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若麟:媒体背后的那只“手”--财团通过媒体来控制政权

作者:郑若麟 来源:新民周刊 2013-05-26 564

媒体背后的那只“手”  
 
郑若麟

http://xmzk.xinmin.cn/html/2013-05/20/content_28_1.htm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团正是通过媒体来操纵舆论,从而控制政权。  

 
  很多国内媒体界同仁问我,法国媒体到底是否真正自由?我总是回答,这要写一本书才能回答。因为事物总是有两面性,当我们从事物的表层来看问题时,法国媒体相对于政权来说,确实是相当“自由”的。上世纪60年代时法国政府信息部部长阿兰·佩雷菲特直接对媒体下令改版之类的轶事,今天已成为新闻课堂讨论“新闻自由”时的必举例子。然而当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时,却发现法国媒体将政权从大门口赶走之后,财权却从窗口溜了进来,而且一举牢牢抓住了媒体,甚至将媒体变成了打击、控制政权的一根有效且不可或缺的大棒。由我来看,法国真正的三权分立应该是(金融)财团、媒体和政权之间的三足鼎立,其中财团占据着核心地位。  

  这一变化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从理论上来说,法国媒体各有各的金主,所以是“多元化”的。比如发行量最大的《费加罗报》属于达索军工财团所有,著名周刊《观点》属于这次赠送中国两只圆明园兽首的皮诺财团……而且一些报刊曾拥有一种“少数否决”机制,即报社99%的记者、编辑都对本报投资参股,这样就拥有了10%到30%的股权,尽管是少数,但报社宪章却规定他们对涉及办报方针的大事可以进行“少数否决”。  

  然而今天就连法国记者自己也承认,这种“自由”仅仅是纸面上的。就连法国读者也已经不再相信。《十字架报》去年曾做过一则民意调查,发现59%的法国读者认为,法国记者“不是独立的”,而是“受到金钱制约”。其结果就是,法国报刊遭遇严重的“信誉危机”。《费加罗报》、《世界报》等法国最重要的五家日报日平均零售总量仅27.7万份,这对于一个6000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这个数字也未免太令人失望了。  

  问题是,财团究竟是如何来控制媒体的。首先是通过广告投放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又大办免费报刊,双管齐下,使法国媒体日渐陷入经济困境,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被金钱所包围。如一家大财团曾以对某报的几篇报道不满意为借口,一举撤消了上百万欧元的广告,使之立即陷入财政困境。  

  第二步就是当报刊出现财政困难之后,财团便借机介入,提出条件,安插亲信。如罗斯柴尔德财团在介入面临破产危机的左翼《解放报》时,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让当时的社长塞尔热·朱利走人。事实证明,财团一旦介入,就必然会安插自己的人马。如一家经济类报刊被某财团收购后,两年内更换了四五位社长。通过人员更换,财团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编辑部的报道方针。确实,一旦逾越“政治正确”这条看不见的红线,就立即会遭到惩罚。到了这时,便可以启用第三步战略,就是财团利用手中的资金来控制媒体,以一点一点“放血”的方式,使媒体始终处于半死不活的姿态,只好日益依赖财团的金钱供养。凡符合财团需要的主题(如气候变暖问题)就可以放出资金进行报道;而相反的话则立即收缩银根……  

  正是由于法国媒体日益被隐身于背后的财团所控制,因此报道能力和水平日益下降,公众对其的信任也日益下降。最近法国舆论界风头最劲的是揭出前财政部负责预算的部长级代表丑闻的一家新闻网站,而非各大报刊,并不是一个偶然。  

  而对于财团来说,投资媒体绝对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一方面投入报刊媒体的钱正好可以免税,因此一点儿也不亏;另一方面则手中握有了一根舆论大棒,指哪打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团正是通过媒体来操纵舆论,从而控制政权。君不见,媒体在法国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选举,几乎到了通过操纵选民思想的方式,成功地操纵了选民手中的选票的地步。当然,这就是另一个又可以写一本书的话题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