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顶住制裁,轮到中国怎么办

作者:张志坤 来源:作者博客 2014-03-18 874

  克里米亚的公投已经水落石出,接下来上演的就是西方的制裁大戏了,制裁与反制裁,这大概是今后一个时期俄罗斯与西方世界交锋较量的主要内容。

  俄罗斯能顶得住西方的制裁吗?

  显然,俄罗斯注定要承受支持克里米亚从乌克兰分离所带来的代价,因为西方世界的战略总瓢把子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说了,要让俄罗斯付出代价。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因为无论基于全球战略还是从国内政治出发,美国都必定这样做,并且还要见到明显的成效才行。对于这一点,相信普京比谁都清楚,他对此不会抱丝毫幻想。但站在俄罗斯的角度,普京更知道,为了俄罗斯整体与长远的战略利益,为此付出一定代价是完全值得的。

  但是,值得与否是一回事,能否顶住则是更重要的现实问题,不管普京怎样强硬,但条件是付出的代价必须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如果因此把大局搞砸,把国家置于危机的境地,那就愚蠢到家了,普京是不会干这种事情的。也就是说,普京早已胜算在握,俄罗斯完全能够顶得住西方的制裁。

  其实,西方对俄罗斯玩这种制裁把戏,已经属黔驴技穷之举。众所周知,动辄对他国实行制裁,对西方而言完全是小儿科,真正有杀伤力的,是设立所谓的“禁飞区”,这才是利剑高悬、作势欲击的吓人招数,近十几年来这样的招法“国际社会”不知使用了多少,早已驾轻就熟了。但是到了俄罗斯这儿,这样的把戏就不敢粉墨登场了,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乞灵于制裁这根大棒。

  这根制裁大棒对俄罗斯不会没有作用,但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对于这一点,不要说精明强干的普京,就是清醒一些的西方战略家们也早有预言。建立在前苏联所铺垫的经济基础上,现如今的俄罗斯尽管经济总量并不起眼,但不会因为西方的制裁就伤筋动骨。

  非但如此,面对制裁,俄罗斯还会发起强有力的反击。西方抡起了大棒,挨打不还手不是普京的性格,以攻为守,可说是俄罗斯的战略天性,普京更是这一战略的集大成者,他一定会打出一系列精彩的反击,这一反击定能将对手打得鼻青脸肿、狼狈而逃。所以,可以预计,西方对俄罗斯声势浩大的制裁最终将不了了之,热闹一阵子就将黯然收场。

  这样的结果一定将使中国的公知们痛心疾首、夜不成寐。目前他们正声嘶力竭地谩骂俄罗斯,未来他们将咬牙切齿地诅咒普京,把一切有关流氓、邪恶等肮脏词句都吐到俄罗斯身上。这其实没什么不好,这倒恰恰说明了俄罗斯的强大。这就引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今日中国能有这般强大吗?如果有朝一日这样的制裁落到中国头上,中国能够承受得了吗?

  说到这个话题,有的人可能要拿历史说事了。说这有什么啊,西方社会不是也制裁而且封锁过中国吗?中国不是照样发展到今天经济世界第二这等突出程度吗?

  我们说,不错,事实的确是这样。历史上中国的确顶住了西方的封锁、制裁,但做到这一点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那时的中国有强烈的自力更生精神,并且主要是在自力更生政策的指引下发展自己。可时过境迁,现如今的中国经过几十年“国际化”、“一体化”改造,据说已经与美国高度融合,完全离不开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美国像对待俄罗斯那样对待中国,中国怎么办呢?

  这并不是异想天开,这样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比如在台湾问题上,还比如在钓鱼岛问题上。不要以为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美国及西方高举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成的大旗,将来就会在事关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问题上也照此办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从来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对中国完全是另外一种标准。难道在恐怖主义问题上中国还没受到足够的教训吗?

  一旦西方对中国实行制裁,中国就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密切依赖”的经济风雨飘摇,资产精英与知识精英如丧考妣,公知人士及第五纵队伺机而动……这样一来,中国社会就很可能出现一场空前的危机,远不像现如今的俄罗斯社会这般“淡定”。

  所以,笔者以为,与其琢磨一旦大难临头中国怎么办,不如现在就把怎么办的问题摆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是当代中国战略安全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中国转型发展的核心内涵。对此,笔者以为,首先要认真学习俄罗斯是怎样应对的,摆在眼前的活生生的教科书,不学是傻子。更重要的是,到那个时候,中国的境遇很可能与今日俄罗斯如出一辙,也是孤家寡人一个,任何其他人都指望不上,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展望未来,不管愿意与否,中国都必须得自己更生,不但在经济上要自力更生,还要在政治上自力更生,更要在战略上自力更生,这才是中国的出路。从根本上说,不能自力更生,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有关自力更生的问题,笔者在2012年写过一篇短文,一并附在本文之后,供大家批评。

  附:自力更生:中国面来未来的战略底线

  (2012年3月12日)

  当代中国存在有一种奇怪的想法,似乎什么都是与世界联系得越密切越好,其领域以经济为甚,其方向以西方为主,同西方的密切联系成了一种骄傲,成了一种资本,好像只要把这样的联系一直坚持不懈地推进下去,所有的问题就都将迎刃而解,中国前途也就充满光芒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这种想法既幼稚又危险。

  我们认为,与西方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经济贸易联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战略性危险。这是因为:

  第一,制裁与封锁是霸权主义的战略“杀手锏”。

  制裁与封锁是维护世界霸权主义最得力的战略工具。有关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需要多费笔墨了,近十几年来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向全世界做了最明晰的诠释。问题在于,西方世界的制裁与封锁之所以能够生效,能够发生作用,关键还在于那些被封锁对象存在对西方的依赖,其中特别是经济贸易的依赖。以一些石油国家为例,这些产油国经济单一,国民经济不成体系,连起码的自给自足都做不到,日常生活必需品严重依赖贸易交换,有的国家出口石油却要进口汽油,号称是世界级的石油出口大国,却时时面临汽油荒,这是一种多么滑稽的现象。眼下,伊朗、叙利亚都被西方制裁,日常用品短缺,物价飞涨,国民生活苦不堪言,成为国家必须面对的沉重的战略压力,这两个国家究竟能支撑多久,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军事能力,而取决于经济上的承受能力,这一点,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显。实际上,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世界的侵略颠覆,无一不是用制裁封锁打头阵,可以说,经济制裁与封锁是他们揣开对手战略大门屡试不爽的“杀手锏”。

  第二,中国面临被西方制裁与封锁的巨大风险。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忘记,中国曾屡次遭受西方的封锁制裁。直到今天,这个封锁制裁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比如对中国高科技技术的封锁,比如对中国投资有形无形的限制等。面向未来,西方霸权封锁制裁中国的风险与日俱增、日益迫近。这是因为:

  其一,中美贸易战争不可避免,美国对中国的实施紧急贸易制裁的力度和范围将越来越大。

  美国的统治者正在挣扎着挽救美国的经济,要挽救美国经济,就必须减少贸易赤字,就必须振兴美国的制造业,所以美国提出要“贸易再平衡”,要增加出口,减少赤字;提出了制造业回归,要保护国内市场,促进制造业复苏。为实现这个目的,美国所瞄准的主要目标和对手就是中国,他们认为,只有在经济贸易上打败中国,贸易在平衡和制造业复苏才有可能实现,这是美国当局的基本判断,也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白宫主人的治国方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精英”们一直都津津乐道的中美经济贸易联系,恰恰成了中美两国的冲突源泉,如今,中美贸易战已经拉开了序幕,今后美国将越来越多地对中国挥舞贸易制裁、经济制裁的大棒,将越来越毫不留情地狠狠打击中国的对美贸易和国际金融往来,必要的时候还将拿中国在美国的资产开刀。中美之间这场贸易战,其实质不只是一场经济战,更是中美全面战略对抗的一部分,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中断,所谓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中道崩殂的危险;如果美国不能通过这场战争拯救美国经济,在经济上沦为一个二流的国家,那么美国从霸权宝座上跌落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所以,今后中美的贸易关系必将迎来一个严峻的考验期。美国同中国打贸易战,必将带动整个西方世界及其走狗跟风,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二,中国的海洋运输通道面临着被西方封锁的危机。

  当今的中国经济太过依赖国际贸易了,不要说对外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已经不符合大国应有的品质,仅仅就原材料来源而言,一旦离开海外石油与矿石原料,庞大的经济机器将立刻就将陷入困顿状态,而所有运输石油和矿石原料的海上通道一概都掌握在西方手中,特别是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范围内,中国被堵了个严严实实,这实在是太危险了!一旦局势恶化,霸权国家掐断中国的远洋运输易如反掌。经济命脉操之于人,在战略上已然被动受制,而这样命脉如今还是操之于虎视眈眈欲置中国于死地的潜在的敌人手中,想到这些,中国的战略指导要是还能睡安稳觉的话,那要么是麻木不仁,要么就是战略白痴。

  第三,西方的封锁与制裁将使中国在战略上相当被动。

  有人说,现在中国手里攥着一把好牌。在他们看来,当今中国似乎是游刃有余,在战略上相当主动。

  笔者以为,所谓“中国攥着一把好牌”的说法,完全是手里的那几个钱儿烧的,因为有几个糟钱儿,所以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就忘乎所以了起来。我们认为,实际的情形恰恰相反,当今中国在战略上处在相当被动的困境中。具体表现:一是在战略上孤立无援,没有可靠的盟友,几乎是孤身一个面对整个西方世界体系;二是面对着西方的政治围剿,“民主”、“人权”的魔咒挥之不去,现在又刮起了“颜色”、“之春”一类的东西;三是严重依赖欧美市场。仅以大飞机为例,美国对台军售了,就转向去买空客的,欧洲支持达赖了,就掉头买波音公司的,这些年来在这两家之间颠来倒、倒来颠地不知折腾了多少回,不觉得悲哀相反还沾沾自喜、自鸣得意。

  还有人说,中国已经超越了可以被孤立、被包围的阶段。他们认为,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就是想包围孤立中国也做不到了,因为中国是亚洲许多邻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因为中国的海外利益已经与国家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伴随着经济上的“走出去”,必然是军事上的“走出去”,云云。这样的观点,见诸于《环球时报》2012年3月2日题为《不必害怕美国重返亚太》的文章。这大概代表了相当一些人的想法,他们认为,只要中国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美国也好,西方世界也好,就将拿中国无可奈何。

  我们说,如此轻敌真是令人震惊!难道我们就可以如此小瞧西方庞大的全球战略体系吗?难道美国及西方几十年上甚至百年苦心经营的世界体系就这样不堪大用吗?打破西方的战略包围就这般容易吗?

  看来,纸上谈兵、言过其实的当代赵括在今天的中国还真是不在少数。

  但是,事实是无情的。现实的中国一方面对着整个西方体系,而另一方面可资抗衡的本钱却并不厚实,不然的话也不会捣鼓出“韬光养晦”这一宝贝并死抱着不放了。这其中固然有软弱和能力不够的问题,但迫于战略劣势的因素还是客观存在的。

  中国所面临的危险是:一旦西方的封锁和制裁走向表面化、公开化和全面化,中国社会就要受到强大的冲击,改革开放整个进程都将被迫调整,所谓的“开放”至少丢掉了半壁江山,不但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困难,而且还很可能引发国内激烈的思想和政治上的冲突。中国的和平发展面临颠覆的危险,中国就要不战而败,西方就将不战而胜。

  如何规避这样的风险?如何摆脱可能的被动呢?

  说到这里,有人立刻又要祭出“韬光养晦”这个法宝来了。他们说,实行“韬光养晦”法呀,只要中国不主动挑战西方,西方就不会拿中国过不去。

  我们说,这样的办法,说得轻一点,这是“求人”的办法,是想通过自己的妥协与退让求得西方的宽容,说得重一点,这是屈膝告饶的办法。且不说这样的办法是否高尚,关键在于,这样的办法现在已经不管用了,美国已把中国当作主要战略对手,已经盯死中国,再继续“韬光养晦”,已经不是麻痹敌人而是麻痹自己了,所谓的“韬光养晦”就要演变为“鸵鸟政策”了。

  还有人说,中国应该与俄罗斯等国家组成战略联盟,以联盟对抗联盟,增强中国抗拒霸权、抵御西方集团制裁与封锁的风险。

  我们说,这是正确的选择。笔者就坚决主张,面对一超独大的世界格局,面对全球战略严重的不平衡,中俄等战略大国早就应联手团结新兴国家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打造一个坚强的战略同盟,具体地说就是以大陆同盟对抗霸权的海上同盟,破解其封锁制裁之术。设想一下,如果今天伊朗和俄罗斯是战略盟国,伊朗就完全可以依据里海通道破解西方的封锁,即使西方拒绝购买伊朗石油,伊朗民众的日常生活也不会发生大的困难。中俄伊等国之间有极强的战略互补性,实现战略联合可以取得1+1〉2甚而1+1+1〉4的战略效果。

  但是,仅仅这样也还是不够的。这个办法虽然正确,但还是没有摆脱“求人”的窠臼,还带有一定程度的战略依赖,这同样有一定的风向和相当的被动。

  我们说,最根本的办法还是依靠自己。俗话说得好,求人不如求己。个人生活是这样,国家的战略生活也是这样。要想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要想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立足于自主自立,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这是当代国际一个又一个侵略颠覆案例昭示给中国的惨痛经验,这是老一辈伟大战略家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思想遗产,这是确保中国面向未来的战略底线,更是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生命线。

  要做到自己更生,就必须动员组织最广大人民群众。须知,只有他们才是中国最靠得住的力量,而西化的“精英”以及“买办”们是无论如何也靠不住的(有关这个问题,笔者在《当代中国能否经得起战争的考验》一文中已经作了阐述)。

  要做到自己更生,就必须在经济上确保最低限度的自给。坦率地说,今天中国在经济上已经不是自给自足的了,其实只要不发生重大冲突,强求百分之百自给自足也没必要。但是,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战略底线,最低限度的自给能力必须完整无缺,这其中包括:关键技术必须自己掌握,基本的能源、原材料必须有切实的保证,国民经济体系必须基本完善并能在最严酷的实行下自主运行。做不到这些,中国的战略危险就思之不寒而栗。

  要做到自力更生,最根本还是要在思想意识上确立自力更生的核心地位,不要让什么“普世价值”、“地球村”之类的东西蒙蔽了心灵。笔者前几天听了一场报告,一位大学校长在演讲中明白无误地宣告,他们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世界公民和国际人才,学生毕业后将奔赴发达国家,创造业绩,过去那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早已无影无踪。笔者不好说这样办学有什么不对,因为这毕竟是一所学校的事情。但是,一切爱国的中国人必须明白,西方世界历来都是排他的,在他们所谓“乐见中国繁荣强大”之类外交表白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比地狱还要恐怖的阴谋,但愿每个中国人对此都能有清醒的认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9
0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