维埃俄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的创造者虽然是人民群众,但是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要受到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历史条件的制约。列宁在充分肯定人民创造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当时苏维埃俄国落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严重制约了人民创造力的发挥。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苏维埃俄国是农民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落后国家,这一现实国情决定了小农经济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落后性、分散性,与社会主义经济所要求的大规模生产相距甚远。列宁曾感慨地指出,由个体小农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大农业经济,是一场触及千百万劳动者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大变革,只有经过劳动群众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其次,从政治方面来看,虽然苏维埃俄国建立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它所倡导的无产阶级民主却受到当时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不能在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具体表现在,党的机关和国家政权机关因为缺乏相关人才与有效监督,致使官僚主义、拖拉作风、贪污受贿等问题严重。列宁就此指出,俄国人民还没有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还非常习惯等待上面的命令,还不善于领导和管理国家。最后,从文化方面来看,苏维埃俄国的人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文盲人数占俄国人口的比重很大。列宁指出,文盲是处于政治之外的。实际上按列宁的这一思路来延伸,文盲也是处于经济之外的,因为文盲没有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所以他们无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列宁认为,必须在劳动群众中间开展一场文化革命,以便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上述三个方面说明,列宁对十月革命后俄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正如他所说,我们深知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但是我们只有信赖人民的经验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完成社会主义的建设。

(四)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善于激发苏维埃人民的创造力

列宁认为,苏维埃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布尔什维克党必须善于调动人民的创造力,使他们尽快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调动苏维埃人民的创造力,列宁认为,最主要是满足人民的利益,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为此,当时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十月革命时,列宁制定了土地面包和平的政策来吸引人民参与革命。1917年11月,列宁为了推动革命的进程,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果断地向人民提出了土地面包和平的政策,即告诉人民只有奋力革命,推翻旧的社会制度,才能获得土地面包和平。这种对于人民来说最真实、最有效的政策口号极大地吸引了当时的人民,使人民在革命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吸收优秀人才参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工作。尽管列宁承认苏维埃俄国落后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制约了人民创造力的发挥,可是他并没有悲观失望,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提出要充分相信人民的创造力量。在1917年11月5日《告人民书》中他写道:

【“劳动者同志们!请记住,现在是你们自己管理国家。如果你们自己不团结起来,不把国家的一切事务自己担当起来,谁也帮不了你们。”〔16〕“劳动者参加到各级苏维埃组织,进行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17〕,】

使劳动者的能力与智慧在这些默默无闻的工作中日益有效地发挥出来。如何实现人民对国家的管理呢?列宁建议,让优秀的工人党员进入党政机关、提拔劳动群众的代表独立担任管理国家经济的工作、吸收工作能力强的群众参加工农检查工作等。三是通过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来调动人民的创造性。十月革命胜利初,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求农民把全部余粮上交给国家,由国家统一分配,并取消私人贸易和货币。这种政策对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保卫社会主义新生政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内战争的胜利,农民越来越不满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3月,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农民的意愿,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即农民按国家规定上交一定粮食税后可以自由支配余粮,放开自由贸易和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新经济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由于农民占苏维埃俄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为调动苏维埃人民的创造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是组织社会主义竞赛可以有效发挥劳动群众的创造力。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竞争,不仅意味着空前残暴地压榨劳动群众的进取心、毅力和首创精神,还意味着排斥公平的竞赛,而且更会带来金融诈骗、任人唯亲和阿谀奉承。

【“社会主义不仅不窒息竞赛,反而第一次造成真正广泛地、真正大规模地运用竞赛的可能,把真正大多数劳动者吸引到这样一个工作舞台上来,在这个舞台上,他们能够大显身手,施展自己的本领。”〔18〕】

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广泛地为人民提供表现进取心和发挥首创精神的工作舞台,现在苏维埃人民已经觉醒,开始投入创造性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布尔什维克党最主要的任务是尽量发扬全体人民的首创精神。五是在利用资产阶级所积累的全部经验、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人民的主动性。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不可能脱离原有的社会基础,必须在资本主义积累的人类文明基础上进行。这就要求苏维埃人民必须在掌握资本主义知识、技术和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挥首创精神。列宁指出,把资本主义所积累的全部经验、知识和技术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毅力和工作结合起来,因为只有这种结合才能架设起从资本主义旧社会通往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桥梁。六是利用苏维埃报刊不断宣传人民群众建设新生活的经验和成就。列宁认为,不断进行生产宣传也是有效激发人民创造力的措施之一。因为苏维埃报纸是人民的报纸,所以必须办成人民都能看懂的通俗报纸。不要降低水平迁就落后读者,对组织工农参加工厂监督管理工作的模范企业进行重点宣传。在列宁看来,经过这些努力,社会主义对于苏维埃人民来说,已经不是遥远的将来,而是已经融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只要布尔什维党和全体人民同心协力,俄国将会克服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切困难,尽快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三、列宁人民创造力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启示

列宁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人民伟大而深刻的创造力,提出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源泉是“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俄国人民自己创立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于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人民的领导

列宁执政时期,一方面充分肯定了人民具有伟大而深刻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他也认识到,人民只有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出自身革命与建设的创造力。列宁还专门针对此阐述了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刻领会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的思想,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担当,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带领中国人民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向中国人民作出庄严承诺,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当前,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时情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提升执政能力,不断激发人民的创造力与昂扬斗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必须坚持人民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力量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在俄国革命中,列宁强烈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重视人民的创造力,并要善于发挥这种创造力。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同样重视并发挥苏维埃人民的热情和创造力,有力地巩固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早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就充分认识到人民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毛泽东为此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9〕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就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真实写照。进入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依然秉持列宁关于人民创造力的思想。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对农民发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了肯定,并且将这一做法推广到全国农村,率先从农村掀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经过四十年的改革,中国人民通过自已的努力创造了无数个“中国奇迹”。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推动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紧密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力,扎实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0〕

(三)必须想方设法调动人民的创造力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根据苏维埃俄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种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创造力。列宁的这些探索为中国共产党人调动人民的创造力提供了方法论借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苏维埃俄国一样,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环境下进行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调动人民的创造力。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调动人民创造力的改革措施,如在经济方面,扩大改革受益面,让人民更多分享经济改革发展的红利;政治方面,健全民主与法制,充分调动人民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化方面,利用各种新媒体进行人民创造新生活的文化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改革。〔21〕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只有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坚持激发人民的创造力,才能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才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36卷〔M〕.人民出版社,2017.69.

〔2〕〔4〕〔5〕〔6〕〔7〕〔8〕〔10〕〔11〕〔12〕〔15〕〔16〕〔18〕列宁全集:第33卷〔M〕.人民出版社,2017.248.61.283.247.2.113.57.61.114.287.66.204.

〔3〕列宁全集:第39卷〔M〕.人民出版社,2017.8.

〔9〕俞敏.列宁关于落后的俄国革命的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4).

〔13〕周尚文.两次争论与十月革命的合理性〔J〕.求索,2017,(5).

〔14〕列宁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2017.143.

〔17〕俞良早.评列宁、考茨基关于十月革命的思想分歧(上)〔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3).

〔19〕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31.

〔2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人民出版社,2017.21.

〔2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外文出版社,2017.103.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